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林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A.行省制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
2.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的自主性不断增强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3.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四年,智贾租得常田一亩,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据此可知()
A.均田制已经瓦解B.租佃制在全国范围推广
C.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D.经济生活中存在契约意识
4.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在《板桥润格》中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6.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
7.晚清载泽说:“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
A.民族危机加剧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土地兼并严重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8.“东洋分沪有银行,亿万金钱进出忙。钞票流通皆信用,与英与法并争强。”此竹枝词反映出()
A.重农抑商已然破产B.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C.资本输出竞争激烈D.实业救国蔚然成风
9.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专制统治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
10.从1885年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1.孙中山在民权主义中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了某些批判,称道了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材料体现了()
A.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已经发生了改变
B.孙中山准备建立苏维埃国家
C.孙中山完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D.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
12.“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共有一百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类期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B.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
C.辛亥革命后西方科技的引入D.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思想的解放
13.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先后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实践,并且都取得了重大成果。1894年7月,英国与日本签订条约,宣布废除原来在幕府时期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英国在签约后马上宣称:如果日本和中国发生冲突而不损害英国的在华利益,英国将采取“中立”。该材料说明()
A.英国企图侵害中国,控制亚太地区
B.英国纵容日本侵华以阻碍中国的近代化
C.英国自愿放弃对亚太地区的控制
D.日本明治维新受到了列强的帮助和鼓励
14.1929年春节前,署名“涤涤”者在报纸上叫嚣:“如果要保全‘湖南人最富革命性’的招牌,对于这个废历正月,非大大注意不可。 在政府方面,即仰仗贤劳的公安当局,如发现有贩卖门神纸花等,便赏他一个撕之大吉……至于喊拜年,喊恭喜发财的,我们即目他为反动口号,硬指他为不奉民国正朔的反动派。”这体现了当时()
A.国民政府镇压人民庆祝节日活动
B.新风俗的推广过程伴有过激倾向
C.国人对废历正月的做法不认同
D.湖南率先推行新生活运动
15.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其主要原因是()
A.袁隆平“超级稻”全面推广B.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
16.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读是()
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17.海尔莫盖尼斯曾劝说苏格拉底:“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受到言辞的影响常常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话说得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了吗?”由此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A.雅典法庭并无公平与正义B.辩论对于民主是不利的
C.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D.论证了君主专制合理性
18.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进化论的提出颠覆了基督教神学B.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影响广泛
C.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D.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
19.19世纪末,英国的资本集中趋势日益加强。与美国、德国相比,英国的资本集中程度在棉纺、交通运输等领域比较高,化学、电力等行业的资本集中程度不仅低于美、德,甚至低于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这说明当时英国()
A.经济结构中传统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B.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逐渐落后
C.对新技术的吸收较为缓慢
D.对海外市场依赖过于严重
20.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总统于就职前,进行下列宣誓:“我将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其所能维护、遵守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宣誓主要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
A.民主原则B.制衡原则C.法治原则D.三权分立
21.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其依据是()
A.重商主义经济理论B.新经济政策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
22.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23.英国一项研究显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国女性鞋跟的高低与经济形势之间有直接关系,“鞋跟指数”成为经济风向标。数据显示,2012年一、二、四季度,GDP分别比上季度下降0.2%、增长0.9%、下降0.4%,体现在高跟鞋购买比例上则是44%、84%、40%。因此有人认为关注女性鞋跟平均高度,甚至可以先于英国官方公布GDP数据对经济形势作出评判。据此说法可推测出以下历史时期中英国女性高跟鞋平均指数最高的应是()
A.1914—1918年B.1929—1933年
C.1952—1971年D.1972—1975年
24.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蓝色、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印象主义D.现实主义
二、材料题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儒家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天生具备向善的要求和为善的意愿,人从善端出发,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途径,最终以达到内圣成仁为目标。这种以尊崇道德为主导的礼学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逐渐内化于整个民众的心态和价值形态之中。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为政之德首推廉以洁己,以身率人,知耻责己,从做官的底线和起点做起,融廉政和勤政于一身,以廉政立身,以勤政安民,“功在勤政,威在律己”。
材料二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相反,西方人认为人性是恶的。传统的西方文化把人的欲望视为人的本性,强调对人的本性的邪恶必须加以限制和改造。美国著名政治家麦迪逊曾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正是因为人不是天使,所以才需要政府为人民守夜护驾。同样因为人不是天使,组成政府的那些人也不是天使,则需要接受民众的监督,否则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要做到廉政,就要让监督无所不在、无所不至,不仅针对贪官监督,还要对好官监督,否则好官也会在权力面前学会贪腐。
材料三他律性监督加自律性监督等于整体性监督,他律性监督和自律性监督是对权力监督的双保险。过分倚重他律性监督,政治生态系统就无法产生自我免疫力,免疫力过弱了,政治体系会丧失自我更新能力;过分倚重自律性的监督,监督视角过于狭窄,监督本身容易落难于更高的权力的掌控中,当政治生态系统所遭遇的外来的强势的负面影响无法清除时,自律性监督就会显示出弱势。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外廉政文化主张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思想根源。(12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评价中外廉政建设,并依据材料对我国当前廉政工作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3分)
