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摘 要: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近年来民族器乐曲较成功的筝曲作品。本文从“诗,乐,情”三方面着手对该筝乐作品进行阐述,探讨和挖掘其在筝曲中的艺术感染力,分三部分讲述:筝曲中古典诗词的体现;筝曲《云裳诉》艺术特色和演奏技术;筝曲演奏技巧与情感的融合。
关键词: 《云裳诉》 陕西筝派 演奏技巧 情感表达
一、引言
筝是我国一件历史相当悠久的乐器,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的春秋时期,筝已出现。然而诗与乐的配合,求“知音”者而生“共鸣”中乐与情的融合在我国筝曲表现古来有之。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诗乐情融合得较成功的器乐作品之一,本文通过乐曲化用诗作的分析入手并进入乐曲情感,以期更好地聆听,学习,演奏。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本身就集历史沉淀和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于一身,其筝曲结合中国文化中的诗歌与其本身的音色融合,将情感抒发。筝曲《云裳诉》的创作就将诗乐情三者完美融合,曲中流淌出的意境唤起人们的审美通感,并与之产生共鸣。为了体会筝曲中的诗乐情,我学习了《云裳诉》这首曲子,并认真了解了创作背景、写作体会、作曲知识方面的内容,从中受益良多,旨在让更多的人知道音乐作品中呈现的情感,不会单一存在或孤立设定,必然会通过诗意、意境唤醒人内心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升华。
二、筝曲《云裳诉》旋律中的“诗境”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以白居易的代表诗作《长恨歌》为素材创作而成,并且以李白清平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中“云裳”二字命名,讲述了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凄婉爱情。以古筝钢琴协奏的形式呈现筝曲《云裳诉》,钢琴的粒粒分明、颗颗透骨和古筝的圆润清丽、飘逸洒脱完美地碰撞,给予我们很多美好的想象,思绪飘向那几千年前的唐朝,亲眼目睹那场荡气回肠的爱情。这首乐曲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乐器演奏起到了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直到今天,诗歌和音乐史上并行发展起源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一方面,人们喜好将诗、动人的音乐及优美的舞蹈三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并以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另一方面,诗经、汉乐府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出现的同时也以音乐为衬托。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创作意义很好地体现了诗歌和音乐的完美融合。
《云裳诉》与此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两个重要的情感走向:人生悲喜无常和鼓励歌颂爱情。“云裳”是来源于李白“清平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句,其中包括唐大曲意为“霓裳羽衣曲”,而作品主题则取材于唐朝有着“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所写的著名长篇叙事诗歌《长恨歌》,全诗娓娓生动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史实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哀婉、动人凄苦的悲情故事,并通过塑造任务艺术形象,再现了那时的生活,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则环绕“长恨”展开。