是否谦让 让孩子自己判断

2015-09-10 07:22小巫
中华家教 2015年1期
关键词:成年人竞争意识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倡要教导孩子克己让人、提倡对人忍耐、宽容,提倡“吃亏是福”。但是,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少父母认为,这些观念已经不适合下一代,时代不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懦弱的表现,竞争才是适应时代的。面对这样的争议,家长该采取哪种观念来教育孩子呢?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是否谦让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

有家长问我:孩子们发生争执,如抢玩具时,是教孩子谦让还是鼓励孩子竞争?哪种做法更适当?我觉得我们恐怕不能单纯地谈论谦让与否,这牵扯到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世界观。童年时期,孩子正在建立他的安全感,他需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人类是可信的、自己是值得存在的。有了这种坚实的安全感,孩子才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有些家长生怕孩子眼前吃亏,将来受欺负。其实这是成年人把内心的担忧和偏颇投射到孩子身上了,而孩子所需要的恰恰不是所谓世界的“险恶真相”。

孩子尚处于分辨善和恶的朦胧状态,如果我们教给他一套怀疑一切、锱铢必较的观念,他成年后会怎样对待这个世界呢?谁还敢和他来往呢?如果我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善良的环境,他成年后会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和他人,他会主动去做善良的事情,他会下意识地寻找并且吸引同样善良的人跟他做朋友,而且他会排斥那些不善良的东西。无论在哪个社会环境里,一个善良、真诚、谦和、友爱、协作的人,都是受欢迎的,成功的机率也很高。但是如果我们过早地教习孩子打、抢、斗、不能吃亏、竞争竞争再竞争,那他就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恶,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了。

所以,当我们成年人把这些事情想明白的时候,再遇到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就不会有谦让或者竞争这样的困惑了。

孩子谦让的同时心里可能会很难过,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调整他们的心理。其实,令人心里难过的谦让恐怕还不是真正的谦让,谦让应该建立在自觉自愿、心甘情愿的基础上,而不是含有很多勉为其难的成分。比如出于恐惧、怯懦而忍让、退避的举动,称不上是谦让。

对于人类,甚至对于动物来说,绝大多数利他的行为,其动机和最终结果都是以利己为出发点。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幼病残孕人员让座,这在以前的教导语言当中,都将其作为一种公德来赞扬。

实际上,给这些人让座,最终获益的是整个乘车的群体,包括谦让座位的个体。如果这些体弱人员得不到座位,在汽车运行当中,他们是最容易出现意外的人,站不住、扶不稳而导致摔倒、磕碰、受伤,届时全体乘客都需要为这样的意外付出代价。那么从个体以及整体利益出发,给这些人员让座,则不仅是利他行为,也是利己行为。

孩子的谦让也如此,在谦让的最初阶段,由于缺乏预见未来的能力,孩子会因为暂时的利益受损而不乐意谦让,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也是正常的。但是通过重复的体验,孩子会慢慢体会到,自己是谦让的最终获益者,那么以后他也会主动谦让了。

我们成年人的工作则是纵观整个局面,评估每一个具体的情况,看看到底是否需要鼓励孩子谦让,而不是为了谦让而谦让,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出谦让的表现以博得他人的赞赏。

在的确应该谦让或者已经吃亏的情况下,孩子心里难过了,我们唯一的任务是接纳他的情绪,安抚孩子,给他共情、赞许和鼓励,而不是强求他平息、甚至骂他窝囊。

有家长担心孩子过于谦让不好,会磨灭孩子的竞争意识,我却不这么认为。一个真正谦让的人,是自我意识比较牢固、拥有良好的安全感、对自己评价比较高的人,他的谦让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迫无奈或者虚伪假装的。

谦让意识的基础是自信心和安全感。如果一个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得比较稳定,清楚自己与他人的边界,知道自己拥有的责任和权利,那么他的谦让就是自发的,而不是在损伤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强求出来的。遇到应该保护自己利益的情况,他也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吃亏与否,往往不是孩子的感受,而是成年人的感受。而成年人往往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将自己的价值观推行给孩子。想让孩子谦让,又怕孩子过于谦让,担心谦让会磨灭孩子的竞争意识,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成年人没有想通谦让的本质和意义,只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要求孩子做出谦让的样子来。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担心是多余的,它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恐慌。

无论谦让还是竞争,我们应该以孩子的感受为主,当孩子对于玩具被别人抢走而没有表现出不快的时候,我们不必插手干涉。如果孩子很难过,我们则可以帮助他跟对方协商,却不能教导孩子去抢回来,两个“错误”相乘不能形成一个“正确”。在一群孩子抢占公共器械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排队轮流。

无论是一味的谦让,还是一味的竞争,都不是最佳的公共秩序。我们自己弄明白这些道理,才能给孩子恰当的指引。

有人认为,家长别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谦让和争强好胜,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正确,在安全的前提下,家长的确应该放手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学会与他人交往的原则。家长过多干涉,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一般来说,家长保护过度的孩子会表现得比较怯懦,习惯依赖成年人替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不可能事事处处都帮助孩子,不可能跟他一辈子,什么都替他出面。

我们还需要意识到,谦让意识是逐渐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

我们需要给孩子时间来进行实践,让他们慢慢积累经验,帮助他们梳理、疏导情绪,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

(小巫 儿童教育专家,国际母乳哺乳辅导专家,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英文讲师)

猜你喜欢
成年人竞争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没有一个成年人,能笑着看完体检报告
成年人爆笑日常
竞争的合适位置
成年人的辛苦
感谢竞争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