26.(12分)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护照发展情况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办护照数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照相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办护照
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逻辑严谨;总结准确完整)
请从下面所给的第27、28、29、30四道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史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上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7分)
2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法保障下列的自然权利和公民权利:
一、一切公民,除德行上和才能上的差别外,都得无差别地担任各种职业和职务。
二、一切赋税都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三、同样的犯法处以同样的刑罚,不因人而有所差别。
材料二第二条:凡为能动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公民),必须: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均摘自法国1791年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791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791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8分)
2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前属奥斯曼帝国之各民族其发展已达可以暂认为独立国之程度,惟仍须由受委任国予以行政之指导及援助,至其能自立之时为止。对于该受委任国之选择,应首先考虑各该民族之愿望。其他民族,尤以中非洲之民族,依其发展之程度,不得不由受委任国负地方行政之责,惟其条件为确保其信仰及宗教之自由,而以维持公共安全及善良风俗所能准许之限制为衡,禁止各项弊端,如奴隶之贩卖、军械之贸易、烈酒之贩卖并阻止建筑要塞或设立海陆军基地,除警察和国防所需外,不得以军事教育施诸土人,并保证盟约之其他会员国在交易上、商业上之机会均等。此外土地如非洲之西南部及南太平洋之数岛或因居民稀少,或因幅员不广,或因距文明中心辽远,或因地理上接近受委任国之领土,或因其他情形最宜受治于受委任国法律之下,作为其领土之一部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委任统治的实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委任统治制度。(9分)
3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林则徐和徐继畲,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畲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畲被革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在对待“英人租赁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的问题上,林则徐和徐继畲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6分)
(2)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9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行省制是元朝中央管辖地方的制度,地方大权多收归中央,故A项错误;宗法制主要解决家族内权位财产的继承问题,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室之下有几级封君即诸侯王,诸侯王对周王室称臣,对自己管辖的小区域而言,是世袭的长官和地主,关键字“封”,指向了“分封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管辖地方的制度,郡县长官不能世袭,故D项错误。
2.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由表格的内容可知,秦汉到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层级总体上以三级制为主,同时层级逐渐增多,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日趋严密,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
3. D均田制瓦解在唐代中期,而非开皇四年,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租佃制在全国范围推广,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而非隋文帝时期,故C项错误;据材料“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和“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可知经济生活中存在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
4. B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商品经济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因此选择B。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5. A从“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分工相当精细,从“其底部刻有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效率低下的信息,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皇室和官府的需要,其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其生产成本较高,故D项错误。
6. C唐宋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故A项错误;专制集权的巩固虽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但与审美观念的改变无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在思想上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调,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审美观,使当时的服饰变得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故C项正确;唐宋只是审美观念不同,说宋代审美意识觉醒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7. D民族危机指的是外族入侵带来的危害,材料虽然提及“用兵”,但并没有交代因何用兵,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中央内部君主如何强化对辅政机关的控制问题,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通过咸丰以后和道光以前各省财政权力的对比,反映出以户部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在削弱,故D项正确。
8. C竹枝词中的“东洋”指日本,日本在上海设有银行,资金数额庞大、流通活跃,纸币流通有信用,与英法列强不相上下,可判断这首竹枝词应该出现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日本人在华设工厂,拉开了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序幕。题干与重农抑商破产无关,故A项错误;竹枝词反映列强争相扩大在华利益,与社会生活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英法日的资本输出竞争激烈,故C项正确;实业救国的主体应该是中国人,而不是英法日,故D项错误。
9. B辛亥革命后,经历了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符合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格局的历史事实,故B项正确;强化中央集权与材料表达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实现民族独立与材料表达意思无关,故D项错误。
10.D材料中的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并不能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田赋的下降也不能说明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田赋下降,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上升,说明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不断瓦解,近代工业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11. D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材料的主旨是孙中山在民权主义中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了三民主义,具有进步性。所以D项正确;A表述错误,孙中山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属性没有发生变化;B项错在准备建立苏维埃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建立苏维埃国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但不是完全接受。
12. AB项叙述错误,中国近代科技是落后的,并没有全面发展;C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与材料所限定的时间不符;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所以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大量问世,故选A。
13. B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进行了近代化建设。列强给日本“松绑”并不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做得有多好,而是李鸿章主导的中国近代化引起了英美列强的警惕,西方列强企图通过纵容日本侵华来阻碍中国的近代化。故答案为B项。
