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专业认知教育中的差异化教学方法研究

2015-09-10 12:05陈蔡杰
考试周刊 2015年103期
关键词:差异化大学生

陈蔡杰

摘 要: 专业认知教育是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随着高校95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日趋明显,现有的常规认知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这在农科专业显得尤为明显。差异化教学方法研究从农科园林专业入手,分析大学生专业认知差异化产生的原因,消除大学生对农科认知的误区,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认知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稳固专业思想,确定奋斗目标,充实大学生活。

关键词: 大学生 专业认知 差异化

农业是立国之基,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与繁荣,农科专业则是高等教育的根基所在。近年来,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振兴农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旨在推进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加强农科专业人才培养。2015年2月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农科专业人才作为技术支撑,然而目前我国的相关人才仍旧非常紧缺,市场需求与高校的培养计划存在脱节,不少农科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对自身能力与专业特色的认识,在校期间不能够掌握应有的专业技能,走出校门又追求安逸体面的工作,苦读四年却得不到就业单位的认可。一直以来,高校的农科专业的专业认知呈现出消极倾向,受社会舆论与传统思维的影响,农科相关专业已经成为各年度“最难就业专业”榜的常客。学习农科与从事农科相关工作并没有随着农民地位的提高而被大多数人接受,人们对农科专业的认识存在误区与不解。

园林专业作为农科专业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门类,是农科专业与艺术、生态、建筑等领域知识交融的综合型学科,一方面需要学生拥有全面翔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身的研究方向。选择园林专业作为农科专业认知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①园林专业具有综合性,涵盖了农科专业的不少内容,如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气象环境等,对相关专业的认知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②园林专业具有优势性,在农科专业中属于就业面广、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符合研究问题由易入难的基本规律;③园林专业具有带动性,据2013-2014年的统计显示,我国高校园林专业排行前十的高校几乎都是农林类院校,可见园林专业在农林类院校专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做好园林专业的认知教育,有利于提升农科院校的地位,吸纳优质生源,从而带动其他农科专业的发展。

一、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差异化产生的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中出现园林专业,仅仅追溯到“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营建系创办了第一个造园专业,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远远晚于西方国家。国人对于园林专业的了解非常少,对于“景观”、“绿化”、“生态”等专业名词也混淆不清。社会认识的不足造成当代园林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知缺失,以扬州大学园林专业2013-2015年的新生入学调研为例,专业选择的盲从与跟风使得专业认知教育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此外,从目前毕业生的角度出发,专业认知仅仅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之一,而忽视了专业发展的持续性,使得专业认知教育的成果缺乏长效性。

(一)园林专业大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的期望存在差异。

园林专业学生入校之初,由于专业认知程度不同,其专业理想是有不小的差异的。悲观的学生认为高考发挥失常,无奈选择农科专业,对于未来发展迷茫,情绪消极。这类学生普遍来自农村,本身背负较大压力,家长对专业的认识偏执,学生对于专业认知教育是比较抗拒的。过于乐观的学生则认为园林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专业,只要顺利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这部分学生往往来自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对园林专业的发展有较为直观的认识,了解交通、房地产、电商等产业的积极影响,家长也非常支持学生学习园林专业。这类学生对专业的认可能帮助学生在专业认知教育的初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对学习园林专业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明显计划不足,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面前容易失去斗志,从而导致专业兴趣的不断流失。学生对于专业发展的期望,随着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状况、社会舆论、朋辈思维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专业认知教育需要不断巩固与完善,才能保持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二)园林专业大学生对专业启蒙课程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通过翻阅各高校园林专业的招生简章,我们可以发现各高校对于高中生的学科要求都偏向理科,仅有少部分高校在学科要求方面不设门槛。反观园林专业的启蒙教学包含了艺术类、理科类、文科类与生物类等多种学科,课程门类多,课程内容却不深。然而,从现有的高中课程模式看,不少园林专业的新生入学后都会遇到专业学习上的困难,这一阶段急需专业认知的引导,告知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关联性,避免学生在入学之初便失去专业学习的信心。

