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职业倦怠,塑造阳光心态

2015-09-10 12:59刘金瑛
考试周刊 2015年104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情绪心理

刘金瑛

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很多教师出现了倦怠情绪,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呢?

一、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工作热情丧失了,和学生距离疏远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养。但是,人们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教师被称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为每个家庭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在家庭中的地位极高的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将自己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极高的要求。一旦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家长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十分严厉的。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使得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的难度加大,个人心理压力增大,教师整天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师行业与公务员等其他行业相比,经济地位明显偏低,使一些教师产生了心理不平衡。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几乎无任何福利待遇,以致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直接体现在工作中。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沮丧、焦虑的情绪。部分人索性离开教师岗位,还有一部分人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

(三)教学工作压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分数看得很重,合格率、升学率、考入名校的人数等各学校都有指标。为了实现目标,教师不得不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辅导,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和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晚上才能够得到休息,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间的相互评比,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导致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同时,教师工作是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为了应对各类检查、听课评课等活动,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思前想后、精心设计、绞尽脑汁,生怕出现问题,这些无不需要巨大的体力和精神消耗,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疲劳。

(四)教师的社交环境

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学校管理的要求和工作性质的关系,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由于时间关系,少有机会与同学、朋友、家人交流。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备课、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选模上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使得教师产生了工作没有意思、枯燥无味的感觉,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

(五)教师个人的因素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得一些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单调而重复的教学工作,使一些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一些教师由于子女的教育、老人患病、房贷等家庭问题的原因引起的压力,也可能导致职业倦怠。

二、克服职业倦怠,塑造阳光心态

(一)自觉保持愉悦的心境

“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劳和痛苦,愉悦的心境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人们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绪的主人,有意识地培养乐观、愉悦的心境。教师精神饱满,充满热情,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学生的“上课厌倦症”,以轻松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积极体验。教师走上讲台如同演员登上舞台一样,应调节好情绪,忘掉自我,全身心地进入教师的角色之中。在课前,除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外,还要稳定情绪,情绪过于激动,授课时会难以控制自己,思路会模糊,容易偏离教材中心,甚至会有失教师的身份说出一些过激的话,造成极坏的影响。授课前如情绪激动或心情烦乱,可以闭目养神,摒弃杂念,远眺窗外,或听一段柔和的音乐。因为听一曲欢快的曲子或观赏一会绿叶鲜花,可以使情绪得到改善。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对形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有着积极的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避免单纯地说教,使授课内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动、丰富。

(二)主动调整心理需要

“心病需要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维持心理健康,归根到底还是靠广大教师自己。教师应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积极预防、调控不良心理障碍和情绪,并学会主动调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级论”理论学说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它是产生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一般说来,需要的强度与活动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并且不正视现实,只一味地听凭无度而无望的欲望的引导,只能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教师应有对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勤奋努力工作。如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上,不从个人的立场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观对比,合理评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之间客观存在“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的状态,同事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教师之间如果建立融洽和谐的共事协作关系,那么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彼此交往频率的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有助于优化育人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接受集体规范的约束。坦诚、豁达,真诚帮助别人,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缩短与他人、与社会的距离。当与他人有矛盾时,学会以设身处地的方式体验别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别人,避免出现判断错误和不恰当的行为。只有在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做幸福快乐的教师。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