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林
区位知识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也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知识。掌握农业区位的核心知识,把握农业区位知识的命题趋势,有针对性地强化复习农业区位知识,既能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思维分析能力,提高解题能力,从而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一、命题趋势分析
1.考纲要求。
(1)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情分析。
纵观历年高考地理试题,试题主要以图表、文字材料为载体,以某区域的农业生产布局为切入点,围绕农业区位因素这一核心知识点,考查考生的图表判读和综合分析能力。
3.考查重点。
(1)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和新型农业的考查。
(2)从考查形式上看,侧重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3)从能力考查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4.命题趋势。
(1)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仍是考查的重点。高考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重点在于分析农业的影响因素、农业的分布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2)分析某一区位因素对某种农业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结合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分析具体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3)通过区域图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的原因,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粮食问题。例如,以“世界粮食危机”为切入点,考查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粮食运输的路径等。
二、核心考点归纳
(一)核心考点一: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1.备考策略。
(1)掌握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并能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等。
(2)掌握判断某地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判断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时要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找出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如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
(3)掌握评价各地农业发展区位因素的方法。评价各地农业发展区位因素时要结合区域图,从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区位因素。
(4)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以获得最大的效益。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确保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②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
③综合考虑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
(5)掌握局部地区农业的区位选择原则。在小范围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一般来说,下列几种农业类型单位面积产值的大小关系是:花卉业>乳牛业>塘鱼业。
②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故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③需水量。例如,需水量大的花卉业应选在靠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④交通运输。例如,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因此花卉业、乳牛业应选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2.知识点梳理。
(1)分析与评价的因素。
(2)我国各地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3.真题简析与启示。
例.(2014年高考大纲卷文综)下页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和农业区位因素。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非洲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较为干旱,光照、热量较为丰富。非洲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最为紧缺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答案】B
例.(2014年高考江苏卷地理)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下面左图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右图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A.洪泽湖周边地区B.太湖周边地区
C.沿江地区D.沿海地区
【解析】读图可知,适宜茶树生长的条件是年均温15—25℃、年降水量1000—2000mm,由此可得出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
【答案】BC
20.“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A.山地易排水B.山地日照充足
C.山地风力大D.山地云雾多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茶树生长要求地表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水,但又要求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山地丘陵有利于排水,山地迎风坡受地形影响,容易形成云雾,有利于茶树生长。
【答案】AD
(二)核心考点二: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发展条件的分析
1.备考策略。
(1)构建知识网络,运用对比的方法对农业进行区位分析,掌握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我们可以从分布特点、区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进行比较,以加深理解记忆。例如,比较美国中央大平原和我国东北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比较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和我国内蒙古草原的畜牧业等。
(2)采用案例分析法,借鉴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经验,分析和评价某一农业地区的农业发展前景,提出合理的发展措施。
(3)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农业发展理念。关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点梳理。
(1)基本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
(2)商品性农业地域类型的条件分析。
(3)两种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3.真题简析与启示。
例.(2014年高考大纲卷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开始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利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解析】材料一中有“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等信息,这说明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是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答案】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材料三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下图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解析】根据图中英国地理位置和伯明翰气候资料可分析得出,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多雨,气温偏低,光照不足。
【答案】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
(3)分析18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
【解析】从技术、市场、原料等方面分析优势。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地和原料地相距较远,运输成本高。
【答案】优势: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领先;市场需求量大;原料(棉花)供应充足;优良港口多,利于棉花和棉布进出口运输。
问题:大量的棉花和棉布进出口增加了运输成本。
(三)核心考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备考策略。
