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运动与心理调节

2015-09-10 07:22王平
考试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人格

王平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高校不可不重视的课题,从多种渠道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给予积极干预和指导是大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从体育运动心理角度阐释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调试及人格健全的积极作用,以引导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合适的体育运动维护心理健康。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心理调节 大学生心理 人格

1.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范畴。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由于来自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业课程、人际交往、个人发展、事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若不能得到正确的调节和引导,将影响其正常发展与成长成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衡量心理健康程度的查量表,其第一分量便是“躯体化”,可见身体体质的变化是心理健康最先、最直接的表象之一。

《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造就一个伟人,首先是对其心智进行磨砺,紧接着是对其体魄的磨炼。可见身体和心理是人成长成才相辅相成的两个维度,正如身体是心理的首要表象一样,这两个维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强健的身体将反过来促进心理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从体育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及实践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我们发现体育活动能调节人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大学生个体与同学朋友的交往、负面情况的消除、形成沉稳性格和培养决策能力,最终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认可上。

2.体育运动对心理的一般影响

2.1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

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交往,是不少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将很有可能导致偏激、敌意等进一步问题。

某些性格内向,平时与同学交流少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项目后,性格明显变开朗,更易于与同学交往,更热爱集体。

2.2有助于消除沮丧情绪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初来源包括灰心、沮丧等负面情绪。这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不仅造成身体不适,还会影响工作和生活顺利进行,若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引起足够关注或未得到适当处理,将进一步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研究证实,跑步是一种有氧运动,除了活动筋骨、肌肉之外,还能加强心、肺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跑步时,人的身体会获得新的感受,这种感受会使人忽略因心情沮丧引起的不适。特别对于因独处时间过长,缺少运动引起的灰心沮丧问题,这类沮丧通常因为身体内的荷尔蒙激素分泌水平过低,而跑步有助于荷尔蒙增加,消除人的沮丧心理。

2.3缓解大学生焦虑

部分大学生存在焦虑问题,对日常琐事过度和持久地不安、担心,对困难和问题的适应性差,高度的心理焦虑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如何在紧张的环境下保持冷静沉着,是克服焦虑心理问题的首要任务。通过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对抗类运动项目,大学生在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以使其习惯紧张的气氛,并渐渐培养自己的处事应急能力,帮助建立自信,从而缓解焦虑等心理问题。

2.4促进沉稳性格形成

部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事不够成熟,容易急躁、冲动,对心中不顺的事情难以释怀,这种情绪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暴力行为,进一步危及自己、他人和社会。缓慢而持久类的运动项目促成大学生形成沉稳的性格,如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这类体育运动能帮助调节神经的活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形成平静稳定的心态,从而渐渐消除急躁、冲动的情绪。

2.5体育运动增强大学生的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建立在对事态的正确把握和分析之上做出的果断准确的决定,优秀的决策能力往往是克服焦虑等心理问题后慢慢建立和优化获得的。

大学生群体内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处理事情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等问题。面临问题时,往往不能全面考虑问题,甚至看不清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对已做决定,或即使做了决定也瞻前顾后,还经常想“要是没有这样……”此类后悔当初之类的想法。需及时决策的竞技类运动项目能促进大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增进决策能力,如羽毛球、跳高、三级跳远等体育活动。这些项目需要在高速运动状态下保持沉着冷静的头脑并迅速做出适合时机的决策,因为任何犹豫和徘徊都可能直接导致失败。

2.6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突破自我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通过运动方式,以可见、可衡量的成绩与标准促进大学生不断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部分大学生胆小怯懦,对自我认知过于保守,很难战胜自我和突破自我。通过竞技性体育项目,如游泳、溜冰、跑步等,这部分人不断克服心理障碍、克服困难,在尝试过摔倒和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正确自我认知、自我突破,最后获得自我认可,建立自信心。

3.结语

需注意的是体育运动作为心理调节的一种手段,需要一个缓慢而持久的作用过程,同时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和时间,才能起到持续的调节作用。建议每次锻炼应在三十分钟左右,运动量需根据大学生具体状况具体安排,一般从运动量较小如有氧运动到需大量体力和不断突破的径赛类运动如竞跑,循序渐进,一般以三个月为一周期为宜,进行两个周期的体育运动,心理健康状况一般能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金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86, 12(5): 260-263.

[2]谭肸.大众卫生报.2009-08-06.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体育运动
浅论孟子“浩然之气”与人格养成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探索
呆呆和朵朵(13)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