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青
近两年各地的微课评比不断展开,教师的参与热情很高,但笔者通过观察、冷静思考后发现,对微课的评价还缺少一个针对学科特点的评价方案,下面结合各种微课比赛的评价方案来谈谈中学生物微课的评价方法。
1 中学生物微课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微课的评价既要考虑微课的共性,也要结合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现状,考虑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因此,微课制作应具有下列几点。
1.1 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因此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实验还是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学习,这样实验教学一般不用微课的方式。但由于我国目前教学条件各地差异很大,也有少数地区的实验条件很差,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要求,这样可以由教师录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但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措施还是要通过改善实验条件来实现。类似的还有模型制作内容也不适合制作微课。
1.2 学习对象的特殊性
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不是任何教师制作的微课都适合自己的学生,一般还是要教师针对自己的学生制作微课,否则就不适合学生的学习,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本校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学生哪些方面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微课来补充课堂教学。但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有差异,并且各有所长。如有的教师对遗传规律的讲解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有的教师对细胞分裂知识的讲解有自己的技巧,这样同一个知识点可以由不同教师来制作微课,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得到最好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不同地区的教师教学水平差异比较大,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如果能够选择一些教育水平发达地区教师的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也是将来微课推广的重要途径。
1.3 教学条件的可操作性
微课学习需要使用电脑或移动终端,但由于我国目前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差异很大,网络普及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有的学生还没有条件进行课后微课的学习。因此,不同的地区不能一刀切,同一学校的不同学生同样不能统一要求。微课学习只能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之一,不能以此来替代传统课堂教学。
1.4 制作方法的针对性
微课的制作方法常用的有录屏软件加PPT、录屏软件加PPT与手写板,课堂实录微视频,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DNA复制内容,一般采用动画模拟的可以采用PPT中插入动画的方式来实现。如果是遗传规律知识的学习,一般可以用黑板书写,教师边写边讲解,这样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另外,在黑板上画杂交与自交的文字图解,并且在文字旁可以可上遗传因子组成,F2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也可以画出来也方便,这也有课堂教学相似的效果,学生容易理解,但这种方法需要摄像机,制作不是很方便。如果是遗传概率计算的试题,可以采用PPT与手写板加录屏软件的方法制作,这种方法可以在电脑前进行,但也可以模仿黑板书写的情景。此外,在讲解时不需要出现字幕,字幕的出现会干扰学生的听讲,反而影响学习效果。
1.5 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性
微课的设计与一节课的设计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与常规课堂教学设计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下面以“氨基酸结构及其脱水缩合”微课为例说明:① 针对某一知识点或问题,时间短,一般5~10 min,这个微课约8 min时间。② 导言简明扼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快速进入主题。可以是图片、动画、或者有启发性的几句话,很快吸引学生有进一步想学的愿望,本课以一幅图片加上几句导言引入。③ 有学习任务单,即本通过本微课的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如本节微课的任务单是:氨基酸的结构;脱水缩合过程。④ 有学习检测单或总结与拓展,学生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得到了什么,学了有什么用,还会有什么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生物学科拓展延伸部分的设计,要尽可能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使他们在情景中去学习,这样有利于他们的理解与记忆。本节微课应用了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 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② 请尝试提出一个与本节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③ 请你为大家推荐几种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让学生尝试学习提问题的方法。
2 生物学微课的评价要点
从各种微课的评比来看,基本评价方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有制作技术问题,有学科知识与设计方面的评价。笔者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总结了一些从学科知识与设计方面评价微课的基本标准。
2.1 体现生物学科特点
微课评比应该分学科进行,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在生物学科内,微课要体现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同时要尽可能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从而使学习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微课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应的观点,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微课中体现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同时要结合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措施,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应用,并且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
2.2 选题规范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做微课,必须是重点和难点,如有的知识学生自己看书就懂了,这个知识就不需要做微课,如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学生看书就能了解。有的需要学生通过做实验或做模型、探究性活动来学习的内容,也不适宜做微课,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等。另外,一节微课只能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不宜涉及太多知识点,如光合作用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这三个知识可以分别制作成微课,而不应在一节微课中同时解决这三个问题。
2.3 设计重实用
微课的创意教学设计远比微课的制作技术要重要得多。教师要对课本的内容重新设计与优化,要体现生物学科特点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师制作PPT时,要围绕核心知识点,时间分布合理。PPT的背景与文本、图片颜色合理,文字大小布局合理,每张内容不宜太多。如笔者制作的“DNA复制”微课,只针对半保留复制过程,结合动画来说明复制所需要的4个条件。目前一些微课过于花哨,同时在讲解时还配上背景音乐与字幕,这样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4 讲解准确
微课讲解不能只是照着PPT读文字,如果这样就可以将PPT给学生看就行了。教师讲解的文字不需要出现在PPT上,PPT上展示的是图片、动画或关键语句,当然学习知识单与课后检测单一般是以文字形式出现。教师讲解时应与视频同步,并且在有的地方可以停顿一下,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而不是教师一气呵成。如果采用边画(写)边讲解的方法,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时间,如“线粒体——光合作用场所”就以简笔画形式在绘图板上绘出线粒体结构,在绘制过程中结合讲解线粒体各部分结构与功能。教师讲解的语言不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带点方言的讲解使学生有亲切感,但评比用的微课尽量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解。
2.5 重视学习效果
学生使用微课的效果要高效。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那么这个微课的学习效果是无效或低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制作微课时要对自己的学生上课与作业状况有具体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的理解还需要加强,哪些知识需要拓展,哪些知识可以进一步加深,因为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如“减数分裂”知识的学习,有的学生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与自由组合没有完全理解,而有的学生对交叉互换没有完全理解,还有的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规律没有真正理解,这样学生就要针对不同学生制作适合他们的微课,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中学生物微课评价指标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微课评价的指标有共性,也有自身特点,笔者确定的指标见表1。
总之,对于微课的评价,教师既要考虑微课的本身的共性,也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生物学科中微课的优劣,从而保证微课适合不同学习群体的需要,使微课的制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