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领导干部“网络执政力”的策略选择

2015-09-10 07:22俞桂海
行政与法 2015年4期
关键词:舆情领导干部

摘 要:近年来,“网络化生存”正在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其对领导干部的网络认知能力、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及“网络为民”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领导干部只有提高“网络执政力”,才能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进而引导舆论、疏导民意,调整执政思路,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 键 词:领导干部;网络执政力;公共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4-0013-07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俞桂海(1969—),男,福建长汀人,中共龙岩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来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网络社会不再是简单的“虚拟社会”,而是以“虚拟方式”存在的“实在社会”,[1]“网络化生存”正在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所谓领导干部“网络执政力”,是指领导干部通过网络与网民交流,进而收集民意、汇集民智、纾缓民情、解决民困、化解矛盾的执政能力,是领导干部管理和服务于网络社会能力的体现,包括网络认知能力、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及“网络为民”能力等。“网络执政力”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将对法治政府建设起到重大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升级”其“网络执政力”,才能使互联网成为创新管理的“推力”。

一、领导干部“网络执政力”建设

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发展速度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由此看来,如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运用网络察民情、汇民智、分民忧、解民难,不断提升“网络执政力”,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和实践课。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在“网络执政力”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有些领导干部对网络执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偏见和误解

当前,网络已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对网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网络问政是分外之事、多余之举、额外负担”。开展网络执政,不是从工作有改进、作风有改善的角度出发,而是看到其他地方领导这样做,便被动地为了跟上形势、为了取得政绩而采取的临时措施。[2]对于网络反映的问题,要么应付了事或者推诿、“踢皮球”,要么回复率很高但问题解决率不高;一些领导干部缺乏科学发展理念,认为与网民打交道是宣传部门的事,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关系不大;没有树立“网络执政力”也是干部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的观念,认为网络是公众宣泄不满、发牢骚的场所,对待网络事件往往敷衍了事。

(二)有些领导干部缺乏自觉学习、运用网络知识的主动性,网络技术能力欠缺

近年来,尽管有些领导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其网络应用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学习动力不足。一些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的传播规律认识不够,对网络问政的内涵认识不足,加上干部继续教育工作滞后,缺乏学习激励机制,导致其忽视了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对互联网知识掌握得很有限,其实践能力还不能适应电子邮件、论坛、QQ、博客、微博、微信等新的网络执政方式的需要。二是网络技术能力欠缺。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知识或满足于一知半解,或处于“网盲”状态,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不知道什么是博客、微信,还有的领导干部上网看新闻只为猎奇,看报道只看“喜”不看“忧”,与网友交流缺少平等心态,等等。

(三)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运作方式,网络应对能力不强

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其著作《战争论》中说:“在战争环境下统帅必须具备两种特性,一是在茫茫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些微光前进的勇气。”在网络执政环境下,需要领导干部提升应对网络热点事件的能力,引导公众理性地表达意愿。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首先,习惯于传统的行政运作方式。部分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运用“高高在上”、“我说你听”的传统的行政方式,忽视了网络问政平台的双向性、平等性、丰富性、直通性、互动性等特点,并将这种行为运用到网络执政中,对网络负面信息采取简单的“封”、“堵”、“盖”的方式;面对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采取“捂着”、“掖着”、“盖着”的方式,不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致使一些谣言在网络中“漫天飞舞”,导致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对于公众关心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一厢情愿地想“大事化小”,因而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不仅降低了领导干部的威信,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还可能导致“小事搞大,大事搞炸”,直到引发更大的社会冲突。其次,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不强。在现实中,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比其他突发事件显得更为敏感、更难处理、社会影响更大,但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没有从网络政治、网络民主的角度来看待网络舆情,尤其是在网络突发事件面前,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应对预案。一旦出现负面消息、负面新闻就茫然不知所措,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传播的特点,不会运用网络媒体对公众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在应对方式上墨守成规,大多采取消极的“鸵鸟策略”,与广大公众的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导致网络上的一些小问题最终演变成了网络上的大事件,然后又从网上虚拟社会蔓延到现实社会,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提升领导干部“网络执政力”的策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以说,提高领导干部“网络执政力”,是现代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服务于民的一项基本功。

(一)提高领导干部“网络执政”的认知能力,规范“网络执政”环境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去占领。对此,领导干部要有时代眼光和战略性思维,充分认识互联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网络执政重要性的认识。

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有人认为,“今天舆论的主战场是互联网,今天的笔杆子就是鼠标话语权、键盘话语权”,“互联网既可能成为正能量的扩音器,也可能成为负舆论的搅拌机”。[3]网络负面事件的产生大多是由现实工作中缺乏人本理念、忽视科学执政所导致的,因此,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使上网成为除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之外的“第五习惯”,及时发现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回应网民对改善民生问题的诉求。

