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婷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准备了良好条件,将使幼儿终身受益。我班有一位特别内向的孩子,针对这位幼儿我进行特别观察与分析。
婷婷是我班新来的小朋友,对周围一切还不熟悉,刚来的那一个星期,早晨爸爸把她送到幼儿园来时,总是缠着爸爸不放手,不愿意一个人留下。好不容易劝说他送走爸爸,默默坐在位置上流着眼泪。她从开学到现在仍然不会交往,不会与老师、小朋友交谈,没有好朋友,下课时一个人安静地坐着看别的小朋友玩。
我从婷婷妈妈那里了解一些原因:爸爸和他妈妈工作都比较忙,以前孩子在老家的时候,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的,都独自在家玩耍,所以交际能力相对较差。在画画、手工及日常生活中远落后于其他小朋友,更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碰到困难,会脆弱地掉眼泪。
事件一:上课的时候,婷婷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边,到发言时,她从不举手。为了让她开口说话,我们提供很多机会给他,可每次换来的却是一副茫然的表情。有一次上课时,我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狮王说话时神气的语气,其他幼儿都兴致勃勃地举手。当我的目光停在婷婷身上时,她却回避,低着头。“婷婷,我请你来当狮王,让我们看看你威风的样子好吗”?可无论我怎么鼓励她,她就是回避我,低着头一动不动,几分钟都不说一个字。
评析与对策: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除了上班,在家没有时间主动和她交流。她只能在家里独自玩,所以从小就缺乏和他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她父母反映她在家和父母的交流很少,与其他同年龄幼儿相比在认知水平上有明显的差距,形成这种原因,主要还是她的性格造成的,其次家长没有提供良好的外界信息给予幼儿认识、接触,从而孩子无论在交往能力及接受信息知识的能力上弱于其他幼儿。入学后,一下子看到陌生孩子与她相处时,心理上产生胆怯、不安的情绪。在活动中,为了让她多说话,我经常让她回答问题,鼓励她用大家都听得见的声音讲话,教育其他幼儿耐心等待,并用鼓掌方式表扬她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经常让她为大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大家发物品、到邻班老师那儿借东西,尽量创造机会让她与同伴交流,慢慢地,婷婷不再像以前那样羞怯、孤僻。
事件二:今天进行图画活动时,我示范后让孩子们自己画画,婷婷又站起来说“老师我不会画”,似乎等着我说“算了”,我告诉她说“没试过怎么就知道自己不会呢?”她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回去画画,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头鼓励她说:“婷婷很聪明的,别人会的你肯定也会的。”孩子朝我重重地点点头,没过多久她将作品交给我,画得还挺不错的,我在集体面前表扬了她,学生还给她鼓掌,她低着头笑了。
评析与对策:将“我不行”转变为“我能行”,具体措施:鼓励孩子参与合作活动,在合作游戏中找到自我,逐渐能为班级或集体荣誉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为获得的荣誉而自豪。在深入追踪观察中,我认为孩子做引人发笑的行为是为了别人注意他,并在别人的哄笑中得到满足,然后用“我不行”替自己找理由,从而逃避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因此,要将“我不行”变为“我能行”。
事件三:为了增强她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地在一次开放日活动让她的爸爸早早来到幼儿园。孩子看到爸爸来了,脸上露出微笑,静静走到爸爸身边,拉着爸爸的手,把爸爸带到自己的座位上。爸爸时不时亲亲孩子的脸蛋,孩子脸上时不时露出微笑。上完课,孩子爸爸紧紧抱起自己的女儿,一脸担心和忧郁,他说:“我真希望刚才你能和其他幼儿一样冲上来,不要那么遵守纪律。可她老是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我都急死了。为什么她那么内向?”听完爸爸的话,她满脸紧张,小眼睛一直盯着爸爸。
评析与对策:爸爸又忘记我们的忠告,我急忙安慰道:“别着急!孩子已经交了不少朋友,慢慢地学会交往了,她正在进步啊!”我的话说完,只见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接着我假装开玩笑地捂住婷婷的耳朵,轻轻地对孩子爸爸说:“孩子的内向你也有责任,因为你一直在告诉孩子:‘你是一个内向的幼儿。’”婷婷爸爸一脸冤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下一言不发、畏畏缩缩往往会很焦急。有些家长会当面责骂幼儿,有些会简单鼓动幼儿,这两种方法都会造成幼儿心理上的负担,使他更畏缩。更有些家长逢人便问:“我这孩子太内向,怎么办?”这种无意识无异于给孩子贴标签,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内向的孩子。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从自身及家长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方面:(1)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日常生活中常常关心帮助他。只要有一点进步就鼓励表扬他,让他愿意接受的同伴与他同桌,多牵牵他的小手,增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从而消除对老师的心理紧张。(2)日常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利用讲故事、表扬、鼓励的手段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增强他的自信心,并带他与其他班幼儿及教师多接触。(3)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在活动中多与他接触,多与他一起游戏,安排一些能干的幼儿与他交往,体验交往乐趣,促进他们交往能力发展。
家长方面:家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幼儿共同游戏或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从中创造交谈机会。谈话主题可以联系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如“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哪些小朋友在一起玩了”、“举手回答问题没有”等。
经过家园双方的积极努力,婷婷终于有了实质性变化。一路走来,这个曾经有些交往障碍、内向的孩子渐渐敞开心扉,而在婷婷一点点成长过程中感觉到,教师与家长一定在与婷婷一起成长。三位教师对这个孩子实施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家长对这个孩子的正确引导与鼓励,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有效合作均起到不同的推动作用。教师和家长好比孩子起飞的一对翅膀,只有同时用力,才能帮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请给孩子对一点肯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