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技术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实现

2015-09-10 07:22翟芳武永平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英语写作微信

翟芳 武永平

摘 要: 信息化浪潮给产业带来的变革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力。文章深度挖掘基于信息化的微信即时通信用于移动学习的特性,探讨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及公众平台实现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提出微信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素、设计方案。同时,以“英语写作”为例,给出微信融入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模型与实施步骤,并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验证微信移动学习的积极效果,旨在为本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微信;移动学习;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8-0074-04

移动学习的概念是由国际远程教育学家Desmond Keegan于2000年首次引入中国的。它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 [1]。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时间与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 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十几年来,移动学习在教育技术领域掀起了巨大的热潮。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在于移动设备的情境感知和无缝学习空间的设计,学习设计的重点也转变成为情境认知范式[2]。

研究者认为,实现移动学习的设备应具有三大特征,即可携带性、无线性及移动性 [3]。现阶段,人们纷纷将目光聚集到发展势头迅猛的智能手机上。除了传统手机的功能外,智能手机拥有多种卓越性能,如:大屏高分辨率,方便浏览文本、视频、流媒体文件;允许网络、WiFi、蓝牙等连接方式,便于获取资源;支持大容量存储卡,能够存贮各类型学习资源;内置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可安装多种第三方应用软件。这些使得智能手机成为当前一种主流的移动学习设备。

微信是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不受通信运营商及操作系统的限制,只需消耗少量流量,即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亿,青年是微信使用的一个重要人群,微信也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一个新的学习平台。其在移动学习领域的运用,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方便的传播平台,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4]。

微信能够为移动学习提供支持的特性主要体现在目标过程个性化、输入输出多样化、学习空间无缝化、学习内容普及化、学习过程情境化、分析反馈即时化。如何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支持功能,体现其在泛在学习领域的教育应用与价值,并有效地设计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式是下一步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微信支持下移动学习的设计

1.设计要素

项目“新技术,新教学:使用移动技术探索新的教与学方式”的研究结果中提出了将移动学习应用于教育学习环境中的11条设计原则 [5]。这些设计原则与微信的特征相符,同样适合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设计。由此,王萍提出了微信移动学习的6条设计原则[6]。结合此设计原则、微信的具体特征、细化功能以及以往教学经验,我们总结出微信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素,具体见表1。

2.设计方案

有学者认为移动学习标志着中国外语学习的未来[7]。因此,笔者选择“英语写作”这门课程作为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式学习研究的对象。我们尝试利用微信技术实现英语写作教学的目标和理论需要,构建一个自评、互评、教师评改相结合的反馈模式,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

基于微信软件通讯、社交、平台三大功能,我们提取出即时消息、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平台这四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服务插件。利用不同插件的具体操作功能,以及“英语写作”的课程规律、课程特点,设计出此门课程移动学习的六大功能模块,详见图1。

二、微信支持下移动学习的应用

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型主要囊括了需求分析、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三大部分(如图2所示)。其中,教师的角色包含前期需求分析、执行学习计划、监控学生学习、答疑解惑、评阅批改。而学习者除了接受学习安排,还可以进行按需检索、资源共享、交流讨论,通过反馈促使教师重新进行需求分析、调整教学计划,同时以自评、互评、教师评改相结合的方式对习作进行逐步完善。

1.需求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笔者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筛选评估,选择出与待解决问题相关度较大的学习资源。同时对课程大纲进行研读,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从中规划出若干“微课程”,并针对每次课程设计考察测试及习作题目。下面以“对立观点型作文”为例,展示笔者的设计(见表2)。

(2)学习者分析

笔者选择了35名使用微信的学习者(包括15名女生和20名男生)参加移动学习活动。系统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搭建移动学习环境,以确定教学起点。移动学习平台综合考虑每个个体的学习特征、个人性格以及学习需要。通过参考往年的学习记录来分析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 为移动学习活动提供精准的学习资源,确保学习者能在零散时间尽快找到或学会相关资源。

2.移动学习过程

(1)前期准备

笔者在课堂向学习者讲述微信移动学习的基本方式,公布微信订阅号“英语写作”的二维码,确保每一位学习者被添加进来。同时,指导学习者利用“面对面建群”功能与其他学习者共同输入4位数字迅速建立微信群。学习者后续添加彼此为朋友,开通朋友圈。笔者在电脑端“英语写作” 微信公众平台将学习者按照学习程度、性别等分组,将微课程内容以圖文信息格式输入,并保存。

