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负担

2015-09-10 07:22张庆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课件应用课堂教学

张庆

摘 要: 本文讲述了一次课件的制作及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如何解决,进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件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课件中的网络交流不能替代师生的传统交流方式。二是课件不能只重技术而忽略学科课程的主体地位。三是课件的设计应体现易用性与艺术性。四是课件更应符合常态下的教学,更应注重其实用性。

关键词: 课件 课堂教学 应用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各学科的教学过程都在强调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课件作为这种课程整合的主要体现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大等许多优点。通过课件的应用,更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提高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但是,由于教学情况差异,再好的课件也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只有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加以应用,才能充分发挥课件优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削弱和消解课件本应有的作用,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到了初三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促,不可能让学生重新进行实验探究。初中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于实验课的复习,若纸上谈兵,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这一情况,在本课课件设计时,采取典型例题结合“仿真物理实验室”这一平台制作实验电路,以动态网页的形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原以为这种直接在网页上写上答案提交,再由教师汇总,集中讨论的方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远远没有达到想象的水平,有些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得出结论,但在打字上花了很长时间,结果使得本课的任务没有完成。为此,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对课件进行了修改,去掉了动态交互部分,改成将答案写在学案上,由教师选取不同小组发言,用实物投影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相互交流上不仅没有了障碍,而且气氛更好,效率更高,成功完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本次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于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课件中的网络交流不能替代师生的传统交流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有三种交互形式,即师生与计算机交互,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互,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交互。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第一种交互,因为这种方式直观、形象、高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对于后两种交互我们常常容易忽视,使师生、生生之间原本可直接进行的交互人为地变成间接进行。由于学生利用计算机的技能水平还不高,打字和文字组织速度都比较慢,用这种方式表达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课教学中,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没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没能完成。其次是这种交流方式与面对面直接口头交流相比,不利于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技能培训,如果交流一味地强调通过网络(留言板、BBS)实现,学生就会丧失聆听与口头交流的机会,从而阻碍听说能力的发展,甚至因为打字慢而束缚思维发散。同时,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网络交流方式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及态势语交流,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一名优秀的老师,他的一个眼神、一声惊叹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丰富和支撑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完全通过现代媒体间接交流的方式相比,具有真实可靠的优越性,在促进学生知、情、意、能全方位发展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对于课件中的网络交流,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决定是否应用,一切都要从教学效果出发,使网络交流与师生的传统交流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二、课件不能只重技术而忽略学科课程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走进学科教学,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在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之中,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在本次课件制作过程中,特别是动态网页交互方面花了很大精力,在网页顶端也做了个精美的Flash动画,结果在实际应用中花的精力与取得的效果之间并不是正比关系。那个花了大量时间做出的精美Flash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负面作用;那个让我洋洋得意的、“先进”的动态网页的交互技术也没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由于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打字水平,使上课的老师在教学中忙于指导学生如何打字,如何发送信息,使得物理课在有意无意之间成了信息技术课。相反,第二次改进后的静态网页课件只保留了“仿真物理实验室”的电学实验,其他内容全部由学案完成,却取得了较好效果。所以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能一心只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那样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我们的思路应该反过来,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计算机,能用别的工具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用别的工具,把没必要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确定好,剩下的就是可使用计算机的地方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来就是要回归课程本身,不能只重技术而忽略学科课程的主体地位。

三、课件的设计应体现易用性与艺术性

课件能否成功地应用与推广,其易用性是基础。一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课件要提供一目了然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及操作方法,还要在能够脱离本机的其他计算机环境中运行。我觉得易用性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件安装,启动要方便快捷。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本次所做的动态网页课件,要先在服务器上配置IIS然后才能用得起来,一般的老师不会安装,这对课件的应用与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经过改进后的静态网页课件只有一个文件夹,可以自由拷贝,不需要另外配置。此外,课件启动要快,不能让师生焦急等待;课件要尽可能占据小的容量,最好能在网络上运行。②友好的操作界面。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有含义明确的按钮和图标,要支持鼠标操作,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可以方便地向前、向后和跳跃。③课件运行要稳定。如果教师执行了误操作,则可以很容易地退出,或重新启动,尽量避免死机现象,提高课件运行的稳定性。④及时的交互应答。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一放到底,要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一个好的课件不仅要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要使人赏心悦目,让人获得美的享受,这样的课件可以说是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完美结合,这也就是课件艺术性的体现。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界面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②对象要逼真。③动画要流畅,无停顿、跳跃的感觉。④配音要恰当,音色优美。当然,艺术性不是华丽、好看的代名词,在制作中与教学无关,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画、音乐、图片等元素应一律去除,不能只是为了好看、好听而不顾教学内容与效果,只有在注重教学内容与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课件的艺术性,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所以,我觉得好的课件应是内容加艺术,而不是艺术加内容。

四、课件更应符合常态下的教学,更应注重其实用性

随着对教学课件重视程度的提高及各级各类评选活动的增多,现在的很多课件都是精品,精美的外观、丰富的功能,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样的精品的背后是作者几天或是几个月艰辛的劳动,从教学的效能看却是很低的。作为公开课、研讨课还可以,倘若作为常态下的教学形式,根本就无法实现。所以,我认为精品课件固然好,但实用型课件更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流。这种课件的开发周期要短,不必要求特别美观,也不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信息也不必特别丰富,涵盖知识点也不必很多,只要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教学中发挥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只有这种实用性才能够让课件真正走进广大教师的课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势,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总之,课件应用的真正意义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情况千差万别,课件不是唯一选择,三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就不必非要用课件实现,课件终究只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在教学中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教学,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同时开发与使用的过程不应太复杂,不能使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负担。

猜你喜欢
课件应用课堂教学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