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雪芹
摘 要: 文章就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历史课的创新能力是在学生了解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能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达到上述目标,只有把学生放在知识发现的环境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一步步地走完发现知识的历程,就会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及适用范围,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设置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建议”等,这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创新教育的最佳素材,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作用。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素材将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明确“探究”与“活动课”的定位
作为素质教育主体阵地的课堂及主渠道的学科教学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历史教师要承担起教育创新这一神圣使命,就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历史,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条条框框。充分利用“探究”与“活动课”的特点。
1.实践性。
“探究”与“活动课”就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如“访谈”、“调查”、“搜集材料”等,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理解和巩固知识。如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参照汉代造纸工序,尝试制作一张纸,原材料不限。同学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实践中,他们知道了最初的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认识了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这样就把远离学生时空的书面知识放到眼前,在实践中理解和巩固了知识。
2.主体性。
“探究”和“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或个人单独活动,也可通过“采访”、“讨论”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系。鼓励每一位学生尽可能有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互相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使不同水平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形成敢想、敢说、敢争的精神,自然萌发创新欲望和激情,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开放性。
“探究”与“活动课”要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探讨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学习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后,要求学生用所学历史知识,并联系其他历史读本或影视文学作品的描绘,写一篇题为《我看秦始皇》的短文。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搜集秦始皇的相关资料,展开争论,有的说是千古一帝,有的认为是暴君,并且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让历史知识沾染上学生的个性色彩,而具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知识相对共性来说就是开放性。
4.创造性。
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探究与活动课价值和目标最本质的体现,它为学生创造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谐的空间。
二、发挥“探究”与“活动课”的效能
1.充分利用探究与活动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它融历史知识和思想教育与一体,是提高现代公民素质的基础学科。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探究”与“活动课”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新的历史教材,从内容上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打造石器,这让学生十分兴奋,后来一位学生在班上开辟的“历史学习留念板”上这样写道:“我试着打制石器,可那石头并不好打,我的手都被磨破了,看来原始人真不容易呀。”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真切地感受到原始人生活的艰辛。
3.用“探究”与“活动课”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乐之”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有一次我办了一期“收集历史文物的展览”,学生特别高兴,刚一下课,就围着我问这问那,意犹未尽。这个问,老师你看我的这碗是不是景德镇的瓷器?那个说,老师你看我这个古钱币是什么朝代的?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极大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学习,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轻松接受了历史知识,明白了历史规律。
此外,开展“探究”与“活动课”还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这样才有利于教法和学法的转变。
总之,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说到底还是教师教法的转变,只有采用新活动、新探究、新教学,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