(2)实施过程

笔者通过“英语写作”公众平台公布学习内容,即“微课程”,同时告知学习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毕,并回答相关考察测试的内容(见图3)。截止时间过后,教师使用“统计”插件中“图文分析”选项查询送达人数、图文页阅读人数,以监督学习者是否全部学习课程。 对于难于理解的部分,学习者可以在微群中与教师及其他学习者互动,也可以选择与教师一对一即时沟通。答疑所采取的形式有文本、实时对讲机、视频聊天,或点击“我的收藏”, 传送与问题相关资料,以及发送教师提前使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好的范文讲解Flash视频。互动阶段结束后,学习者通过文本输入、语音解答或是手写拍照回复订阅号,解答微课程考察测试的问题,教师进行检查(见图3)。

在习作练习阶段,教师在公众平台布置作文题目。对于具有不同需求的学习者设置个性课程, 学习者根据列表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所需的写作素材和知识。然后,通过微群谈论写作主题、语言表达、篇章布局等,学习者明确审题并了解文章写作意图、体裁和结构,开始写作过程(见图4)。

3.学习评价

笔者利用微信平台优势,对习作开展了形成性评价的模式。 第一步,学习者按要求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习作初稿。习作提交后,学习者必须阅读至少5位同学的文章,对喜欢的文字点赞,同时积极给予评价,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赞扬、鼓励或是意见,并进行选择性转发。学习者根据同学互评的结果对习作进行修改,以文档或是图片(手写拍照)的形式将第二稿发送给教师。教师在电脑上批改后使用微信网页版将第二版修改稿反馈给学生,对于较为深层的复杂问题直接语音输入进行思想交流(见图4)。学习者由此修改习作至第三稿,教师给出终极评价结果。最后,教师挑选优秀习作,润色过后张贴在朋友圈,作为范文供大家学习、模仿和欣赏。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将集“赞”数量最多的范文使用屏录软件制作成视频,给学习者进行直观评述。

三、微信支持下移动学习的效果

在微信移动学习融入“英语写作”课程一个学期后,笔者对参与实验的35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借以检验微信平台支持下移动学习的效果。问题包括对于微信(界面、功能等4项)以及移动学习模式的评价(接受程度、错误认知、交流互动等6项)。将这十项问题与写作兴趣、写作自信心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见表3),学习者对于微信和微信移动学习的认可程度与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自信心的提升呈显著正相关。结合访谈的结果得知,移动学习使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发生了较大改变——从应试的外在动因转化为情感上对写作的内在喜爱。另一方面,学习者对自身问题的认知更为深刻,经过多层次沟通互动,提高了对英语写作技巧的整体认识,写作信心也明显提高。

为了具体了解参与实验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出错率方面的变化,笔者总结分析了六大常见写作问题的前测后测数据,包含中心不突出、时态混乱、介词搭配错误、主谓不一致、从句关联词错误和段落内容前后重复。

调查数据显示,参与实验学习者的作文在中心不突出、介词搭配错误、主谓一致性、从句关联词错误和时态混乱五个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段落前后内容重复的情况也略微有所减少。从总体来看,微信移动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英语思维方式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寫作能力有了可喜的变化。

四、总结与反思

教育如何面向未来?移动互联网对教育、教学方式的冲击是我们面临的新考验。微信移动学习的多维交互模式所营造出的亲切友好交流环境仿佛一个学习共同体,使学习者不再感到学习上孤立无助,时刻充满信心与动力。除了建立这种信任的学习环境,微信移动学习还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选择的适合标准,给予他们自由探索和适当放空的权利。在微信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就可以按照不同的学习节奏来进行移动学习。同时,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内容发布、资源查询、答疑解惑、评改反馈等活动,也着实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无缝的学习空间成为课堂正式学习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

[2]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

[3]Sariola, J. What are the limits of academic teaching?—In search of the opportunities of mobile learning [EB/OL].http://ok.helsinki.fi/pdf_tiedostot/mobileEN.pdf, 2001.

[4]罗勇.微信学习,找回流逝在指尖的光阴[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3(12).

[5]Herrington A. , Herrington J., Mantei J. Design principles for mobile learning[A]. In J. Herrington, A. Herrington, J. Mantei, I. Olney, & B. Ferry (Eds.), New technologies, new pedagogies: Mobil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C].2009.

[6]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7]桂清扬.M-Learning——中国外语学习的未来[J].外语电化教学,2003(3).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英语写作微信
微信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影响
从高考英语作文评阅看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