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瑛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小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是影响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意义重大。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作者提出了五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包括培养兴趣、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为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一、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指大脑接受外界,包括文字、图表、公式等各种信息,并通过大脑进行吸收、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的过程。阅读的力量是巨大的,能使人的知识面得到拓宽,提高道德修养,陶冶审美情操。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阅读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这种阅读感受依赖于阅读者的能力,阅读能力不同的人阅读效果也是不同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其培养阶段也很重要。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此外,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丰富知识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帮助学习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尝试从以下方面谈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1.以培养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直接的表现。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促使各种感官对学习倾注高度重视。教师应当关注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根据其特性,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总体来说,小学生在思维方面以形象思维为主。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大体上都能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安排阅读材料,剩下的工作就要依靠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且直观的阅读素材,或配合教材,展示与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学习《群鸟学艺》这篇文章时,既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鸟的图片,静态引入课题,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态引入课题,还可以让学生将在家收集到的鸟的图片拿出来讨论,介绍各自的习性。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文章内容,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自由想象。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对学生的答案简单地判断为正确或错误,应让学生尽情发挥,教师只需拉住一根主线,当学生偏离主线较远时,适当地往回拉一把,但不要过多批评,以免破获或扼杀了孩子的胆量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实,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兴趣激发方法,让每个孩子从小爱上阅读,那将是受益无穷的。
2.课内外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固然重要,但课内阅读的时间和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拓宽知识面,培养阅读习惯,强化阅读理念,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量,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首先应该结合课内教学,引导课外阅读。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课内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童话巨著,同时指导学生把课内阅读的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读物。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人们知识的获得,70%源自于课外,而30%来自课内。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主动学习或阅读的自觉性是很低的,除了随意性意识支配以外,主要是兴趣使然,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向孩子推荐课外书本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出发,既尊重孩子的要求,又提高阅读效率。如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简单的评价能力,所以《夏洛的网》、少年版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书籍都是较适合的读本。总之,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应该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课内阅读可以为课外阅读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指导,课外阅读能扩充课内知识的容量,二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阅读方式多样化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若以阅读时是否出声音为标准,则可以分为朗读、默读和视读三类。朗读(有的称诵读)即发出声音的阅读,默读是表面没有发出声音,而大脑中仍然在默念阅读时的文字或符号读音的阅读,视读即速读,指完全由人的视觉器官眼睛识别后直接由大脑发生知觉的阅读方式。若以阅读的速度快慢为标准,则可以分为速读和慢读两类。慢读一般是指阅读速度在每分钟一百到三百字的阅读,速读的阅读速度一般比慢读快三到十倍。若以阅读理解效率的高低为标准,则阅读可分为“精读、速读、略读和泛读”四类。精读一般在工作、学习或考试复习中需要精确理解和记忆时使用;速读是从文章整体阅读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略读是选择重点和要点式的概要式阅读,泛读是目的性不强的泛泛而读。教师有必要掌握这些阅读方式,当教授不同阅读内容时,采取的阅读方式应有所不同。如学习诗词歌赋时,需要学生带着感情大声朗读。在文章的不同学习阶段采取的阅读方式也是不同的,如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起初应该是默读、速度,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是慢读、精读,领会作者意图、学习生字生词、背诵优美词句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具有特殊的功能,可以通过发声作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因为他们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度是较差的,容易分散,应该多采用朗读阅读方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阅读内容适时选择其他阅读方式。在小学阶段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三年级以后,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多种阅读方式的掌握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更多地获取有用信息。
4.读说结合
“读”就是阅读,“说”就是说话,怎么说?绝不是信口开河,也不是简单的背诵。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阅读的目的是学会思考。正所谓“熟读精思”,培养阅读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材料,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由此可见,“说”是连接“读”和“思”的纽带和桥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既强化了阅读效果,又开启了思维的大门。小学生不是天生就会在阅读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的,这要靠前期的不断训练。第一阶段,由老师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阅读完成后回答问题。阅读一遍回答不出来,就阅读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这样,既强化了记忆,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通过回答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二阶段,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学生提的问题若有不合理的地方,老师就要给予指导改正,老师的回答学生若不满意也可以提出看法。学生若能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则说明其思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第三阶段,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老师点评。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情绪放松,更容易畅所欲言,有助于分散思维,提高阅读效率。老师可以适时地对不恰当的言论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这三个阶段应该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在这一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高屋建瓴,为学生引路、导航,致使其不偏离主线,向着预期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5.读写结合
阅读其实就是一个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但是,如果只读不写,这个过程就是不完整的,因为“读”是输入信息和储存信息,“写”才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可见,读写是不能分离的,读写结合非常重要。读写结合实现了一个转化,即从语言到思维的转化,读写结合实现了一个提高,即从思维到语言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了,思维体系就形成了,思考得多了,自然就能写出东西来了。所以说,读是基础,写是升华,写是读的必然结果。从小学生的发育规律看,他们的语言主要靠积累,靠不断重复,靠不断模仿。通过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词汇、语句和范文,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写作当中,有助于巩固知识,在语言的组织和文章的编排中提高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是大量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以上阐述了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五种方法,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远远不止这几种,期盼一线的教育者多思考、多观察,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更多、更好、更有效的培养方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蓝晶.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J].语文教学,2014(6):26.
[2]张才周.试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14(47):208-209.
[3]欧晓丽.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14):240.
[4]刘天.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3(2):258.
[5]李瑛.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微[J].教学研究,2014(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