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打开电脑,一位家长的留言蹦了出来:“孙院长,请救救我。”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立即把我的手机号码发了过去。没过一分钟,电话打来了,是一位妈妈。
这位妈妈说:“星期五我去开家长会,结果被批评了一顿,我家孩子期中考试在班里五十多个孩子里面倒数第二,和班里最好的差了一百多分,拉了全班的后腿,太没面子了,我没法活了。”原来,她家女儿从上幼儿园到上初中,共花了11万多元择校费,从生下来到现在,她没让女儿吃过一点苦受过一点累,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都比她的同学好,可是考试却考成这样。这位妈妈越说越难过,最后忍不住哭出声来:“她咋就不能在学习上给我争口气呢?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这恐怕是很多家长的“天问”。听完这位妈妈的血泪“控诉”,我给她讲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次,中国的义工随救助卢旺达的卡车到目的地后,下车就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义工顿时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但被美国义工大声制止了。中国义工愣住了,我们不是来做慈善的吗?
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美国义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其他孩子也都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美国义工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晚上,美国义工对中国义工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讲完这个故事后,我给这位妈妈分析说,你错就错在孩子能做的你从来没让孩子做,孩子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想要的,她为何还要努力学习呢?
很多家长问过我同一个问题:“我家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每当这时,我就会问家长:“孩子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问你的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大部分家长们都会脱口而出:“告诉他答案啊!”这时我接着问家长“你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了吗?你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了吗?”很多家长沉默无语。
正是因为很多家长直接把答案告诉给了孩子,才使孩子慢慢失去了独立思考的锻炼机会,时间一长孩子也就不想去思考了。其实,家庭教育也像美国义工给卢旺达的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地给予。轻易给予,不仅是不尊重孩子,还可能会毁灭孩子。
(孙金龙 北京华夏正源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