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黎
摘 要: 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挚的感情。它的反义词是“恨”,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以解释成另外一个词语“凉薄”,就是没有深挚的感情,对任何事情都比较冷淡,是不利于个人情感发展的,也是人们社会性发展不完整的一个表现。现在的孩子不缺乏周围人的爱,却很少宽容、谦让,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友情、信任,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爱”,而爱心故事则能让孩子从熟悉的图书中感受爱,让故事中充满爱心事物成为孩子善良的起点。
关键词: 爱 教育 善良
一
绘本《爱心树》,讲述了一个爱的故事。第一次和孩子们看这个绘本,最大的感受是大树那无私的爱。第二次看的时候,觉得男孩很自私,总是不断索取,没有给予大树一点回报。在电视中看到父母总是迁就自己的三个孩子,尽最大的力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当父母发现自己放弃自我处处让着孩子,而孩子没有一点点理解的时候,他们决定过回自己原来的生活,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参加喜欢的聚会等,孩子们仅仅过了两天,就准备和父母“宣战”了,孩子们回答父母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不是让我们看《爱心树》吗?那你们不应该学学那棵大树吗?大树可从不要求回报!”看到这里,我想起了《爱心树》。原本这是爱的故事,怎么会让孩子觉得“爱”是他们应得的,不懂得感恩呢?
在《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了“爱父母长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目标,《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关心尊重他人”的目标。我在任教的这几年中,深深体会到我们对孩子的“爱的教育”是有所欠缺的,从孩子对待家长、对待同伴、对待老师等不同人的时候的一些反映,我深感“爱的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
案例一:
一天家长来电话,跟我说孩子今天早上心情不好,请老师留意一下。放学时,是妈妈来接的,我就趁这个机会仔细询问了早上发生的事。原来是妈妈给她准备好的衣服她不要,非要自己选衣服,就这样僵持了很长时间,即使妈妈说上班要迟到了,她还是哭闹得比较厉害。听到我跟妈妈的谈话,她的小手不停地拍打着妈妈。
案例二:
班级里制作了新的体育玩具,小朋友们很喜欢滚筒这个器械材料,一次,金天宇满脸气愤地跑过去把张毅尘手上的滚筒抢了,我们跟他说:“这是老师做的玩具,大家都能玩,你这样发脾气破坏玩具,大家都不能玩了。”他很不屑地说:“我家里有好多玩具呢!”
为什么孩子们会有这些让人觉得缺少一些礼貌的行为呢?因为他们不懂得“爱”,他们觉得父母、朋友、老师等周围的人对他们的好,都是理所应当的。孩子们怎么会习惯周围人对他们的付出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生活条件逐步提高,过于宠爱孩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家庭都有很好的经济条件满足孩子愿望。特别是双职工家庭,一般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与孩子交流少,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只能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因此,购买高档、智能玩具,既能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又能让家长觉得自己是付出的,孩子是高兴的。
(二)独生子女居多,“自我”意识过于膨胀。
现在我们周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二胎”现象,但是还是以独生子女居多。一般都是“六对一”的现象,一个孩子不仅有父母照顾,还有四位老人。隔代的教养方式,更是把孩子宠上了天,要什么就给什么。现在的父母以“80后”为主,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多种渠道的方式,有了更多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但是,碍于工作或是与老人的交流问题,还是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迁就老人,给予孩子的物质和空间更多。
(三)习惯成自然,疏忽“爱”的教育。
在他人眼中,“爱”的教育是指特定的,比如在节日里,让孩子表达爱。其实,这是比较突兀的。对于孩子来说,节日的意识也是成人给予的,他们不会看着日历说这是什么节日,都是大人告诉的,今天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可以说说什么祝福的话,等等。在平时教育中,其实,也是这么做的。“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一起做小手工,引导孩子了解这是谁的节日,可以和妈妈、奶奶、阿姨说说什么话,为她们做做什么小事情,以此表达对她们的爱,节日过去了,“爱”的教育也就结束了。
二
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呢?
(一)积极沟通,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和孩子共同感受爱。
很多家长都喊孩子“宝贝”、“心肝”,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会好声好气地说:“宝宝,我跟你说……”但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根本不听。那么可以怎么做呢?家长可以从名字开始,解释为什么爸爸妈妈这样称呼自己的孩子。如“宝贝”原来是说很重要、很贵重的东西,叫你宝贝,说明你对爸爸妈妈非常重要。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解释,让孩子体会家人的爱。家长对教师是十分信任的,教师除了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外,更应该发挥作用,让家长们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孩子的对的表现。
(二)细心观察,发掘教育契机,带孩子一起发现爱。
一些特殊的节日的爱的教育更加明显。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爱的点滴,有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就要和孩子一起分享,让生活中充满更多发现爱的眼睛。通过谈话的方式,教师先说说看到的一些美好的情景,再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发现。比如妈妈送孩子来幼儿园的时候,会亲亲孩子的头,这是妈妈的爱;爸爸特意请假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是爱孩子的表现;广告中一个小宝宝为妈妈端洗脚水是孩子对妈妈的爱等。有了这些示范,孩子们会带着爱的眼睛发现周围人互相关爱的美好。
(三)坚持教育,养成关爱习惯,鼓励孩子表达爱。
专家指出,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对孩子爱的教育能融入到各个习惯中。如當爸爸妈妈送礼物给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说“谢谢”,他们就一定会觉得非常满足;当爷爷奶奶为孩子准备好吃的饭菜,如果孩子说“谢谢”,他们就一定觉得孩子非常懂事;当孩子为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们说“谢谢”的时候,他们一定非常有满足感。
以上种种,都体现了爱的教育是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创造的社会教育氛围,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学会感受、理解和表达,让他人随时都能感受爱的美好,做富有爱心的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