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容
摘 要: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打通与生活之间的壁垒,让语文回归生活,将语文植根生活,充实生活化教学资源,打造生活化课堂,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促进职教语文教学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职教语文 生活化 教学意义
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为主,主要学习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技术,学生自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往往忽视对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尤其对语文科目的学习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在中职各学科中,对语文的定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及学生对语文教学引不起足够重视,在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投入上相对薄弱。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生活化作文教学指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生活作文”的教学。关于“生活作文”的概念,嘉兴市教科所朱建人先生曾作了如下界定:“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该定义较全面准确地说明了“生活作文”的对象、手段、目的和实质。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既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又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强调学生作文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二、开展中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中职作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也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随着近几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火热展开,对中职作文教学的批判更是尖锐激烈,有人认为中职作文教学是一种应试作文教学,缺乏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其坑害后代的程度不亚于“八股文”。首都师范大学毛志成在《解放教育应从摆脱作文灾难开始》一文中把老师凭空写个题目、或由自己虚拟一个题目,无事生非地强行制作出文章的事斥之为千余年中国科举的贻害、八股流毒,因而强烈提出废除作文课的主张。我们不论此等观点是否偏激,但事实上在传统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了解不够,作文教学远离学生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现象。学生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有些学生作文文句不通,难以应对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书面交际表达。有些文章即使文字流畅、构思巧妙,也无法反映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更有为了追求“观点正确”、“思想健康”而说套话、假话的文风不良、人格异化的严重问题。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两怕”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老师怕教作文,因为很难增强作文教学效果,有时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学生怕写作文,因为作文“没东西好写”,想得高分更难。事实已经证明,在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极大地扼杀,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大话套话。
三、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策略
1.开发资源,充实生活化教学内容。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这一工具,语文教学就必须打破封闭的壁垒,与生活接壤,立足课本,将学生引向更广泛的生活天地。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绝不是唯一资源,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子,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活水”。如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低碳生活”章节,让学生联系自己及家庭成员反思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做得怎样,今后将如何做得更好,将课本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所谓生活处处皆语文,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以语文教材为轴心,寻找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发与利用各类生活课程资源,并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结合,定会使教学更具独创性。
2.突出实用内容,凸显职业特色。
紧扣中职语文课程的准确定位,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是摆脱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状况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就形式而言,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前的口语训练五分钟,比如复述、答询、问题辩论等;就内容而言,大至社会重大事件,小到生活衣食住行。在这些训练的基础上,学生毕业前对他们特别加强自我介绍、求职应聘等训练。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能真正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学生在社会求职过程中就不会因羞于开口、不善表达而影响求职的成功,这样职高语文教学的“学以致用”就真正落到实处。又如突出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还应补充欢迎词和导游词等的写作。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
中职语文课程有别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个性。它在学生培养上应兼顾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在就业;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而且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更是职教性的体现,这就是中职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定位。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中职学生具有意志力薄弱、偏于爱好等特点,所以语文教材应当具备吸引功能和诱发功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提高,诱发他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中职教师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在教学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各专业都可以结合本专业需要进行取舍,可采用开展各种活动的方式进行,如举办美术专业的书法,“趣味语文”(包括对联、我来写千年绝句)比赛,幼师专业的学生课本剧表演,组织合唱团,公关礼仪的主持人大赛,模拟人才招聘会,旅游专业的解说、导游词讲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机上作文比赛,限定时间内默写古诗词比赛等,都是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最佳结合。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是从专业中挖掘资源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使两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J].职教论坛,2015,3.
[2]赵晓路.关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普教研究,2015,6.
[3]教育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S].2005,12.
[4]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
[5]于冬.中职语文特殊性及教学对策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6]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M].上海:华东师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系青海师范大学2013级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