(三)不同类型高校对园林专业认知教育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如果按照高校的专业特色进行分类,则大致可以分为农业类、林业类、规划类与艺术类。农业类院校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为代表,园林专业偏重于植物栽培、配置、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课程设置结合农科的专业特色,毕业授予农学学士;林业类院校以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为代表,园林专业相对比较全面,设计、植物、规划、生态等课程都涵盖其中,着重培养学生专业上的综合素质,毕业授予农学学士;规划类院校则大多为综合性大学或理工类大学,一般偏重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课程,是建筑学的分支学科,毕业授予工学学士;艺术类院校则将园林专业课程融入环境艺术设计,学生都有较为扎实的艺术表达功底,毕业授予文学学士。不同类型高校对于大学生专业认知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开展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则需要适应这样的差异。

(四)园林专业毕业生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就业率是衡量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是专业推介与认知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也不够深入,毕业生进入职场缺乏竞争力和专业适应能力,从而导致就业难。高等教育的教学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与升华,相对稳定;而市场需求则随着经济、技术、生产力等发展而变化。举例说明,目前高校的园林专业教育偏向于规划设计行业,学生的就业思维被固定在规划设计的行业,一段时期内有此类就业倾向的学生数量增多,供大于求;如今,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放缓,园林专业正从市政建设大型项目向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转变,接地气的行业发展使社会对园林专业中有景观养护、花卉装饰、盆景艺术等专长的毕业生需求增加,这其中就包括花卉园艺的企业与花卉电商。由于花卉学、盆景学、栽培学等课程逐渐被冷落,面对这样的就业机会,学生明显准备不足。就业难问题不仅是专业教学与就业指导的问题,同时说明我们在专业认知教育中的引导不足,学生的专业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2年,江苏高校开始实行更加开放的转专业政策,将转专业比例从1%-2%调整为20%。2013、2014年,高校学生转专业比例更是逐年上升,全国高校的农科专业受到招生制度改革后的强烈冲击,招生人数大幅下降,转专业人数不断攀升。转专业政策的开放使园林专业大学生专业认知的差异化不断增大,稳定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已经成为农科专业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园林专业认知教育的差异化教学方法研究

(一)提升常规专业认知教育的质量,灌输理性的园林行业发展观。

常规专业认知教育的手段包括集中讲座、专家座谈、专业成果展览、学院发展介绍等教学活动,主要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实行无差别化专业认知教学。集中式专业认知教育的优势在于节约教学资源,教育覆盖面广,方便学院邀请著名专家进行集中指导。同时,权威的解答比较有说服力,有利于缩小园林专业大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的认知差异。无差别化的专业认知教学能带给学生较为全面的专业介绍,但这种并不深入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解决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问题,反而可能因为场次安排过于密集,给学生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专业的认知过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而是由最初形成的对专业的“情感萌芽认知”,随着其学习的逐步深化逐渐向“理性认知”转变的动态过程。

因此,我们在开展常规专业认知教育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讲座嘉宾要选择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或有成功经历的校友,这类嘉宾的事迹有利于园林专业的学生产生对专业的敬仰与喜爱;讲座内容切勿仅仅是各类科研信息的堆叠,作为一个以实践为核心的专业,科研信息难以吸引园林专业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合理安排讲座密度,每月1-2次的频率较为合适,避免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讲座开始之前,主办方还应该进行全面调研,征集学生的疑惑,利用讲座期间进行解答,既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又使嘉宾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更有效率。此外,讲座后的评估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学工作改进的动力。对于讲座内容要予以记录,并及时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在会后也能回顾讲座内容。

