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09-10 10:46邹楠
考试周刊 2015年40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职业规划现状分析

邹楠

摘 要: 为全面了解当前民办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就辽宁省民办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从学生自身、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进行特点分析,探讨职业规划教育改进方法,旨在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性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职学生 职业规划 现状调查 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订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1]。高职阶段是学生进行职业探索的重要时期,针对民办高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辅导,对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全面了解民办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笔者通过对辽宁省几所民办高职学校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就民办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从学生自身、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进行特点分析,探讨职业规划教育改进方法,旨在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性意见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发放问卷并结合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目标,主要涉及自我认知、职业社会认知、就业预估、就业意向、职业规划认知及管理等方面25个问题。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7份,有效率达96.17%。在成功的调查问卷中,男生265名,占45.93%,女生为312名,占54.07%。本次调查涵盖20个专业(含文、理和艺术专业),分布大一至大三不同年级。另外,对其中的53人进行面对面访谈。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民办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自我综合剖析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职学生对自己性格、兴趣及特长非常了解的占26.32%。高达72.63%的学生选择自我评估方式了解自己。由此可见,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对自我有所认知,但在方法上过于依赖主观思想,虽然这与民办高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对学校和老师信赖度较低有一定关系,但更在于他们对自己特点优势、兴趣爱好及职业理想等方面的科学剖析能力较弱,对自我认知合理性、明确性不够。

(二)职业认知度尚显不足。在调查中,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专业的学生占42.11%;喜欢自己专业的占53.16%;认为专业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占23.16%,还可以的占58.95%;有77.37%的选择直接就业或创业。这说明民办高职生选择专业自由度较高,专业满意度也较高,对于专业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同时,高达58.95%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职业认知方面尚有不足,需要学校继续有针对性地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

(三)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思路。调查显示,在54.74%有较明确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中,仅有39.47%的学生对就业目标十分明确。但对如何更好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缺乏系统而清晰的认知,何况那些不重视、没有想过的学生。他们大多不能从学校有限的职业规划教育活动中,获取必要知识与信息,往往对职业要素认识不清,对职业前景没有辨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思路,导致在职业生涯规划时产生偏差。

(四)职业选择趋利性较为突出。对于就业目的,只有20.68%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社会价值,其余79.32%的学生选择为奠定物质基础、生存现实需要等。而对于择业最看重要素,有55%的学生选择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由此可见,八成民办高职学生的就业主要目的是为个人利益考虑。同时,多数学生过于强调外职业生涯要素的获得,忽略对内职业生涯要素的兼顾,职业选择趋利性较突出。

(五)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占63.16%,认为不太重要或者不太确定的占30%,从未认真考虑过的占6.84%。可见随着近年来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视及普及,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显著增强,但重视的总体比例依然不理想,大多不能真正领会职业规划的准确含义和重要意义,导致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对未来的科学规划。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特点。民办高职学生不仅具有“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功利性价值观倾向明显等共性特点,还普通具有不爱学习、自制力弱、遇到困难等靠心理突出、对老师信赖度低、对所授知识无兴趣的特点、对职业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特点。

(二)学校环境因素。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仍然薄弱,授课基本上由辅导员、两课教师等兼职担任,往往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规划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基础学习阶段,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综合学科背景,开展的形式较单一,没有完善具体的教育指导跟踪体系,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

(三)社会环境因素。

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约为727万,再创历史新高[2]。调查显示,有超过75%的学生认为当前形势严峻,就业困难,69%的学生担心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而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从而不得不放弃原本的职业目标,向就业现实妥协。另外,当前社会上一些好逸恶劳风气影响他们的就业目标,首选薪酬高、付出小的,表面“高大上”而实际就业困难的岗位,缺少长远理想规划。此外,还有很多学生家长为孩子包办工作,挫伤他们的职业规划积极性。

四、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学生重视程度。民办高职院校要利用民办教育灵活度高的优势,定期借助于调查问卷或心理测评工具,综合分析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和能力及价值观倾向,帮助他们准确评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成熟度,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然后结合本校的特点,开设或完善专业课程,开展职业模拟、聘请专家讲座或本校优秀毕业生演讲,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促动他们积极自我分析、自我规划,探索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二)引导学生明辨自身特点。多开展师生之间的沟通谈心,开辟面谈、电话、网络等多方位体化咨询渠道,进行一对一的跟踪咨询辅导,有效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改进的能力。还可以多开展同学之间互动交流,通过互相评判和横向比较寻找自身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对自己有清楚的了解,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建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寻找最佳奋斗方法。

(三)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民办高职院校应积极解决专业师资力量不足这一瓶颈问题,通过设立专门的教学部门,增加专业的教师数量,以及加强专业交流等方法,切实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为民办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及专业辅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职业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完善专业教育体系。院校应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时期,将职业规划课程与技能专业课有效结合,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初步了解职业特点,提高关注程度,增加信息积累。再通过增加各类工作室实践活动、各类素质拓展课程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本领。最后到企业锻炼,开展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重点增强未来职业分析和评价能力,做好就业的技能和心理等各方面准备,实现顺利就业。

(五)重视家庭教育的助力作用。学校要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络沟通,积极发挥家长应有的作用,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深入学生生活中。督促家长经常与学生畅谈以后的工作规划,并配合学校的职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实践活动,及时调整功利思想、悲观思想等消极观念,尽量为学生营造宽松积极的家庭氛围,与学校一起,共同做好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指导他们正确就业,为理想和未来更好地奋斗。

参考文献:

[1]马晓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3:129~130.

[2]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5日.

[3]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27.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职业规划现状分析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