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儿似乎患上了拖延症,每天放学后总是拖拖拉拉,作业经常要熬到深夜才能写完。不单如此,她在其他方面也喜欢拖拉:早晨赖在被窝里不肯起床,任凭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刷牙洗脸时磨磨蹭蹭,总要用掉别人几倍的时间;看电视上网更是没完没了,害得我在旁一遍遍催促……
为了帮女儿改掉坏习惯,我跟她谈了几次心,还帮她制订了计划表,但这一系列努力却收效甚微。看得出,女儿也为自己的拖延深感困扰,但却无能为力。有时候被我说急了,她也会奋力反击,还嘴说:“你和老爸还不是也喜欢拖拉,每次总要把事情放在睡前才做,我这是遗传了你们的毛病,改不了了!”
正如女儿所说,我和先生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拖延”问题,比如我们偶尔会带一些没做完的工作回家处理,但回家后总是习惯先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然后将任务留在睡前完成,有时还不得不熬夜;业余时间里我兼职为几家媒体撰稿,可是每次拿到约稿后我都迟迟不肯动笔,直到截稿当日才会奋笔疾书……
不能以身作则的父母很难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这大约也是女儿“屡教不改”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跟先生沟通之后,我们决定来一次全家总动员,一起向“拖延症”宣战。
□切断“干扰源”
要避免拖延情况的发生,首先就要切断“干扰源”。我们全家人都有个习惯,那就是放学或者下班后吃吃零食,玩一会儿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这样一来,一两个小时就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掉了。所以我决定先从源头上控制。我将零食都收在了橱柜深处,每天下班后第一时间切断网络,然后把手机、平板电脑、遥控器和女儿的漫画书等全都装进隐蔽的抽屉,这样一来,大家在回家后便不那么容易受到诱惑了。即便是有人想要吃零食或者看电视,也多半会因为嫌麻烦而放弃。
□制定计划,相互监督
我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笔记本,每人分发一本。每天进家门后的第一时间,我会叮嘱大家花五分钟时间把自己当晚要做的所有事记录下来,然后制定简单的计划并互相监督彼此的完成情况。之前女儿也曾在我的建议下做过计划表,但因为缺乏互动氛围总是难以按步骤做事,有了父母双方的督促和陪伴,她一下子变得充满兴致,三个人互相督促、相互比拼,做起事来反而更有激情了。
经过观察我还发现,女儿写起作业来之所以慢腾腾是因为她喜欢左顾右盼,注意力总会被无关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写数学作业的时候,她忽然想起一句话可以用在今天的作文里,马上就丢掉数学本写起了作文,写了一会儿没了灵感,又决定先听会儿歌。为了帮她改掉这个习惯,我特意设定了专注时间(通常是30~40分钟),规定在这个时间内每个人只能做一件事,做事时必须全神贯注,做完事前不能处理任何无关事件。考虑到频繁看表会引发不专心,我还特意设定了闹铃,只有闹铃响后,大家才能短暂地放松一会儿,吃吃东西看看闲书……
□启用“便签”管理
我们启用了“便签”管理,动员大家把最重要的、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写在色彩鲜艳的便利贴上,然后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做完事再把便签撕去。这样一来,如果不小心拖延了时间,这些便签就能发挥提醒作用,无声地敦促当事人快快回归计划当中,而不是无端地浪费和消磨时光。
□来取“末位”惩罚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新制度的严格执行,还需要一定的惩罚措施。跟女儿商议后,我们决定每周评选出表现最差的一个人,由其承担周末的大部分家务。很不幸,第一周表现最差的人居然是我自己。某日,我恰巧接了好友的一个电话,因为一些不太好的消息影响了心情,因此一整晚都在发呆,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于是我在周末当天放弃了外出购物的计划,在家忙碌了一整天。第二周,女儿表现得非常不理想,周末的时候,尽管她再三强调自己作业多怕写不完,我还是狠心地袖手旁观,坚决要求她独力承担倒垃圾、洗衣服和拖地等工作。有了这次教训,女儿的自觉性有了跨越性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