唐天宝四载,在骊山上,烟雾环绕的华清池旁,惊为天人的杨玉环沿着池旁小路缓缓走来,宛若出水的芙蓉,回眸倾城。她的出现之于他恰如青鸟为信使般女神的降临,一场美丽的邂逅,唐玄宗给予她无限的宠爱,他们相濡以沫,日夜相伴,形影不离。在梨园教坊他为她贴面扮小丑,为她拨弄琵琶供她起舞,在桃花盛开的桃花林遮眼嬉戏,在欢畅对饮酒后醉卧在凉亭之下……“渔阳鼙鼓来,惊破霓裳曲”。安禄山叛乱,领兵霍乱于长安。只能说幸福的时光太短暂,危机重重,不得已仓皇领着杨玉环逃离长安。乘着马车,两人彼此给对方安慰的眼神,心中惦念着,愿生死相随。当来到马嵬坡前,羽林将军拦截兵谏,要求处死杨玉环,否则不发兵救国。两人泪眼相望,杨玉环眼中充满了决绝,愿一死成全君王。唐玄宗血泪满面,局势咄咄紧逼,一条出尘的白绫下徒留一具没有温度的尸骨……时光飞逝,在没有杨玉环的长安太极宫里,垂暮的唐玄宗孤独凄凉地饮酒,深深陷入对昔日往事的追思。想着初选入宫的杨玉环的婀娜娇羞,青春灵动,冷不丁一阵寒冷的秋风使唐玄宗回到冰冷的现实。“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经典爱情悲剧定会激发创作者的灵感,2002年著名作曲家周煜国先生在早前年创作的古筝曲《乡韵》基础上加入了钢琴协奏,丰富了和声,重新赋予了这一作品新的诠释和意义,从而诞生了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新的创作,除给人以音乐之外,达到平述故事情感架构的最切入感受,使音乐更丰富饱满。通过古筝演奏独特的表现力深度刻画了杨唐之间悲戚的爱情故事,将唐朝史实“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马嵬坡前的内心的挣扎、无助极致表现。“美好爱情生活”、“安禄山兵乱事发”、“魂断马嵬坡”、“刻骨铭心的追忆”四个故事情节,构成了整个乐曲四大段,整曲将两人之间荡气回肠的悲剧爱情不断升华,使人听来不禁潸然泪下。通过细腻的演奏可以把时而安静忧伤,时而如轻泣耳语,时而轻快悠扬,表现得尽致淋漓。作曲家身临其境般地将情感详尽注入筝曲音乐中,说:“但这种情况也不是那种感觉”,只是告诉想要表达的音乐作品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根据一两首诗或背景故事孤立地设置,主要目的是借用相同的情感性质衍生出诗与情感之间的共鸣,最终将音乐与观众感受产生强烈的精神统一。
三、筝曲《云裳诉》音乐技巧中的“乐境”
《云裳诉》的词曲作者周煜国先生十分巧妙地将诗的情绪和陕西地区戏曲秦腔中的押韵与碗碗腔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将秦腔中的哭音与古筝中的滑音、颤音和快速指序等技术渗透于诗的内容中,创造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凄美缠绵的音乐主题。它的完美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具体描绘了人的想法和感受,此曲采用三部曲的结构、传统的民族调式,旋律流畅,就宛如杨贵妃那妖娆婀娜的身段,尽显其中。慧眼独具的作曲家及选材角度的独到,使音乐大放异彩,令人过耳不忘。陕西的秦腔也为乐曲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每部分均有欢音、苦音两种,前者善于表达喜悦,欢快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苦、凄清的情感,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
《云裳诉》这首古筝协奏曲除了秦腔的音乐素材外还参考了碗碗腔的艺术形式。碗碗腔细腻,优雅,耐人寻味。不但有令人动容的温婉唱腔,而且有独特、清幽的音乐语言,能表达生、旦、净、灯各个行当和各种不同人物的复杂且丰富的感情。以前的碗碗腔艺人多是来到各家门前清唱献艺,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弘扬,成立了剧团,着重培养碗碗腔演员。说到陕西音乐,大家最容易想到4,微升4、微降7、降7,可以说它们的存在是构成陕西秦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唱腔中音高的把握显得格外重要。这些变化音在多种唱腔、唱段中的普遍应用,被当地的民间艺术家们称为“花音”和“苦音”,从而产生了陕西音乐中的雅乐音阶、清乐音阶、燕乐音阶和中立音阶这四种音阶。筝曲《云裳诉》整合了秦腔,关键是整首曲子要做到“以韵补声”,重点是通过左手按压、颤抖、揉、滑配合完成。用拇指按弦技能也出现在其他类型音乐中,但陕西地区音乐突出两个中性色调,需要两个或四个左食指和拇指按弦不断交替的弹奏技巧在《云裳诉》中多次出现。现在拇指按弦技能是必须在秦腔音乐的旋律中出现的,使旋律流畅,音乐完整,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情绪,反映陕西筝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在了解乐曲“乐境”的同时,该乐曲还有相当多的弹奏技巧,下面我列举左右手的弹奏技巧。
