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祥珍
一所现代化的小学应该具有怎样的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什么?带着这样的追问,迁入新校址的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硒都实小)提出了“和美教育”的理念,踏上了建设“和美文化”之旅,找到了学校文化建设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成长”。
构建和美理念
硒都实小在广泛征求全体教师及社会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后,响亮提出了“和美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全体教师征集学校愿景、校训、校歌等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以及《硒都民族实验小学教师行动宣言》等学校文化的具体内容。
校训是在应征作品中筛选出不同风格的候选作品,由全体教师以及四至六年级学生代表投票确定;校歌歌词的诞生也是在教师中征集产生,并由本土作曲家杨军老师作曲后,发表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歌曲》杂志上。教师关于 “教师行动宣言”具体内容的建议征集到58条,学校将其整合为十个方面,形成了《硒都民族实验小学教师行动宣言(草案)》,交由教代会讨论正式通过。而关于学校五年愿景,则是综合老师们关于学校愿景的思考后形成的,5年后的硒都实小让全体师生充满激情, 她是“一所智慧的‘学园’,一座和美的‘笑园’,美丽恩施最美小学。在智慧的‘学园’里,每一个师生的智慧在这里绽放,碰撞,增长;在和美的‘笑园’里,每一个师生的身心在这里舒展,润泽,健美;在美丽恩施最美小学里,有着恩施小学最美环境,最美理念,最美课程,最美课堂,最美师生。”
就这样,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形成了“和美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美成长的办学理念,和而不同、至善至美的学校精神,厚德精业乃大善、和谐成长为最美的核心价值观,育和乐少年、培和雅良师、营和美校园的办学目标, 培养体健行正、情美智高、和谐发展的少年儿童的培养目标,我真、我善、我美、我行的校训,和融共进、日新日美的校风,精研善导、汇美求真的教风,博学善习、乐思美行的学风”为主要内容的“和美文化”理念系统。学校的核心理念和美好愿景已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凝聚力量,鼓舞人心。
建设和美环境
让建筑有灵魂。硒都实小以“和美”为灵魂,设计了学校环境文化。在听觉上,早上、中午有中国名曲、世界名曲、校歌等歌曲播放,有“和美之声”广播台的广播;在嗅觉上,校园四季有花香,尤其是秋天满园盛开的桂花更是沁人心脾;在视觉上,学校对校园进行了承载厚重文化而又富有民族特色、充满儿童气息的设计。
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学校“和美天使”的卡通雕塑。阳光淳朴的土家男孩叫“和和”,优雅灵秀的苗家女孩叫“美美”,他们代表着硒都实小学子的可爱形象。
天和楼、地和楼、人和楼、亲和楼、怡和楼、雅和楼,美德路、美仪路、美智路、美趣路、美行路,这些楼宇和道路的命名,富有文化内涵又不失少儿特色,加上富有民族特色的色彩和图案,让静止的建筑变得灵动而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硒都书院、天籁厅、丹青阁、翰墨轩、探秘园、翩跹宫,每一间功能室不仅有极富情趣的命名,而且都有充满学科气息的文化设计和师生作品展示。
教学楼楼道文化完全成为师生自己的,赋校园以和美的灵魂,校园变得温暖而亲切。
走道上方的横梁上,展示的是学校老师自己的教育名言。楼道两旁的墙壁上,分主题展示着学生自己的作品。一、二年级“各美其美”,学生画“我的校园我的家”;三、四年级“美人之美”,学生书写名言、画故事(故事配画);五、六年级“美美与共”,学生创作自己的名言,并通过电脑技术制作成精美的卡片。教室外面是精心设计的班级名片,班名、班徽、班训、班级荣誉展示充满个性,彰显着班级团队的活力。
“天和楼”到“亲和楼”每一楼层的转角处,“空间”让师生流连忘返。“生命空间”进行各种安全知识教育;“民族空间”展示各民族民俗风情;“艺术空间”让孩子们进行艺术欣赏与体验;“科技空间”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阅读空间”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弥漫着书香。
