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湘莲
摘 要: 针对备课组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失等现状,结合实验教学改革大背景,本文提出了一项备课组活动方案,即在备课组活动中开展实验教学研讨,阐述了在备课组活动中开展实验教学研讨的必要性、研讨内容和具体操作,旨在增强备课组活动实效性,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备课组活动 实验教学 交叉实验培训
备课组作为学校内部一个重要的组织,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举足轻重。但现状是,许多学校的备课组活动根本没有开展,即使开展了,有些备课组活动也是拉呱会,备课组成员围在一起聊家常,或者就是由主讲人读一篇从教育教学杂志上摘录下来的论文,将教学参考书里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说一遍,其他老师负责听,有些老师就是换个场地批作业……没有发挥备课组活动的功能。如何让备课组活动内容具体且有实效?我认为,把实验教学研讨作为备课组活动的具体内容,能够对备课组活动开展的多元化、具体化和实效性起作用,同时对实验教学的深化、操作性和有效性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一、备课组活动中开展实验教学研讨的必要性
实验教学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反对“接受学习”,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不给学生奉送真理,而要让学生发现真理。一线教师要行动起来,为实验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采用“做中学”或“实际演练”这种学习方式,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可以留下75%,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建构新知识,且能够较好地强化巩固。德国教育家拉伊在《实验教育学》中论述了实验在教育中的作用,拉伊认为:“教育决不能是被动地接受和吸收,它必须是主动的、创造的、建构的、积极的和活动的。”“教育中的因果关系极其复杂,因此要在有意识地控制条件下,观察各种引发的现象,也就是说,要进行实验。”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们要时刻铭记:“仅靠理解和记忆,培养不出科学家”,积极投身实验教学中。
目前初中《科学》教师开展实验教学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教师教学技能、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层次不同,水平高低差异大。如:新任教师对许多实验不熟悉;教师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要面临非专业学科的教学,也要做不属于自己专业的实验,化学专业毕业的老师要做生物、物理、地理实验。他们对非本专业学科的实验操作规范、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实验技巧不够熟练,甚至对本专业的实验规范不清楚;很多老师有些实验根本不会做,他们遇到难度大、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往往采用视频、FLASH、多媒体课件、口述来替代实际的动手实验。(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的重点、难点、要点及要达成的目标把握不够。(3)教师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意识不强。(4)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的成功率低、可见度差、不安全环保、实验用品浪费……这些问题往往发生在教师个人身上,如果多位教师相互发现问题、取长补短、集体研讨,交叉培训,就可以使实验教学更优化,备课组活动就是落实实验教学研讨的最佳平台。
二、实验教学研讨的内容
我所在备课组的成员,在备课组活动时,坚持开展实验教学研讨。为了让研讨有针对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研讨:下一周内计划要开展的实验(包括教材上的实验、需要补充实验和课外实验)、实验分类、实验的编排顺序、实验用品的选择、实验的呈现方式、各实验的重要性、实验难点及突破方法、实验要点、实验规范、实验的改进创新、实验的安全事项……大家群策群力,最后制订出最佳实验教学方案。讨论的结果及时记录在表格中(见样表)。全组老师目标只有一个——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做实验,在做中学。
三、备课组活动中展开实验教学研讨的具体操作
为了更方便实验教学研讨,备课组活动地点由原来的备课室改到实验员办公室。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分四部分。
第一步:集中讨论,制订计划。
备课组成员结合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列出教材中的实验及补充实验的名称,并对实验进行分类。讨论确定需要开展的实验、实验用品、重点、难点、要点、实验编排顺序,由负责人及时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中。在所列实验中,挑选出实验难度大、成功率低、实验细节多的实验,共同探讨,提出实验方案、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步:动手操作,暴露问题。
组员一同到实验准备室,协同实验员一起准备实验用品,组员按照实验清单动手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组员相互指出不规范操作;发现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如:仪器的损坏、试剂变质、装置缺陷、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方案不合理处等;发现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积累成果的经验;提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疑惑……尽可能多暴露实验中的问题。
第三步:交叉实验培训,攻坚克难。
针对第二步中的问题,开展交叉实验培训。有经验的老师传授技巧,会的手把手教不会的,本专业的老师教其他专业的老师,好的实验方案代替差的。互帮互教,突破难点,然后重新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达到最优化。在实验过程中,组员也可以提出改进和创新方案,积极尝试,以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可见度。
记得在准备《气压与水的沸点》这个实验时,全组老师装配了四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每一组都出现了许多的插曲。第一组实验发现注射器密封性不好,烧瓶中加水太多很长时间都没有沸腾。该实验老师正准备更换注射器时,徐利新老师及时上前,找来凡士林涂抹在活塞上,来回转动几下,问题迎刃而解;王俊老师则告诉大家:“用刚烧好的开水,又快又好。”第二组往瓶内打气时,由于气压过大,橡皮塞从烧瓶口爆出来。该实验的老师心有余悸,马上反思:“打气时用力不能太猛,要缓慢推活塞。”第三组为了节约时间在烧瓶中加较少量的水,最后始终没有成功;大家过来帮忙分析:“水太少,瓶内空气较多,气压不容易减小”、“水少了,沸腾时气泡不容易观察”、“空气多,水蒸气充满瓶内散热快”……第四组老师试验时把玻璃注射器打破了,酒精灯帽没有竖放在桌面而滚动掉地上。这些突发状况在课堂教学中时有发生,在课前就被老师预见到,得到很好的处置。
在准备《覆杯实验》时,大家发现实验室提供的硬纸板不够平整,易吸水变软,不适合用来演示实验,鲁孟提出:“用学生饭卡代替硬纸板。”大家立即试验了一下,效果不错。我想起以前学到的一个实验改进:“我们可以用硬质的矿泉水瓶和乒乓球来进行实验,这样成功率高、材料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郑玮接过话题:“瓶盖和乒乓球也可以做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用水量也很少,现象明显。”姚秀钢补充:“还可以在矿泉水瓶中装一些热水,然后倒出,盖紧瓶盖冷却,瓶子变瘪,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王俊:“在瓶盖上和平身下部事先钻一个小孔,装满水,用手指按住瓶盖上的孔,水不会从下面小孔流出,手放开,水流出,这个实验可以很好解释阴阳壶的原理。”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一材多用”,利用矿泉水瓶的相关实验展开课堂教学,既尊重课本上的实验,又有改进、创新。
第四步:准备器材,协调教学时间。
实验完毕,组员一起完善需要的实验用品,整理好放入实验盒备用。各任课老师根据课务安排,协调好实验用品的使用时间,避免冲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必将成功结晶,让实验教学研讨点亮备课组活动这一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