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鸿 党艺
在威海火车站熙熙攘攘的接站人群中,很难辨认出胡馥乘,尽管出发前记者已在7年前的《中华儿女》杂志上目睹过他的容颜,但见到本人后,记者还是很难将眼前这个饱经沧桑、体态略显发福的中年男人和拥有过亿身价的“奇石收藏家”联系在一起。胡馥乘似乎看出记者的疑惑,风趣地说:“我现在已经从顽主变为树医了!”
“树医老胡”
山东乳山市东北10公里的万户村,一株树龄约有三千年的古银杏树下。
胡馥乘身穿格子衬衫,一边在树下移步,一边手拿望远镜抬头检查树干树枝,他已数不清自己为这棵古树“出诊”多少次了。“站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树跟土地、人与自然的气场。”
说起这棵银杏树,也许就能解释叫胡馥乘“树医”的来历。古树树高26.6米,胸径2.17米,树荫蔽地一亩有余。此树一直被当地人认为是风水宝树,每逢节日或办喜事,人们都在银杏树上挂彩披红,以求吉利。方圆几十里的老人敬树如神。在银杏树东侧立着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古树古村的题字石碑——“沧海桑田千年树,人杰地灵万户村”。凡来乳山旅游的人都想前来一睹为快。
正是这株逾千年之久,经历无数风雨雷电,从未有丝毫损伤的古树,一直以来枝繁叶茂,浓阴如盖。但是到了2007年,因不明原因突然树冠损害厉害,树枝迅速枯萎,树叶脱落;当地政府和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甚至很多市民从新闻得知这一消息后都很痛心。
“这是古树呀,和一般的路边树不一样,这是我们的根呀!”
“这棵树是我们历史的见证者。对研究古气候、古水文、古地理、植物进化与变异、植物生态学、土壤学、植树造林、环境净化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挽救千年银杏的生命!”一时间林业方面专家、学者、官员相聚万户,几经论证意见不能统一。秋去冬来,又过两年,老树更加枝干灰暗,叶小稀黄,生命垂危,树上系着数不清的红布,那是百姓濒临绝望的祈祷。
就在此时,胡馥乘偶然经过这里,见到古树的惨状,他立刻停下车,首先询问当地村民一些早先环境地貌方面的情况,并让随行人员取了水样、土样,通过化验确定水质、土质没有问题。两天后他重返万户村,在上百名村民的协助下,树上地下经过一番认真的诊查,最后就在树下他当众承诺:“我可以救活这棵树!并且是免费的!”同时详细地讲述了抢救方案,当时所有在场群众发出了欢呼声和掌声,此时他不知道,那些欢呼的人群中有不少是政府官员和林业方面专家。
胡馥乘没有向大家公开抢救古树的“绝密武器”是一种叫“石髓”的物质,“石髓”是他在多年来移植和救治古树的实践中发明的一项技术成果,对救治古树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他还总结发明了有限弹性公差固定法、退役枝干养分损耗阻止法、定位生根三步骤等一整套移植和救治古树的专项专用技术。
重在疗效
胡馥乘不止一次的接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救治古树的任务,与其说是他的自信,毋宁说是他对保护古树的使命感。经过多年商海历练与积累,无论是个人声誉,还是财富,都已不是他最看重的了,他所注重的是凭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救治古树的成功技术,要为子孙保护好祖先留下的“绿色文物”。
他曾为能让自己抢救一棵古树,先押上了50万现金,树救活了,钱拿走,救不活甘愿不要了。
在这样的时代,他像是个不合时宜的“堂吉诃德”,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自己搭钱治树?
“相遇是缘,不救是罪过,我掌握了这门技术,就像你会游泳,看见有人落水,能见而不救?能装作没看见?”
胡馥乘有一句常放在嘴边的话“凡事一定有解决的方法,我们没有解决,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不要逃避自己,我们活着就是克服难题的”。这句话也恰恰印证了他多年来救治古树的探索之路。
由于长年跟树木打交道,胡馥乘有一套独特的与古树交流的方式。千米之外就能迅速分辨出树种;他在树下一站,树干、枝、叶、色,承重根的位置是哪些方面出现问题,空气、水质、土地环境、人为因素还是自然灾害等,甚至从树的疤痕就能看出伤痂是“愤怒的伤疤”还是“无可奈何的愈合”。
“因为大树是有表情的!”胡馥乘说。当然这种对树的了解程度,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据胡馥乘粗略统计,经他自费抢救的百年以上古树有60余棵,2009年山东临沂修术河大道一次就抢救了40多棵,并且成活率为100%。
“非我不可”
在胡馥乘的记忆中,童年的家乡曾是如此美丽:家门口附近就是大海,不远处有座小山,泉水从山间涌出,清澈甘冽。村口的大树有百年树龄,小孩在树下玩耍,大人在树下乘凉。
如今,乡愁只在记忆中。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有时,一棵树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很多时候,留住古树就是留住我们的乡愁。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人,商海的博弈让胡馥乘起起伏伏,成功与痛苦相伴,但最终在园林方面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因为有相对丰厚的资金积累,胡馥乘在救治古树方面有时会不计成本。他时常开车外出寻找古树,一旦有古树蔫头耷脑,他就会免费给古树看病,事后还会像医生对待患者一样,常常去“回访”,看看它们的健康状况,这样的举动有时还会招来不理解他的政府有关人员的反感,嫌他多管闲事。
为了考察国内古树名木的成长、分布、数量等情况,他自掏腰包,自驾车辆从南到北,先后去过近20个省市,尤其是那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里的古树,他都要一一考察。
2014年的一天,胡馥乘经过深思熟虑给李克强总理写了封信,向总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目前所了解的古树、大树生存状态,以及自己有救治古树、大树的经验和能力。李克强总理把他的来信转到林业部相关部门,但遗憾的是,后来林业部打来的电话胡馥乘没能亲自接听,因而错过了交流的机会。
最近,胡馥乘多了桩心事:他希望组建一个“古树大树调查救治小组”,对全国各地的古树大树进行救治。另外就是培养一批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把自己多年来救治古树名木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他们,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守护古树的行动中。他说:“保护这些古树名木,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代人的事,应该世世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