(一)右手弹奏技巧
1.右手拇指摇,以长摇最为显著。
拇指摇,大指与食指互相夹紧,靠手腕的力量,运用托和劈持续不断地往里往外交替来回快速拨动琴弦弦,在弹奏练习时注意肩部放松,持平,特别是大拇指小关节不能动(需要和基本指法中的大拇指托,劈区分),固定指型,靠手腕的能动性主动摇动,以手掌根部与小臂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来回运动,这样的技法在旋律的演奏中广泛运用,其效果极似弓弦类乐器长弓的演奏。乐曲《云裳诉》中的“摇指(即长摇)”演奏增强了乐曲的歌唱性和流畅性,演奏时要有积极向上的情感,需要有超强的感染力和悠长不绝的旋律感,从而避免节奏的拖沓、不利落,更好地表现这段音乐的情感。乐观,坚实而不乏舒畅柔和之感。
2.右手大指的托与劈的技巧。
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运用大指托、劈弹奏时,首先,要注意保持手型的放松,手掌似握住一样东西,指尖自然放松下垂,中指与大指保持近似八度的距离,中指扎庄与琴弦,这时靠大拇指跟关节的爆发力发力,并带动小关节同时用力,向掌心内侧拨动琴弦,即为托;用同样的状态和手型,将大拇指甲片外侧贴着琴弦,依靠跟关节瞬间爆发力,向外,向上拨动琴弦,即为劈。通过有方法的练习可以达到使托、劈达到同样的音色和质感。在乐曲主题开始的时候,演奏时采用较突出的双托、劈,势必要将这种饱满、向上、充满朝气的情绪表达出来,双托和降7音通过与左手的重颤的配合加以强调,这之后的大指指序的运用和左手的连续按滑,尽管要求力度上较弱一点,但要继续保持相同的情绪,因为微升4,为降7,所以要注意音准。
(二)左手弹奏技巧
1.左手按颤音技巧。
在演奏弹奏时,左手先要将弦按压至准确的音高后并保持住音高,左手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同时或交替按揉,以增强“苦音”感染力和旋律悠长、连绵不绝的美感。右手再弹弦并保持住这样的状态并且保持到下一个音的来临,与此同时发出时左手做到同时抬起收住。在此乐曲演奏中出现4,7音(都比正常的4,7,高或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微升4,微降7)时需要靠左手按住弦变音得到发声。左手按弦的动作需要快速果断,一步到位并且音要准确,对于演奏者本身的左手技法上的要求就格外的高。只有加强颤音练习,才能很好地表达出乐曲本身体现的哀怨的情绪。演奏微升4和微降7时,除了需要音准的准确性外,左手颤音深浅幅度的大小,在控制上也极为重要,风格浓郁的味道,是否地道自然就取决于此。从全曲可见“秦筝”中的微升4和微降7,可以增强陕西筝派“苦音”的效果,而这种微升、微降的音律特征,可以更好地突出乐曲本身的地方风格音乐特点。
2.双托技巧。
双托,是指在演奏时右手大拇指先同时“托”弹两根弦,然后左手在筝码左侧把两根弦中按滑音高在两者之间低的音,运用上滑音的技巧,或快速按滑,直至滑到接近与两个音较高的音的音高,使两根琴弦的音成为同度音。双托,是大指运用跟关节带动小关节,瞬间发力两弦同时弹奏得出双音。双托,更讲究的是强度上的感觉。弹奏时,如果需要左手配合滑音,那么左手一定要等右手弹奏完毕再起,切忌同时或快速按滑,这样弹奏就使双托滑音失去意义。乐曲《云裳诉》中双托给予了音色上的多彩而富有动感和乐曲戏剧化的色彩,同时也凸显出了陕西筝派演奏上的典型音乐情绪。双托所强调的凸显,再加上左手上滑音戏剧性的效果,使得乐曲的旋律听起来更富有陕西民间音乐的美感,与此同时更令人感受到中原大地的雄浑,黄土地儿女的粗犷豪放。
四、筝曲《云裳诉》音乐结构中的“情境”
(一)引子
引子部分通过左手充满力度的刮奏,右手扫摇和长摇把乐曲推出,将充满浓郁的陕西地域风格的音乐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奏技巧方面,右手的扫摇,则是引子部分集大成的地方,是引入主题,渲染情绪的精华之所在。乐曲的引子在左手颤弦的烘托下,凄凉、悲苦油然而生,预示着乐曲注定悲剧的结局。
(二)第一乐段主题为“美好爱情生活”
