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其虎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泰勒的“自我认同”理论较深入地分析了体育人的伦理内涵,认为“体育人”是拥有“体育精神”的人。
关键词: 伦理 体育人 体育精神
人们把从事运动或在体育界工作的人称为“体育人”,尽管职业称呼在社会生活中并不罕见,如电影人、媒体人等,但是这些称谓后面都含有不同职业伦理的内容,尤其是“体育人”这一称谓,更是有深刻的伦理内涵。
1.泰勒的“自我认同”理论及在体育中的运用
根据泰勒的看法,人们的认同是由人们的基本评价定义的,对“什么是自我的认同”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人的出身、背景、能力等。比如,我的门第对我十分重要,我为之感到骄傲,这是我的认同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如此的重要,是因为我相信人们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背景培育的,因此背叛一个人的背景就是以一种重要的方式背叛自身,背叛他的自我认同。总之,认同的概念是与和自我不可分离的一定的强性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甚至就是由这些与我们把自己视作自为者不可分离的评价定义的。
泰勒对人的概念集中在人的自为性上,他不是通过人的外在表现认同人的自为行为。人的自为性的关键在于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即人们通常讨论的目的、欲望和动机。在自为行为中,爱好与嫌恶有强烈、原始的意义。
体育竞技是人的自为行为。体育运动中含有一级欲望和二级欲望。体育竞技的一级欲望是通过竞技成为优胜者。这里,竞技是手段,获胜是目的。泰勒的弱性评价恰好可以适用与此,弱性评价表现了一种手段与目的之间的理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或工具性理性,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一定的手段。二级欲望体现在这种手段是否是可行的,这是对一级欲望的反思。这一反思是基于人的存在、交往所需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之上的,是伦理的。这一反思是通过人的强性评价实现的。
我们对体育运动曾有过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把运动员视为机器,把体育运动视为无思想的肉体运动。这一错误认识在于评论者只停留在运动的外在形式上,认为体育竞技就是某些动作的反复,胜负最终只取决于力量。有个明显的事实是,当人们投入体育运动时,人们有某种快乐和痴迷的情感,正如玛丽·密吉莉指出的那样,当我们追问什么是运动时,我们触及了体育运动与非严肃性的首要问题。她指出,当人们谈到“放松,平静,这只是个游戏”时,已表明人的动机应是第一位的[1]。再者,美式足球比欧洲足球比赛允许运动员有更多的身体接触甚至攻击性动作,体现了竞技比赛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核心意义是情感性的。当把这些现象与非人类的行为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非人类行为与人类行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含有像人类行为那样丰富多变的情感内容,如表扬、谴责、害羞、尊严、道德善或恶等。
人类天生具有动物属性,动物会游戏,游戏先于文化并丰富文化。体育竞技是种文化,它起源于游戏。对游戏而言,规则是它的生命,没有规则的游戏是不存在的,至少也是不能实践的。认同并遵守游戏的规则是进行游戏的前提。体育竞技也是一样,进行比赛前就完成了两个“认同”。一是参赛者对比赛规则的认同,否则就会失去参与资格,同时不能破坏规则,否则被罚出赛场。二是参赛成员和其他参与人员对竞技者的身份认同,体育比赛的分组就是一种身份的划分,如我们不允许用篮球规则参加足球比赛,也不允许75公斤级的选手参与56公斤级的举重比赛。在竞赛过程中,篮球运动员的身份与足球运动员是不一样的,同理,级别不同的选手在比赛过程中身份也是有异的。规则至上的伦理意义在于它构建了个公共的秩序空间,这一空间使得人的行为得以有序进行。在人们的心目中,运动员与规则之间有了内在联系,规则意识是运动员的必备素质,背叛规则就是背叛比赛,更是背叛运动员自身。这种推理正是基于泰勒的强性评价理论。
2.体育人的伦理内涵
从泰勒的自我认同和强性评价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对一个群体的认同,取决于这个群体与众不同的特殊气质。在体育人的命题中,体育人的气质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强健的体魄,二是他的遵守规则的人文气质。二者缺一不可。从广义上说,体育人包括从事与体育工作有关所有人员,如体育管理者、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体育新闻传播者、体育保健医疗师、体育科研人员及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等,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其中有很多人仅仅只是从事体育工作的人,不是体育人,体育人一般指以体育为职业的人,包括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教师。从感觉上,这些人往往以敏捷、健康、矫健、强壮的外形和直率、拼搏、坚韧、刚毅的精神为人们所敬仰。体育人绝不是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从运动本身来说,技术训练和体育竞技都需要强大的体能和较好的智商。真正的体育人往往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只有具有这些素养,才能使他们正确面对对手,尊重对手,善待对手,不是一上场就以仇视、厌恶对手的心态参加比赛,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地达到胜出的目的。赢要赢得体面,输要输得高贵,这是竞技的另一种善的形式。真正的体育人还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面对成功与失败时冷静地面对未来,才能从成功中获取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更大成功积蓄力量。我们以一个武术人为例具体阐述体育人的内涵。