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爽
摘 要: “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通过创建教学微视频等翻转为课前的显性知识学习,在翻转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合作学习,教师开展一对一教学、“迷你”型讲授等。“翻转课堂”在翻转传统课堂程式的同时,翻转师生定位,重建课堂文化,实现一种教学模式的转向。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历史课堂
当下,基础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其核心是以生为本的回归、以学定教的转型。“翻转课堂”的出现,正顺应这场学与教的“双重革命”。作为一种发端于美国的全新教学理念,“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将原来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通过创建教学微视频翻转为课前的显性知识学习,而在翻转后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内化与融合、能力建构与拓展,完成隐性知识挖掘与思维能力提升等高级学习任务,教师则通过师生互动发现并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一对一指导,实现个别化教学较之于传统教学中学生课上“齐步行进”学习新知、课外“动作自选”检验所学的方式,“翻转课堂”通过将课堂讲授移至课外提前完成,同时增加加课堂交互学习相应权重的方法,实现预习时间的最大化。简言之,“翻转课堂”通过视频教学与活动学习的混合式学习,实现教学模式转向甚或颠覆,真正回归“学为中心”的教育原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翻转课堂”的出场,无异于使历史课“如沐新生”——复归一种以学为本、生命“在场”的学习范式。“翻转课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与协作学习环境的建构,使学生复归学习过程的中心;与此同时,教师从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从课堂交互与知识应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便捷处理信息与驾驭课堂的“脚手架”。这样,“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师生定位,构筑了有深度的历史课堂,而“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诉求的达成,也就顺理成章。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由课前学习、课堂学习等组块构成,而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活动学习的穿插是协作式差异化教学方式建构、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环境生成的有力杠杆。下面以岳麓版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为例,介绍“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学习模块设计
创建教学微视频:教学切入的关键作为一种以视频教学为载体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所凭借的微视频是切入教学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微视频的播放时间、视觉效果等都会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一方面,视频时长应严格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维持的范围内,如5分钟左右,以便其有耐心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同时,视频应具备回放、暂停等功能,以便其随时“倒带”,自控进程,实现最短缺的学习资源——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另外,视频应拨冗去繁、去粗取精,如在电子白板上基于板书或PPT演示,配以适量讲解的画外音等。因为任何多余的陈设或布景都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尤其是在其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较之于教师站在讲台上授课的冰冷与疏远,这种方式有如师生同坐在桌旁,一同学习、一同探讨,让学生倍感温暖与贴心。
案例设计: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可将“新航路的开辟”一节教材内容分解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关素材,进行知识解读与情境索引。
在集体备课确定课型设计与教学流程后,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制作PPT课件,此后利用诸如Camtasia Studio等专业录屏软件与手写板将其转录为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微视频,其间可适当穿插相关讲解、拓展、注释等。
二、课堂学习模块设计
“翻转课堂”的核心之一是在课前预习最大化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时间的延长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课堂的活动学习应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灵活采取诸如独立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开展生生合作,或个别采取“迷你型”讲授、一对一指导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无论生生合作抑或师生互动,首先都应基于“确定问题”,即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检测习题中的疑难困惑,分类汇总出若干具有探究与研讨价值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课堂学习切入的问题应是“值得讨论”的——学生“相异构想”、“迷似概念”越多的问题,越值得合作学习或个别化教学;若过于简单则只会使协作流于形式、互动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凭借教学机智,遴选出兼具基础性与层次性、有价值且易于产生“争议”而个人又独臂难支的问题,有利于引发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通有无。
“新航路的开辟”一节可梳理出诸如“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等若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合作学习:基于学生小组协作互助小组作为学生合作学习、协作互动的基本载体,其建构就成为“翻转课堂”课堂学习环节的关键步骤——依据筛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二次分组: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将选择同一问题的学生重组为4到6人规模的学习小组若干,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与责任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做的是适时采取适当的交互方略参与其中,以保证小组协作有效开展。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课堂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检验个人理解认同度,相互切磋的同时,亦能通过与同伴交流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策略,相互借鉴。
案例设计:例如围绕“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组成的学习协作小组,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法分别开展研究,最后予以聚合汇总。角色扮演二组弄清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角色扮演三组弄清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角色扮演四组弄清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过程。
协作小组成员依据各自知识构成、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与认知水平,同时结合各子问题的设问取向自主确定研究方向,独立探究。教师则作为协作学习的合作者,同时任职引导者——积极参与并选择适当时机对课堂合作予以调控,尤其是当小组内部意见相左、观点有分歧时。这样,课堂在尊重与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与提升团队意识的同时,对于激活学生内在思维潜能、培养竞争及合作能力大有裨益。
2.个别化教学:师生互动的范式转型教育的根命题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个别化教学作为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通过教学所涉诸要素的调整或修正,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习实效的教学方法,正是旨在通过师生互动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这个意义上讲,走向“个别”,与其说是一种课堂改革的试验之举,倒不如说是教育革新的逻辑转型——更呵护学生完整的学习权利,更彰显学生学习的逻辑线索,更视学生为不同的生命个体。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尝试采取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法,加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有关问题的认知与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等,对教学重点、授课方法等予以适当变通,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地进行教学。如对于性格活泼、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应在因循其特点的同时适当予以更多“晾晒”自我、“开发”自我的机会,引导其关注和拓展“未知领域”;而对于性格内向、课堂上“隐形”的学生,则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其关注——更多的发言机会、更多的表扬鼓励、更多的交流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度解析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教学技巧、课堂用语甚至表情神态肢体语言等作适当微调,以实现与学生心灵的契合与融会。
案例设计:课堂上笔者发现,在涉及诸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问题时,有学生眉头紧锁——或许受二者剪不断理还乱关系的困扰,却出于性格取向、提问焦虑或认知局囿等原因而羞于启齿。对此,教师不妨介入指导,通过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开展一对一教学,对二者关系作必要梳理。一方面提供“切入点”,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点。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通过推演,使学生明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样在关注个体认知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一对一教学、“迷你”型讲授等师生互动,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不使任何学生掉队的同时,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提高课堂学习实效。
因此,在这次翻转课堂实践中,笔者切身感受到课堂教学成功、有效,教师的专业引领是源头活水。如果历史教师拥有大气磅礴的宏观视野和挖掘历史细节的专业功底,那么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引领必然是驾轻就熟、水到渠成的。阅读与思考是一个教师需要完成的终身作业。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百度百科.可汗学院[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13590.htm?fr=aladdin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3.2.
[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