(1)结合农业生产案例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活动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物质循环等发生变化。
(2)掌握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①对生物的影响: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导致荒漠化;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②对土壤的影响: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盐渍化;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③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会改变下垫面性质,改变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④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会改变河流径流量;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等会影响河流含沙量。
2.真题简析与启示。
例.(2014年高考上海卷地理)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回答问题。
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解析】根据中南半岛所处纬度与海陆位置,可知该地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图示山脉,可知该地地形特征;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水稻习性,可以得出该地气候暖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多沿河分布,特别是河口三角洲。
【答案】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
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稻米产区,且水稻主产区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由于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三、能力提升训练
1.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泰国由此被称为“世界米仓”。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⑤⑥
下面左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右图为该地农业产值构成图,完成2~3题。
2.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3.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利用秸秆发电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剩余秸秆合理利用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造福百姓的重要举措。2007年安徽首座“秸秆电厂”建成。据此回答4~5题。
4.该电厂的主要燃料是()
A.大豆、高粱秸秆B.水稻、小麦秸秆
C.林木的枯枝落叶D.甜菜、棉花秸秆
5.利用秸秆发电能()
①改善能源结构②缓解当地电力紧张的情况③增加农业有机肥④减少大气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右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油料等供给市场
伽师瓜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其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而名扬天下。2006年6月,伽师瓜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复使用。目前,拥有地理标志的新疆农产品,除伽师瓜之外还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等。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A.充足的光照B.丰沛的降水
C.肥沃的土壤D.广阔的平原
8.目前,全国各地人民都可品尝到新疆瓜果,新疆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这主要取决于()
A.优厚的倾斜政策B.发达的通讯网络
C.便捷的交通运输D.丰厚的居民收入
荔枝开花授粉的适宜温度为20~24℃,气温过低会造成少果或无果。3月底,某果场荔枝树开花率达到95%以上,但4月初,持续一周的大风降温天气使该果场三分之一的植株花朵败落。完成9~10题。
9.上述材料说明农业生产()
A.具有地域性B.具有周期性
C.受气候影响大D.受降水影响大
10.3月底4月初正是长江流域水稻秧苗的播种期,得益于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农民提前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了损失。农民在降温前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将秧苗地灌满水②提前播种③在秧苗地搭建薄膜棚④在秧苗地大量燃烧烟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了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12.比较下面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甲图中A、C农业带的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训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1.B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境内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2.C该地小麦、蔬菜种植业产值比重为55%,畜牧业产值比重为45%,所以属于混合农业。
3.B混合农业往往属于商品农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规模较大,技术较为先进,商品率高。
4.B安徽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小麦,大豆、甜菜的种植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5.C当地的常规能源以煤炭为主,利用秸秆发电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缓解电力紧张状况。
6.B本题考查混合农业的相关知识和考生的读图能力。箭头①表示麸皮等供给养殖业,箭头③表示粮食、蔬菜等供给食品加工,箭头④表示乳畜产品等供给市场。
7.A新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生长。
8.C新疆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产品得以及时运送到全国各地。
9.C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以及考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
10.B将秧苗地灌满水、在秧苗地搭建薄膜棚可以保温。由于农业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提前播种显然是不科学的;在秧苗地大量燃烧烟幕,虽然可以起到防御低温冻害的作用,但是易造成环境污染,是不可取的。
11.【解析】(1)河西走廊深居内陆,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祁连山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2)若农业用水过度,且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再加上太阳辐射、蒸发、风力的作用,土地将严重缺水,从而导致荒漠化。
【答案】(1)主导自然条件是水资源。由于河西走廊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沙漠广布;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了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此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耕地就会得不到足够的灌溉,在太阳辐射、蒸发、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12.【解析】(1)根据图示的地理事物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可判断,甲图表示美国中央大平原中部和北部的商品谷物农业;乙图表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混合农业。农业生产的特点可从经营规模、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
(2)图示A、C农业带的农作物类型都为小麦,但A农业带纬度较高,其农作物类型为春小麦;而C农业带纬度略低,其农作物类型为冬小麦。
(3)甲图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为机械化生产,故生产成本较高,能耗大,且温带大陆性气候较为干旱,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乙图所示地区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由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当地水资源不足。
【答案】(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商品率高。
乙图所示区域为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农业带的农作物类型为春小麦;C农业带的农作物类型为冬小麦。
(3)甲图所示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大、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河流流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