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有效的数学课堂

2015-09-10 07:22钱莉芬
考试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参与数学课堂交流

钱莉芬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思维方式、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参与 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和落实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一、克服“命令主义”的传统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的话都是不容置疑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只有照做的份,“老师说要这样做的!”“老师不让那样做!”“你做得不对,我们老师不是这样教的。”……这些观念影响了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束缚,严重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教学中,教师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有一道判断题:“250×40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有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有两个零,根据“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同学却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应该是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根据“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看出有两个零外,还有25中的5和4相乘的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如果老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就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能依赖老师和其他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就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此外,教师还要能虚心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大胆思考,积极发言,说错了不要紧,这样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师生之间产生了相互信任。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把数学与有趣的情境相联系进行学习的目的依然是学习数学,是为了他们在现实、有趣的生活情景中更好地学习数学,而不仅仅是为了让课堂变得有趣和热闹。因此,选取的生活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数学价值,既要关注现实,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富有挑战性,更要尊重数学的本质,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能够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创设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故事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生答)小明打算请一些好朋友到家里聚会,于是他在4月1日——爸爸妈妈都休息地这一天和他们商量这件事。爸爸说:“我们当然欢迎你地伙伴来我们家,不过最好选择我和你妈妈都休息的日子,这样就可以招待大家了。”小明问:“那你们下一次都哪一天同时休息呢?”爸爸说:“我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妈妈笑着说:“我每工作3天休息1天。”小明撓着头,一时搞不清哪天爸爸妈妈都休息。同学们,你们能帮王明找出这些日子吗?

(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下,自觉地在小组中展开探索活动。他们有的利用课前准备的日历圈一圈,有的画出表格找一找,有的在静静地思考着……)

生:爸爸的休息日是下面这些号:6、12、18、24、30。

生:妈妈的休息日是下面这些号:4、8、12、16、20、24、28。

生: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是:12、24。

师:他们最早的共同休息日是哪一天?那一天适合小明请客吗?为什么?

接下来,在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中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这样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日期”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这个故事的创设,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有趣且现实的情境中投入新知探究活动。

三、突出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新课程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建新知的阵地。“教师在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数学知识本身入手,创设便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学习情境。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许多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只有粗浅的表象认识。我索性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上为他们提供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创设操作活动情境:

师:猜一猜长方形有怎样的特征?

生:长方形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的长度是相等的。

生: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

师:那正方形呢?

生:正方形的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都一样。

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呢?你打算怎样验证呢?

接下来,学生分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讨论,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活动中。这样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便在所创设的活动情境中顺利得以突破。

四、必须遵循学习规律,给学生留足参与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的解决,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滔滔不绝地讲,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课堂将会是低效的。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些学习的主动权,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要实现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老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都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都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能力的机会。

猜你喜欢
参与数学课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