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线本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语文教师就是这美丽邂逅的总导演。“预设”,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定教学方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教学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预先设计。“生成”,是课堂对话情景中师生对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即时性的获得与发展,是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僵化走向灵动,由重复走向创造的超越。可见“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强调教师的设计与安排,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相对而言,“生成”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它着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强调学生的活动与思维,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教师需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预设与生成,使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有这样一个例子: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在反复阅读和思考之后,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并认真预设了教学方案,为配合教学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交流了老舍的相关资料之后就进入阅读环节,我利用自己朗读的优势,配上抒情的钢琴曲让学生听读课文,同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济南冬天的景物和济南冬天的特点。
在感知文本的同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济南冬天的相关景物和“无风、响晴、温情”的特点,当“温情”两字一出现,有一位学生突然大声说“错了,错了”,这时我才发现由于一时疏忽,把“温晴”的“晴”打成“温情”的“情”,打字出错的情况偶尔会出现,我没在意,就低声跟学生说了句:“真不好意思,我这么粗心。”正当我准备继续上课时,班里一个“捣蛋分子”大声地叫了一句:“哎呀,还真是温情脉脉呀!”全班学生顿时哄堂大笑。等学生恢复平静后,我说:“某某同学的理解能力真不错,他已经很好地解读了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景物特点了。知道是他刚才说的那个词吗?”学生一脸迷惘,一位调皮的男生说:“老师,是不是‘温情’?”(这时,只见那个“捣蛋分子”难为情地低下了头。)许多学生在下面窃窃地笑。
我微笑着问:“‘温情’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学生拉长声音回答说:“女人。”我顺势提问:“用它来形容济南的冬天可以吗?请找出依据说明。”我正担心这个问题能否实现预设的目标时,一位文学素养不错的女学生缓缓地举起了手,她说:“我觉得很恰当,因为文中的好多比喻都跟女性有关。”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然后,她举出第3段中的比喻句“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她分析:“首先这个比喻很形象,‘顶’字写出雪少,就像护士头上的帽子,松树的样子又跟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很像,其次日本女人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很温柔的,那么日本的护士肯定是非常善良并且满含温情的,可见济南冬天山上的景物是充满温情的。”我被她丰富的想象力和突出的理解能力感动了,适时评价:“徐志摩《沙扬娜拉》中‘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日本女人的无限柔情在老舍的文章里已被你解读得淋漓尽致了。”并且我当场鼓掌表扬她对文字的分析能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原来是这样。”一位学生高兴地说。在我富有激情地表扬和鼓励下,他们大胆分析了第二段中的“小摇篮”“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他们说:“这是母亲的呵护和慈爱,母亲是女性,这是母亲的温情。”他们还分析了第五段中的“蓝水晶”“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等都和女性的温情有关。我被她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突出的理解能力感动了。
这样,思维的导火索很快被点燃了,学生们纷纷举手,思维异常活跃,我成功而完美地实现了预设的目标。这一切却是在教师不经意的错误中动态生成的。那么应该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预设应为生成留足空白,传统的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即精心备课,然后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引导学生进入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精心而不精细。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行为有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但精心不等于精细。精细了必然丝丝入扣,必然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因为语文是人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多义的语词、多样的美感,甚至还有多向的价值追求;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个文本有着复杂的结构,有语词和文化的一面,有思维和逻辑的一面,有伦理和道德的一面,有审美和情感的一面,还有非理性和无意识的一面。同样,面对文本的心灵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当这样的心灵和这样的文本相碰撞时,体验、理解、思维与想象的开放性可想而知。
预设更应预计。虽说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预设好当生长点出现时的应对措施,从而给学生留下自主体会和悟解的空间,给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精彩。
“生成”应该是对“文本”的超越,但不是丢弃“文本”去任意拓展;语文课堂的“生成”,应该是发自于“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这一本源,而不是背离语文学科去恣意玩乐;“生成”应有高水平的思维和智力加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创造热情的勃发。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预设与生成同构共融,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语文课堂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丰满鲜活的,才具有生命活力,语文课堂才会演绎一曲新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