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林
摘 要: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渗透,实现以美育人,达到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的目的。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将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实现以“美”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美育教学 以美启智 以美育人 地理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是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地理教师要通过教学“美”和地理知识的潜在“美”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实现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一、在教学活动中,以“美”启智
教学艺术不是艺术教学,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是使用具有审美价值的特殊技艺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追求教学艺术,即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创设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以美启智。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发展智力、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怎样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把它创设成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积极感受美,追求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地理教材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者俱全,教材中有大量丰富美的底蕴。例如讲到热带、亚热带时,自然会有椰风蕉雨的意境;工程建设如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开展以美启智的非常好的素材。我们在进行地理知识传授时,结合美育教育将使地理教学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收到更好的综合教育效益。
2.以生动的语言美启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何用优美的语言打破沉寂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我们上好课的前提。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常常表现为:讲授新课善于引人入胜,课堂提问能够启发思维;巩固已学知识,善于回答学生疑问,逐一分析讲深讲透;教学重点再三强调,知识难点讲解通俗易懂;描述地理事物字斟句酌,地理用语准确无误;辅导自学激发兴趣,教学语调抑扬顿挫。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可结合诗句渲染意境。如讲东北时,可引用毛泽东的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我引用诗句:“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使学生深受感染,投入到课文中描述的情景中。
美的语言确实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地理教师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听、看、想、做。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陶醉于艺术享受中。这就是教师语言美的魅力所在。
3.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以美启智。
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发展智慧能力的同时丰富情感世界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必须把情感教育与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紧密结合,使认知和情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以形成认知情感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主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把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多角度考虑,学生思维的空间变大了,情趣更浓了,认知和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何东昌先生曾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培养美感,加强美感教育,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用崭新视角看待现代人文教育,把美学教育思想融汇到地理课堂教学中,较全面地体现了审美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达到以“美”育人?
二、在教学活动中,以“美”育人
1.发掘地理教材中的美——育人。
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到处都孕育美的因素。地理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振兴祖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地理教材中千姿百態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雄伟”:即壮美,阳刚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似万马奔腾,排山倒海的黄果树瀑布等就富有雄伟之美。二为“秀丽”: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富有秀丽之美。三为“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黄山的神奇绝妙,等等,不胜枚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审美效果。
2.用地理教学过程的美——育人。
地理教学过程绝不应归结为讲、抄、背、考枯燥死板的模式,而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过程。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上地理课,就像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如在“大陆的漂移”教学中,我采用了录像设疑教学法,先用录像向学生展示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特征及两岸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特征,学生发现它们非常吻合相似之后,感觉非常惊奇、有趣,同时疑问随之而来:“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它们会不会原来就是同一块大陆?”等等。
3.用地理教学手段的美——育人。
图片、画片、标本、模型等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教师要选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艺术性强的教具,使学生愉快地看而不厌。如在“自然带”一节的教学中,我精心挑选了几张色彩鲜明、画面生动的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各个自然带的美丽景色,并比较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学生兴趣盎然,一面欣赏茂密的热带雨林,湿季时原野一片葱绿的热带草原,苍劲挺拔的针叶林……一面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它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增强了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
总之,地理教育中的美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课题,应该进行探索实践。地理教师应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把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确实起到了良好作用,美育工作是“学中育,育中学”,在大力实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地理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从一山一水,一事一物入手,把美育点点滴滴渗透到教学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