⒉重视“网络法”建设,规范“网络执政”环境。所谓“网络法”,是指与网络有关的法律,起初被人们称为“law of Internet”、“law in cyberspace”“law of Net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and law”。近年来,随着对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较为固定的说法,即 “Internetlaw”、“Onlinlaw”或者“Cyberlaw”。美国“网络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大方面: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4]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建立健全有关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网络法”。同时,充实网络队伍,完善监管技术,使网站建设、信息发布、论坛、留言板、电子邮箱、意见回复、网络投票及网络问责等形式的服务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在网络上打造一个“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

(二)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网络作为数字化新媒体,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解决“本领恐慌”问题,需要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网络的发展和应用,认真学习网络知识,提高网络素养,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提高网络执政的公信力、影响力。

⒈提高“网络执政”的硬件、软件能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于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优化财政预算,提高预算比例,着力打破“块”壁垒,整合各种资源,尽快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着力提升“网络执政”的硬件能力;另一方面,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应开设相关课程,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使用网络的基本技能和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学会基于网络的各种信息技术,包括对互联网的应用,对音像、图片、文字的处理,对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等,学会在线交流、访问、表达以及运用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熟练掌握检索和收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熟练掌握论坛帖子的浏览方式、网民留言的回复方式、新闻信息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等,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不断提高“网络执政”的软件能力。

⒉整合网络资源,创新网络执政方式。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其在公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为此,领导干部要掌握并利用各种新的技术和手段创新执政方式,带头“上线”、“触网”,通过专门网站和网络在线对话、在线聊天室、网络直播室、网络新闻发言人、留言板、电子邮箱、政务微博微信等,就公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多与其平等交流;多观察网上舆情,建立在线处理制度,不断完善执政方式,实现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

(三)创新思维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处置能力

只有善用网络、善管网络,才能有效发挥网络的舆论主阵地作用。而领导干部的“网络执政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网络舆情分析能力及对负面舆情的处理能力。

⒈提高网络信息甄别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手段越来越多,其在方便公众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为一些蓄意诋毁他人或别有用心的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论坛和博客以及微博、微信的兴起,使谣言的传播有了新的平台。网络谣言很容易引发公共危机,危害公共安全,产生巨大的负能量。因此,领导干部除了应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外,还要提高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要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力、洞察力,能够对网情、舆情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要通过学习、培训,增强科学辨别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及时、准确地掌控网络信息;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甄别机制,通过对舆情原始信息的搜集、科学甄别等程序,依照舆情反映的问题是否具体、线索是否翔实、情节是否严重、后果是否值得关注等确定出一定的级别,在甄别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准确地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⒉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方式,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学者杜骏飞认为,“所谓的网络舆论引导是指在网络传播中促进、推动健康而理性的正向舆论的形成和扩散,抑制负向舆论在网络中的形成和影响,引导公众从谬论中摆脱出来。”[5]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就要形成与网民经常性、制度化的网上沟通机制,关注网络舆情,及时掌握网民的思想动态;对待负面网络舆论,要有包容异质思维,允许公众通过网络平台把不满和怨气释放出来,切忌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态度,要积极地加以疏导、引导和化解。

首先,应科学引导,完善网络平台建设。要形成以主流新闻网站为龙头,以民间主流网站为阵地的网络管理格局,做强主流新闻网站,扶持公信力强、影响力大的民间主流网站。进一步强化主流新闻网站的权威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功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宣传主渠道的作用,要在信息披露的时间上抢占先机、抢得第一话语权,把谣言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透明的信息、人本化的沟通,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并产生积极效应。如浙江省诸暨市积极搭建网络舆情信息平台,实施网络问政工程,进一步完善统筹协作、应对处置、综合监管、绩效考评四大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回应和积极引导,牢牢把握了网络舆情的主导权。其做法值得借鉴。

其次,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论坛管理员队伍和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在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论坛管理员队伍和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网络工作人员表彰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网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定期对舆情收集、发帖评帖以及问题回帖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并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之中。不定期组织专家、教授就“提高执政能力与网上新闻发布”、“如何面对网络媒体和公众”、“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危机中的网络媒体应对”等内容,对网络评论员队伍、论坛管理员队伍和网络新闻发言人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网络应对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6]同时,应加强对网络编辑的管理和引导,要求其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去伪存真、去芜存菁。

再次,积极培育主流“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出现,以互联网为主要活动场域,在重大公共舆论事件以及其它政治、经济、消费、娱乐等领域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其态度和意见得到了其他网友的认可与支持并引起一定反响的网民。“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网络舆情的走向。考察每一次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几乎都有“网络意见领袖”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加强与“网络意见领袖”的沟通,及时向“网络意见领袖”传递政府关于网络舆论及社会建设的决策和态度,强调主流导向之于社会舆论的重要性。比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曾主办了“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邀请潘石屹等网络名人开展座谈,对于网络名人提出了六点希望和应遵守的七条底线。同时,领导干部应主动利用数字化新媒体,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渠道与公众对话,力争成为体制内的“网络意见领袖”。[7]

此外,应建立健全网上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分析舆情走向,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通过编发舆情信息,让领导干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网络发布机制,及时进行网上在线发布,对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点项目等及时公开信息,接受网民咨询,为网民解惑答疑。