14. B材料围绕“废历正月”这一问题展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已处于民国时期,政府大力倡导新风俗,但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部分人抱有过激的看法,一味否定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
15. C袁隆平“超级稻”推广于20世纪90年代末,与题目中的时间“1979—1984年”不符,故A项错误;乡镇企业属于工业领域,与题目中的“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不符,故B项错误;自1978年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不断提升,故C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于1992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79—1984年”不符,故D项错误。
16. B中美之间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导致意识形态的差异不会消失,故A项错误;1979年1月中美建交,随着双方关系的缓和,中国逐渐改变对美国的认识,中学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介绍更加完整,故B项正确;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历史真相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局面已经逐渐打开,故D项错误。
17. C处死无辜的人和释放有罪的人只是特殊现象,不能抹杀雅典法庭的公平与正义,故A项错误;辩论有利于保障民主决策正确性,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故B项错误;从材料来看,尽管法庭审判过程符合法律规定,但是其导致处死无辜的人和释放有罪的人的做法体现了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雅典政治属于民主政治,有其优越性和存在的合理性,海尔莫盖尼斯不过是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并没有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故D项错误。
18. C进化论提出的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故B项错误;路德教强调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故C项正确;因信称义没有得到教会的认可,故D项错误。
19. C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学、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新技术领域,而英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棉纺、交通运输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传统工业部门。英国新兴行业的资本集中程度低于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说明英国对新技术的吸收较为缓慢。
20.C本题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依据材料可知宣誓是对宪法宣誓,依据宪法来执政,故C项正确;B项是最大的干扰项,认为有法官在监督总统,但设问主要强调“宣誓”;A项和D项与材料无关。
21. C重商主义废除于19世纪中期,与题目中的时间“1930年”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由苏俄领导人列宁提出,不可能被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所采纳,故B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即可知这应为反对国家对经济进行任何干预的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故C项正确;D项正好相反。
22. A1948年开始,美国正式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由题干所示的时间信息可以推断,美国所举办的巡展与马歇尔计划有关,故A项正确;两极对峙指的是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题干只表现出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故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而题干中“和平之车”、“美国家庭”、“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巡展只能体现出与经济相关的内容,故D项错误。
23.C“鞋跟指数”反映出,当经济形势好时女性更为乐观,感觉自己更有活力,因此愿意买高跟鞋;世道艰难时,她们心理相对悲观,希望追求一种稳定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D两项为经济危机期间,经济发展都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高跟鞋购买率会降低;1952—1971年英国经济进入二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因此“鞋跟指数”会增高。故正确答案为C项。
24.C古典主义美术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印象主义美术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与题中“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相符合,故C项正确;现实主义美术注重揭露社会问题,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5.(1)不同:中国:强调道德在廉政中作用,通过内在的自己约束来实现廉政。(3分)西方:强调外在手段的约束,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来实现廉政。(3分)思想根源:中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人天生向善,并渗入到民众的心态和价值形态之中。(3分)西方认为人性是恶的,强调对人的本性的邪恶加以限制和改造,通过民众的监督,防止绝对的腐败。(3分)
(2)中国:注重为官者的道德修养,属于自律性监督,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监督视角过于狭窄,监督本身容易落难于更高权力的掌控中,因此并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4分)西方:西方反腐文化强调外来约束的力量,强调他律性监督。虽能有效地遏制权力的腐败,但政治生态系统无法产生自我免疫力,最终会丧失自我更新能力。(4分)建议:从中外廉政建设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逐渐完善当前的廉政工作,尤其是当前我国应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他律性监督和自律性监督二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过分倚重某一方面。(5分)
26.示例:从护照上的文字看,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20世纪70年代前中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20世纪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经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从护照的数量上来看,20世纪80年代之前,受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的影响,护照的签发数量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对外联系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也发生变化,出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的签发数量增加。从技术上看,20世纪90年代采用了高科技手段,改变了过去没有防伪手段的状况。总结:护照的变迁折射出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27.(1)清查户口以防遗漏;对户口不实者严惩;总体降低征税标准;赋税数量根据户等高低征收。(8分)
(2)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国家控制户口数大增;许多农民不再依附豪强,削弱了地方豪强对社会的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7分)
28.(1)法国启蒙运动进行了长期的思想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4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人民的力量显示出来,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权力。(3分)
(2)1791年宪法对选举权资格的规定,特别作出了财产限制,将无力支付直接税的贫民拒于选举人之外,这是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3分)宪法还对社会地位进行限制,不仅承认了奴役的合理性,而且拒绝给予奴仆选举权。(3分)这些都有悖于“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等基本理念。(2分)
29.(1)为了进行战争分赃;瓜分战败国的殖民地。(6分)
(2)委任统治国际化地解决殖民地统治问题;过去那种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私下瓜分、直接分割殖民地的方式,逐渐变为在国际性组织监督下按照国际法解决列强纠纷。它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9分)
30.(1)历史背景: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2分)态度: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并不惜用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畲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4分)
(2)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主张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向西方学习。(4分)但在“乌山之争”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保守和狭隘,反映出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