第一段乐曲让钢琴的旋律缓缓地引入,此段为抒情的慢板,勾勒出主题——爱情。前半部分在低音区,运用大量的揉吟及婉转不绝的摇指,使旋律悠长而动人,仿佛在诉说,在吟唱,遥寄那刹那芳华,感受唐玄宗和杨玉环“月掩淑宫叹别离”、“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的宫廷生活与他们“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挚绵长的爱情。
(三)第二乐段主题为“安禄山兵乱事发”
乐曲第二段主要叙述的是历史事件安史之乱。此段之前运用大指摇指的方法从低音区快速滑至高音区以承接钢琴的旋律,之后是小快板,这里大量运用了大指快速来回托劈左手具有陕西特色的按滑,描绘“渔阳擎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慌乱紧张的局面。右手的快速秩序更凸显局势的紧张,从乐曲的第100小节到131小节的整段的摇指和钢琴的密集节奏,将兵荒马乱的场面推向极致,同时将唐玄宗和杨玉环决心“桃枝为约,苍天为证,此情,上穷碧落下黄泉”。
(四)第三乐段主题为“魂断马嵬坡”
乐曲第三乐段以古筝独奏为主,钢琴伴奏为辅。这一段古筝运用双手同时大撮,将乐曲的张力推向极致,同时长摇和左手的大篇幅的刮奏,将当时那种一边是自己的爱人,一边是岌岌可危的江山,难以抉择的无奈场面极具渲染力,可悲的是爱人魂亦断于马嵬坡之下。此段中的右手大撮,手掌支撑力要够,跟关节需带动小关节同时发力;长摇则要将臂力传送于腕部,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力;左手的刮奏食指和大拇指交替拨动琴弦,指尖要绷住,清晰度很重要。
(五)第四乐段主题为“刻骨铭心的追忆”
乐曲第四乐段采用首尾呼应的作曲手法,绝大部分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这是为了强化表现了唐玄宗对往昔的追忆思念,那时的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一个男人对自己深爱妻子的无限思念。多希望“人生若只如初见”,思绪不断涌现,回到那华灯初上,那可爱的人儿,为搏吾一笑,翩然起舞,一舞一江山,应该就是此情此景罢了。那时唐玄宗心中除了思念外,还会后悔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恐怕也只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旋律周始更迭,唐玄宗在那漫漫长夜是以怎样的心境追忆起那昔日的可人儿呢?历史离我久远了,我们无法考究唐玄宗那时心灵深处的忧伤,只能通过文人墨客的只言片语去窥探那烟火风尘中的那点真心与思念,有时只能说悲剧无法避免,可恨的是,绵绵无绝期的追思……在余音袅袅的筝声中愿他们卸下防备,来生做回人间寻常男女。
通过筝曲《云裳诉》的学习演奏,我们不仅可以很深入地对陕西筝派进行了解,而且可以对古筝技巧中的快速指序,左手的揉滑按颤吟有很系统的掌握。全乐曲是在历史人物故事、古典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表达,是一首可以弹到骨子里的乐曲。
参考文献:
[1]孙清.以《云裳诉》《望秦川》为例解读当代陕西筝曲的艺术感染力[D].西安音乐学院,2011.
[2]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4]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中华书局,1992.
[5]曲云.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N].交响一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
[6]焦金海.筝乐苦音研究[J].音乐研究,1998,2.
[7]焦文斌.“秦筝归秦”的提出及其历史依据[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1).
[8]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9]张志文.碗碗腔的节拍特点[J].当代戏剧,1996(3).
[10]魏军.秦筝曲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11]李萌.中国传统古筝曲大全.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01,01.
[12]吴熊和.唐宋诗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