⒊提升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置能力。网络负面舆情具有易扩大、变化快、难控制的特点,因此,必须进行及时、果断的处置。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领导干部要适应新的舆论环境,争取主动权,用好话语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特别是要形成一套应急预案,以妥善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一是主动引导网络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工作。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的方式,主动把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提供给媒体。在第一时间构筑抵制谣言的“防火墙”,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同时,领导干部要养成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习惯,通过横向沟通,把换位思维传递给媒体,以避免报道失实。二是立足公平、正义原则,及时处置突发事件,避免陷入“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恶性循环之中。要通过制度建设,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避免迫于网络舆论的压力而破坏决策程序和制度规范的事情发生。[8]

(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在执政中的作用,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为民”能力

⒈积极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众所周知,传播力决定领导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透明度决定公信度。当前,凭借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网络已成为各种政治思潮、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因此,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十分必要。首先,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主体性、开放性、渗透性、平等性的优势,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建设虚拟空间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全力推进“网络思政”、“网络党建”等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崇德向善、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其次,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信息互动平台了解社情民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门户网站论坛、网络民意直通车、“领导留言板”、“公仆信箱”等,畅通网民表达诉求渠道,让网民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原汁原味地在网络信息平台上表达出来;对于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利用门户网站等予以准确、负责任的答复。再次,领导干部要重视发挥网上信访平台的作用,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网上信访是以“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服务民众”为宗旨的工作平台,它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具有便捷、高效、经济等特点,是非常便捷的信访方式,是对传统信访方式的重要补充。在现实中,网上信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⒉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发挥网络信息平台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网络交流具有平等性、瞬时性的特点,网民留言顾虑较少,更便于说真话、说实话,这正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所需要的。近年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了解民情、问计于民、汇聚民智,使得网民的意见和呼声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领导干部要重视网络信息平台、融入网络信息平台,放下“架子”,接触网民,发挥网络信息平台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这既是对网民的尊重,也是政治智慧的体现。近年来,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方式吸纳民意,履行职责,使很多法律法规草案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就开通了网上论坛,让公众充分发表意见。例如:江西省建立了“问政江西”覆盖全省的网络问政平台,专门设立了“问计办”,将建言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让一批较好的建议在手机短信、网络、报纸、电视、广播上公开,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工作人员每天还以“快报”的形式将群众建言直报省领导,使一批有建设性的建议直接纳入省委、省政府决策层面;江苏省宿迁市通过网络问政的方式倾听民意民声、关注群众诉求、吸纳群众意见,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从“2014年重大项目征集”、“马路护栏设置”到“市区出租车选型”,无论大事小事,在每一个决策之前都充分尊重、吸纳包括网民在内的群众意见;[9]依托“中国福州”门户网站构建的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现已成为福州市委、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回应群众诉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崭新平台和生动实践。

⒊自觉接受网络监督,形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良性互动,提高行政工作的时效性。全面适应并善于运用网络监督开展工作,是现代领导者的一堂必修课。领导干部要把网络监督当成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道德品质乃至个人生活都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自然要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网络监督的重点。因此,领导干部要顺应时代潮流,要通过网上问计、网友座谈、开设博客、实名发帖、公布邮箱等方式自觉接受网民监督。面对网络监督,领导干部要心胸开阔,线上要与网民互动、交流,关注焦点问题;线下要了解民意,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同时,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便捷性、时效性强的优势,减少会议文件及交通费用支出,降低执政成本,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总之,网络信息平台在公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事实表明,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网络正成为领导干部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重要手段。换言之,网络执政的根本是将在网络中发现的公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移到现实中并加以解决。因此,加强“网络执政力”建设,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执政”认知能力,规范“网络执政”环境;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创新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在执政中的作用,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为民”能力。只有提升“网络执政力”,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进而引导舆论、疏导民意,调整执政思路,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尚立,郑长忠.全面提升党的网络执政力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命题[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03):84.

[2]樊金山.提高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探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03):93.

[3]网络舆论引导考验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EB/OL].中国江苏网,2013-11-04.

[4]张卫.美国的网络法[EB/OL].http://court.gmw.cn/html/article/2012-07-31.

[5]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俞燕.如何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J].今日浙江,2011,(21):46.

[7]曹慧丹.网络意见领袖与社会舆论的引导[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11-21.

[8]熊光清.中国网络公共事件的演变逻辑——基于过程分析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3,(04):15.

[9]葛明,汪正文,程大伟.宿迁:网民声音融入科学民主决策[EB/OL]. 中国江苏网,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1-10.

(责任编辑:高 静)

The Strategic Choices to Enhance “Network Governing Ability”

of Leading Cadres

Yu Guihai

Abstract:In recent years,"network living"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style of social life,which severely challenges the ability in cognizing networks,applying network technologies,dealing with public opinions,and "creating networks for their people" of the leading cadre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only by enhancing "network governing ability",can the leading cadre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ublic opinions,making it possible to guide and channel the public opinions,adjust the ruling mentality,resolve well-being issues as well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public services.

Key words:leading cadres;network governing ability;level of public services

猜你喜欢
舆情领导干部
市领导会见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称职”办公室主任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