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课堂乐趣,感悟语言魅力

2015-09-10 07:22董明燕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董明燕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以发展学生语言为基础的一门工具学科。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体验课堂学习的快乐。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乐趣 语文魅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情趣、启迪智慧、激发想象的学科。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究语文知识。新课程要求学生运用探索性的语文学习方式,用问题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合作伙伴,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用热情洋溢、精神饱满的情绪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1.营造探究氛围,体验课堂乐趣

1.1解释文题,激情导入。

导入是语文新课教学的开场白。教师恰当运用解释文题导入新课,能让学生感到好奇,唤起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强烈欲望。从题目入手,学生能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意图,促使学生积极读文,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继而教师顺利地导入新课。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的新课导入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用动听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对,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红军北上抗日为夺取大渡河上的唯一通道——泸定桥,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的故事。一起读课题《飞夺泸定桥》,你认为题目中哪些字是重点?(‘飞’和‘夺’)你是怎样理解‘飞’和‘夺’的意思的?”(“飞”是说时间短速度特别快,“夺”是从敌人的手里把泸定桥抢回来。)同学们能很好地理解题目,说明预习得很好。红军战士凭什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敌人手里夺下泸定桥呢?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寥寥数语,就拨动了学生语文求知的心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了恰当的铺垫,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谜语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有刺激性的课堂活动,讨厌讲解。教师运用猜谜故事,鼓励学生动脑考,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有“兴趣”才有探究、才有收获。谜语能让学生形成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急于想知道答案,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活想象能力。以情引情,使学生在愉悦的谜语情境中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这首诗时,教师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谜语吗?现在老师出一个谜语你们来猜。”头戴红纱帽,身穿白绫袍,走路慢腾腾,游泳像船摇。(打一动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给予表扬。看,它摇摇摆摆地向我们走来啦。出示白鹅在青草地上玩耍的动画,再切换到大白鹅在水中游泳的画面,白鹅嘎嘎地叫着,孩子们特别开心。白鹅这么美,你想赞美它吗?唐代大诗人骆宾王小时候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大白鹅。他小时候就写了一首诗来赞美白鹅,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小朋友来朗诵这首诗吧。学生主动参与古诗学习活动,轻松地进入教学意境。使学生喜学、乐学、会学,把浅显平淡、繁琐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2.践行自主探究,感悟语文魅力

2.1和谐互动,凸显自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的、繁杂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智力活动、情感交流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多种需要,并促使自己不断得到发展。和谐互动强调了师生的双边互动,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求发展,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这种和谐互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又调动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凸显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詹天佑》这课时,教师设疑:“你知道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吗?”统领课堂,师生在讨论互动中寻找答案。学生在读文中质疑:①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②对“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的质疑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对“从两端同时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这两个问题,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及时用课件演示,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唤起小学生主体觉醒,促进其自主发展。课堂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完全凸显了师生的和谐互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师的导学作用,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课堂高效、交流互动的目的。

2.2吟咏诵读,品味语言。

吟咏诵读是学生通过口、耳、眼、心、脑并用,反复进行朗读与背诵训练,逐步体会语言的内蕴和文章气势,从而领会文章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精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中人物的品质,不断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从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中得到美的熏陶,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知道作者游园未遂的原因及红杏出墙的美丽动人景色。教师用课件演示诗人在柴门外轻轻地敲门,来回踱着步,不停地抬头张望,可是柴门久久地没人打开。偶然间一抬头看到一枝红杏从墙头伸出来。然后让学生配以优美的古筝曲子朗读全诗,体会诗意,品味语言。前两句诗以柔声平缓的语速来读,后两句用轻快、上扬、洪亮的语速来读。反复吟咏诵读,让学生在情感的撞击与磨砺中体会了语言的魅力。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让“静态”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达到“意文兼顾”,和谐统一。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媒体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质疑,合作交流,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语文知识,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1]付颖.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70.

[2]刘志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04):22.

[3]刘长宁.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32):122.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