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平
摘 要: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评价不再如传统那般,简单地照搬数学课本后面的习题或者从数学练习册中选取,而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具体接受情况,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布置。可以说,如何有效地设计和评价小学数学作业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必需,更是检验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执教小学数学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评价。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 设计 布置 评价
作业布置、设计与评价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帮助学生巩固教师课堂内容,加强知识记忆等大有裨益。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和评价不再如传统那般,简单地照搬数学课本后面的习题或者从数学练习册中选取,而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具体接受情况,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布置。可以说,有效地设计和评价小学数学作业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必需,更是检验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执教小学数学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评价。
一、在作业设计上,将权利分给学生
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当教师在结束了一课的教学之后,就会随手从教材后面的习题中选取一些题目作为学生的作业。有些教师还会从教辅书中适当选择一些习题充当课后作业。这样的作业方式,不仅不能有效体现个性,而且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命题作业中充当“决策者”的角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从和接受。这种模式下的作业形式,极大程度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有甚者,一旦教师作业布置过多,侵占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抵触,并抱着应付心理完成作业,致使作业完成质量低下。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强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还课于学生”。同样的,教师在命题作业时,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作业的命题权分给学生,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让学生在选择课后作业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比如笔者在设计作业时,通常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作业类型,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所要完成的题目类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又能起到巩固知识、强化记忆的作用,一举两得。
二、在作业布置上,采取分层模式
在小学班级里,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具有不同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如果毫无区别地实行“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模式,就很容易产生以下两种消极影响:一是作业难度过大,打击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二是作业太过简单,无法体现学生水平,不利于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过程中,要尊重并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分层模式进行作业布置。比如,笔者在布置作业时往往遵照以下原则:针对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以提高型为主,最大限度地帮助其提升数学水平,掌握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针对学习基础一般,学习能力也一般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以基础型加部分提高型为主,让这些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之后,也能取得一定的提升;针对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稍显不足的学生,以基础型作业为主,主要帮助其掌握并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
三、在作业评价上,实行分级评价
当然,除了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置作业外,教师还要对学生作业进行有效的评价。实施有效的作业评价,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作业质量的主要方式,更是教师深层次地了解学生水平和层次的主要途径。从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现状看,采取的评价方式大部分还是简单的对错判定,用一个分数论学生能力的高低,这种简单、粗暴的作业评改方式既不能体现出作业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优势,又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规避了以上问题,转而通过实行分級评价,即在评改作业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解题想法、解题过程等的探寻,对于其中创新的想法和思路,即使其最终结果是错的,但给予肯定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开拓创新。通过实行分级评价方式,收获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就要坚持“生本”原则,在作业设计上将作业命题权分给学生,在作业设置上采用分层模式,在作业评价上实行分级评价。通过以上三个方面,不断完善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汤乃余.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10).
[2]张春娴.刍议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考试周刊,20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