从体育人的要求和标准来说,武术人称为合格的体育人时可以称为武德人[2]。武德人首先是一个习武之人,是一个运动人,是一个因练武而获得较好体质和体型的人,但是这还没有到我们认同的体育人的标准,体育人的标准要求武德人除了上述特点外,必须具备武术道德和武术修养。武德是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积淀渗入武术的一种美德。它指导着武术人的行为,规范着武术人的行为。如不欺侮弱者,不惹是生非,不主动侵害,等等。武德人在中国历史中甚为流传,这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爱好武术的旨趣是分不开的。一是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薪火相传,连绵不断。二是武术中融入了很多道德元素,使武术人拥有特殊的精气神。其中最典型的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伦理内容,还有墨家的狭义、非攻精神,因此武德人尚武崇德,尚武爱人,他们倡导以武会友,和睦相处,讲究人际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最高意境是达到天人合一。一个以武欺人、以武霸道、以武扰民的人,无论他的武功有多高,无论他的武力有多强,从未有人称其为武术人或武德人,人们由于情感与道德感的不能接受,往往称其为“匪、盗、贼、寇”等,具有极强的道德评判和道德谴责。
对体育人做道德要求与道德评判,自古以来,中西方就有共识。柏拉图曾这样述说过运动员,“在不畏艰辛苦练的过程中,他的目的主要在于锻炼他心灵的激情部分,不是仅仅为了增加体力”[3]。古希腊作家琉善对体育运动也有类似的论说体育活动对青年人的心灵会产生道德影响,从而引导他们选择人生的正道,防止他们游手好闲,无事生非,同时会赋予他们以良好的美善兼备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真正的体育人总是把体育锻炼与道德修养结合在一起,体育运动既是一种强身健体的重要方法,更是一条德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竞技体育的本质是游戏,游戏是体育竞技的精神内核。我们也可从游戏人的角度理解体育人的内涵。首先,游戏人是具有游戏精神的人。游戏精神追求自由平等,公平竞争。席勒曾说,人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受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要受理性法则的种种约束和强迫是极端的不自由。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的强迫和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游戏人往往能抵制外界的诱惑,不受外界的影响。坚持自己处事的原则,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其次,游戏人是愉悦快乐的人。游戏带给人愉悦的情感体验。斯宾塞说,游戏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机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游戏让人在快乐中使生命力释放,并呈现出自由、自主的精神力量。再次,游戏人是遵守规则的人。游戏是对规则无比依赖的活动,没有规则,没有游戏,破坏规则就破坏了游戏,因此,要称为游戏人,首先就应是承诺恪守规则的人,在游戏过程中,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游戏后因为对规则的遵守,他人会在再次游戏中邀请游戏,这是对遵守规则的认同与赞赏。这样,游戏使人产生对规则遵守的自觉,同时获得认可规则、恪守规则、监督规则意识。游戏在人的道德心理培育与发展上有重要意义。游戏人有较好的道德心理。
体育竞技是体力和脑力高度结合的活动,体育运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方式。通过体育培养完善的人格无论在体育界还是其他科学领域已有相当多的论述。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活动。它能满足人类追求和体验文化的需求。体育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经验表明体育对推动人的精神价值追求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社会化,使人完善化,这两样都需要人身心一体,身心和谐,教育要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感,完善人的品格,提高人的心智,增强人的体格。所以,体育人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是身心综合的教育,是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
3.结语
体育人尽管是从职业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称呼,这一点如同经济人、媒体人和电影人等。但是跑得快,跳得高、举得重绝不是体育人的身份标志。客观说,运动员也不一定比杂技表演者跑得快,跳得远,举得重,在平衡性上也不一定比杂技演员强。我们不把杂技演员视为体育人,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从事体育职业,根本原因是他们不具备体育职业培育出来的独特的伦理品质——体育精神。从体育运动中育生的体育精神才是人们对体育人进行判别的根本依据,体育精神才是体育人区别于他人、得到认同的有意义的标准。换言之,体育人就是具有体育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1]Mike Mc Namee.Sports,Virtues and Vices:Morality Play.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2008:26.
[2]马卫平,范运祥.受过良好体育教育人的形象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87-90.
[3]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20.
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3BJ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