让校园有故事。校园里不断生成的弥散着学校文化气息的故事,是学校文化最鲜活的阐释,硒都实小学校文化的建设与推进,就是从具体的人和事开始的。校长在校园网上开设了校长博客,记录、定格、放大、传播校园生活里师生的最美瞬间。学校校报《和美天地》和班级家长QQ群不时地更新着孩子们成长的信息,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让家长们兴奋不已。学校每隔两周由工会组织一次文体活动,春季以教职工“和美”运动为载体,主要开展体育活动;秋季以“和美迎春”元旦晚会的排练、表演为载体,主要开展文娱活动。每周升旗仪式上都有“发现身边的美”的环节,当天值周领导或者师生代表讲述近日发生在学校里的最美的故事。
打造和美课堂
硒都实小从促进学生和美成长的视角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身心健康、科学技术、社会生活、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主题教育七大模块,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开发,构建富有学校校本特色的“和美课程”,从而改变了少数国家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形同虚设的局面。
学校开设了独具地域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土苗服饰、竹竿操、陀螺、空竹、十字绣等课程已形成特色。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了体育、音乐课的深度融合,创编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集体舞《和美校园种理想》、土家摆手舞、校园民族操。和着相同的音乐,不同年龄的学生表演不同的舞和操,低年级表演木棍操、中年级表演铜铃舞、高年级表演莲响操。每天的校园大课间,全体师生伴着欢快的民族音乐踏歌起舞,校园里涌动着生命的律动与狂欢。
学校放眼课堂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在合理吸纳国内课改名校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将传统课堂沉闷的“呈现—接受”式教学转变为生动的“引导-发现”式教学,从而提炼生成“引导—发现”成长课堂范式和管理方案,实现了师生课堂教学的和美。
在这里,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呈现的过程,而是共同探索和发现的交往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成长的业绩——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成为开发、唤醒、激励、疏导的过程,而不是按预设图纸机械加工的过程。教师只能做学生心灵的“咨询师”,绝不越俎代庖,更不强人所难,而是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学生懈怠时激励鼓劲,当学生困惑时指点迷津,从而促进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
实施和美评价
硒都实小积极探索、推行评价方式的变革,建立起评选“最美年级”“最美德育团队”“最美教研组”“最美办公室”“最美班级”“最美班主任”“最美少年”等具有学校特色的“最美系列”评价体系。开学典礼上为“最美”系列隆重颁奖,“最美”的风采在校报和校园宣传栏里展示,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每一项“最美”都按具体的标准进行量化评价。比如,最美教研组就从教研组学习氛围、教研组文化建设、教学教研常规、教育科研成果、教育教学质量、教研组特色形成等方面进行评价。各项评比之间又相互联系。比如,所带班级被评为“最美班级”就是“最美班主任”评选条件之一,等等。
“最美少年七色花”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体系更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彰显个性的发展。学校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花瓣形徽章分别代表感恩少年、阳光少年、文明少年、诚信少年、环保少年、书香少年、才艺少年。学生分阶段自己定目标,伙伴、老师和家长共同验收,达到要求就授一枚单色花瓣的徽章。集齐了七种颜色的徽章,就授予“最美少年”的徽章——即一枚七片花瓣七种色彩的七色花徽章。这一评价机制激活了孩子们主动发展的热望,当学生戴上学校精心设计的“最美”徽章,稚嫩的脸上满满的都是成长的幸福。
每到特长展示周,每天都有一个年级的师生进行展示,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校园里一颗独特的“明星”。舞台上可琴棋书画,可吹拉弹唱,可制作手工,也可以制作一道菜肴,还可以快速钉一枚纽扣、系一双鞋带;舞台下可跑可跳,可打球可摔跤,可投掷可爬高……总之,只要觉得是自己最拿手的“活儿”,师生都可以拿出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