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程
最近与一名乡镇干部聊天,他20年前就從学校到乡镇工作了,总结了不少“似非而是”的道理。比如要撂开,工作中要放开手脚、别太认真、别事必躬亲、要粗线条。
他说,他刚到乡镇那会儿,喜欢“一竿子插到底”,喜欢在各种细节方面推敲。后来慢慢才体会到,这不是好的领导方式。特别是乡镇工作繁杂,上级安排的事虚虚实实,有些事情不合理,有的只是走过场而已,如果不分清、太认真,可能吃力不讨好。
“这个前提是对于工作及有关情况有足够了解,能掌控局面。”他说。
他现在是副镇长,负责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比较忙。他觉得这是政府口的事,总是给镇长汇报,不太给书记汇报。后来被书记找茬,给批评了。
一次与老同志聊天,老同志给他分析:这是一种敲打和提醒。虽然试点是政府口的事,但不能让书记感到,你和镇长走得太近。一方面,是书记需要及时了解情况,另一方面,这也是乡镇的“政治”。
他还曾接触过这么一件事。前几年,有个副镇长分管农业,去村里发展日光温室。村民小组的组长提出,说要镇上带村民去外地参观,副镇长觉得挺好,答应了。后来,找该村的书记安排别的工作,那个老书记很不客气的板着脸说“你去找组长么,找我干啥?”
后来副镇长才知道,这事老书记曾经拒绝过组长,现在被他答应了,搞得很被动。“还是要少许愿。办不到,就影响了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在处理一些群众事务的时候,乱许诺就可能带来大麻烦。”
这些道理初听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细想却“似是而非”,大部分是一些所谓的“生存哲学”,流入“好人主义”或者“官僚作风”的惯性思维之中。而它却具有一定的生存土壤,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