(二)完善专业启蒙教学课程体系,增强园林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针对于新生高中学科上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在必修课的教学中,园林美术、植物学、测量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是难点,课程训练强度也比较大。在课程开始之初,我们要分析该课程的学习意义与内容,剖析该课程与园林其他专业课的联系,甚至可以结合就业方向,开展实践导向性的理论教学。在选修课的安排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职业发展的目标进行选择,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取舍,使生涯计划与课程目标能够相互促进。例如,一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做项目经理,那么园林设计主干类的课程就可以适当放低要求,而有关施工、管理、栽培类的课程则更加重要。园林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全面深入既不科学,又不能够实现,早一步帮助学生抓住课程要点,有助于园林专业大学生尽快实现职业规划的短期目标,获得专业学习的成就感。至于公共基础课的学习,现有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高中阶段没有学习相关科目的学生,造成园林专业大学生在大一阶段挂科,使其专业信心受挫。面对这样的同学,我们应当予以特殊的关心,除完成课堂教学外,还应该安排课后的辅导,帮助他们适应课程的学习。

(三)搭建专业认知教育“微平台”,实现园林行业讯息一手掌握。

手机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是交流的移动终端,更是学习的工具,拍照、传输资料、草图修改等工作都能通过手机完成。随着微信好友圈、订阅号推送等功能的开发,手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专业认知教学的方法。建立一个完善活跃的公众平台,基于国内外园林企业的沟通互联,通过转发或原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国内外园林作品,感悟专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交流学习心得,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2015年,国内外园林景观行业状态低迷,不少学生对专业产生动摇,此时美国景观建筑公司BIG拿下“曼哈顿大U”项目(30亿美元),振奋整个行业。不少学生通过微信得知此讯息,对专业的信任危机迎刃而解,可见手机平台对专业认知教育内容的传播起着积极作用。

(四)创新园林专业实践新举措,借鉴园林强校的实践模式。

专业实践是专业认知最好的方法,实践的感受与经历容易激发大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直观认知。然而,开展专业实践也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难点,实施起来需要大量空间与经费。不少园林专业的名校都在这方面进行过不错的尝试,较为典型的就是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起开展至今的小花园设计竞赛,为学生提供8平方米左右的种植池和一定的活动经费,帮助和指导学生经历园林专业的设计、实施、管理的全过程,既对专业学习有了直观的认识,又有利于他们找准学习方向。如今,像小花园这样的节约空间与经费的方式还有很多,生态景观瓶、多肉组合、微型盆景等都可以拿来作为实践项目,丰富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也让他们拥有各自的专业作品,增强他们的专业自豪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五)串联园林行业发展动态信息,培养市场需求型园林生。

非毕业班的学生一般很少参加毕业招聘会,然而招聘会提供的不仅是工作岗位,而且带来了最新行业动态。如今的行业信息告诫我们园林设计行业需求已经趋于饱和,而一个优秀设计师又需要多年积淀,这就提醒学生慎重选择设计方向的就业,能帮助他们尽早转型。大学生招聘会每年都会提供新的行业信息,不断地指引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学习,减少专业学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因此,非毕业班的学生有必要参加招聘会,了解最新行业信息,感受优秀园林企业的文化熏陶。招聘会还聚集了行业精英和优秀校友来学校招聘,这也为大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结语

专业认知教育是高校专业教育的启蒙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不仅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而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方向,从而稳固大学生的专业思想,稳步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面对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差异和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成长,旧有的专业认知教育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农科专业思想的稳固也面临诸多困难。高校教师唯有重视差异化的存在,改革常规教学手段,发掘创新教学平台,提高指导教师质量,将专业认知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专业教育当中,才能培养大学生“舍我其谁”的专业兴趣与“至死不渝”的专业情怀。

参考文献:

[1]周卫生.中外园林专业概况及国内专业的就业前景[J].广东农业科学,2011(4):222.

[2]蔡笑,常婧莹.基于高职生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起步最佳时机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9(10):43-44.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www.gov.cn/jrzy/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猜你喜欢
差异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电力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措施的选定和效果评估
“两创”背景下推行中小企业社保差异化征缴方式研究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中外电视广告差异化表达方式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