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金
在人与人交往中,双方的活动是交互性的,在教学这个特殊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更不应该是对立的、独立的。在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而且能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的课堂互动策略是: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制定目标时,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侧重思考学生想学什么,怎样学会,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境的顺利创设。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地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群体,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点引向正确轨道。例如,课上发现有一学生玩玩具鸟,我不硬性禁止或没收,而是同样表现出对小动物的极大兴趣,然后启发学生,听小鸟的话吧,小鸟与你相约在课间十分钟。这种做法实现了学生从贪玩到引入学习的转化。
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应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师生互动应关注学困生。学困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应当多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胜任感,也就有了求知欲,这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散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想学、乐学,这样他们会受到鼓舞,激起上进心,从而努力学习。
二、注重互动,鼓励探究
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的做法是:
1.分好学习小组。分好组是实施自主合作教学策略的首要问题。一般我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将学生按性别、知识基础、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进行有机调配。在新授课时成四人小组,在练习(如背诵、默写)时分成两人小组,在表演时灵活分组,但在课外辅导时则采用同质分组的方法,有利于分层辅导。
2.培养小组长。小组活动要收到最佳效果,培养小组长是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组长,并一改过去教师指认的办法,由同组内的小朋友推荐,并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每周评议一次组长。
3.激发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补充学习素材,而且要对每一组的学习情况予以恰当的评价和适时的点拨。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关爱、激励、培养自信,协调好各学习小组间、同一组学生间的关系,控制好整个课堂结构。总的来讲,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提问、讨论、反思、组织、协调、帮助、评价,还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4.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常规。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组内合作、解决问题——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引进竞争、巩固成果。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关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式灵活变通和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间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贡献思维成果。
小组互动合作要突出“乐”和“动”。例如小组自评作业活动,由组长牵头,全体组员参与评价,从数量到质量,对优点和缺点都要仔细、诚恳地一一指出。这样的评比是平等的,同时学生又是直接参与者,所以他们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和建议,并找到差距自觉地改正和提高。因此,“乐”学的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小组互动合作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三、学会分享,培养能力
所谓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课堂上的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会。其次意味着学会欣赏。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教师就会变得胸襟开阔,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就会变得行为机敏,就会变得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就会变得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甘肃省省级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研究》(GS[2014]GHB0157)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