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丽
女儿知道臭美了,有时候她自己买个小发夹之类的装饰品。我拿同事的孩子跟她比:“你看人家亮亮,就知道學习,从来不讲究吃和穿!”
因为女儿脾气急,我还拿她婶婶家的姐姐跟她比:“你看,你大姐说话慢条斯理,有条有理的!”
再长大点,女儿学会了反驳。有一次,我又当着众人的面拿别人的优点和女儿进行比较,正侃侃而谈,女儿就来了一句:“人家好,您就认她当女儿吧。”然后拂袖而去。
继而,她开始把我也拿来当成比的对象。有一天,她说:“××同学的妈妈交际广着呢,认识校长,结果就调到重点班去了。”我说:“那样的妈妈毕竟少,大部分的妈妈都是普通的。”
女儿不服气地说:“毕竟少,那为什么不是您呢?”
这样的话听着格外熟悉,我也无数次问过女儿:“你说数学考满分的少,可为什么不是你,而是你的同桌呢?”
我开始在深夜里反思。为什么我们都知道拿孩子和别人比不好,却还会情不自禁地来比?从家长的初衷来说:比,让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的差距,从而很容易给孩子一种来自榜样的力量。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比的世界,甚至我们的书中讲的故事,都是从做事的对比中得到哪个人是好人,哪个人是坏蛋;哪个人更勤奋,哪个人是懒汉的结论。
所以说,比,已经深植到人们的骨子里,有谁能够改变?甚至还有一句更古老的励志的话:别让人给比下去。
后来我接触了家庭教育观念才知道:孩子,不要和别人比,要自己和自己比。比如昨天的题不会做,今天我会做了,就是进步。比如昨天做题错了三道,今天错了两道,就是进步。
在我的鼓励下,女儿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更重要的是每天都变得开开心心的。
但生活不是静止的,有一次,我还是忍不住拿别人家的孩子和她做了比较。
星期日,女儿一早就说想去外面玩,我考虑安全问题,不让她去。女儿立马就摆出一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说:“我去定了!”这个时候她的小女同伴来到了我家,朱唇轻启:“我们先到哪里玩,后去哪里玩,然后就回家。”说得轻松和自信,让我很是赞赏她的计划。我忍不住又一声长叹:这就是女儿和别人的差距啊。
晚上,我忍不住对女儿说:“说实话,你的同伴是一个很成熟的女孩子,你没感觉到吗?她的计划性特别强,做事有条有理的,就这一点你可得好好向她学习!”
女儿立即回了一句让我大为吃惊的话:“妈妈,您说得对,我应该向她学习。”
从这次比较,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我不拿女儿和别人频繁地、目的性极强地比较时,女儿的心态是平和的,反而更能听进我的话。一个人只有在平和心态下,才能真实地看到别人身上自己没有的优点,这样才能真正地得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