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新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只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加强表演训练,激发创造性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天性爱动,对表演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是创新必须具有的情感基础。表演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形式,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即兴表演。通过表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滥竽充数》教学中让学生表演一个片断,寓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扮演南郭先生的学生瞪着滴溜溜的眼睛左右扫视——看别人怎样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演奏;接着他微闭着眼睛,摇晃着身子,学别人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做出很投入演奏的样子——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学生的表演十分逼真、传神,说明学生对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时的心态领会十分深刻,对他滥竽充数的样子把握十分准确。这样学生充分参与,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想。
二、加强想象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教学中要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让学生进行补充情节、填补“空白”等丰富的想象练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改造情节。教学中让学生将原文某一段加以扩展,增添必要的故事情节,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大好机会。如《可爱的中国》是一篇洋溢着满腔爱国热情的文章,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在“拓展升华”部分,笔者精心改造课文内容,为学生呈现一封方志敏写给现在孩子的信。“朋友:我想知道,我们为之苦苦奋斗的中国,现在变成什么样了?作为祖国希望的青少年,你们是否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用行动为可爱的中国奋斗的心,为美丽的母亲创造光明的前途。写下你的心声,我焦急地等待着你们的回音。方志敏”。学生深情地朗读着这份穿越时空的来信,而后在课堂上用笔写出自己的情感,在纸上流淌出作为祖国未来一代对可爱母亲的豪言壮志,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进行了创新思维训练。由于教师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
2.填补“空白”。只有学生探究欲望被挑战激发,才能表现得最有创造力。因此,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激起求知欲望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有的课文留下语言“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教师可借助这一“空白”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空白”。例如笔者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法布尔,法布尔,你在哪儿?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孩子,这只不过是一只虫子,你怎么那么喜欢它啊?
生:妈妈,这可不是一般虫子,它可是纺织娘啊。你看它全身翠绿,触角细长,多漂亮啊。它还会唱歌呢!
师:你是如何发现的?
生:三天前,我不是给你说过吗?花丛里经常传出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我等了三天,现在,我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啦!
师:看把你给高兴的。真是个对小虫子着迷的傻孩子!
要读懂人物,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但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而且培养创造能力。
三、拓展延伸训练,发展创造时空
1.延伸结尾训练。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却意未完,结尾留有想象余地,给学生求异时空,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往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想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学《穷人》后,可根据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矛盾心理及渔夫善良的决定,让学生大胆想象,以《桑娜拉开帐子后》为题,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后,学生被文章送别的场面深深地感染,教师引言:“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们今后有见面的可能吗?请大家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讲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以《重逢》为题,讲了小金花和志愿军在北京见面的动人场面;有的以《大嫂的腿》为题,讲了志愿军把大嫂接到中国为她安装假肢的过程。这样经常进行续写结尾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情境拓展训练。口语交际一定要有互动,让学生有听有说,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语言。互动形式有三种:(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语言训练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谚语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典范。如《灰雀》一课,教师可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扮演列宁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列宁的语言、神情感悟当时小男孩的心情。并让学生猜猜我扮演的列宁是怎么想的,看看谁猜得准。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纷纷发言。(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学生从合作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教师可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群体互动。群体间的互动对学生要求更高。因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在群体中可以培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意识及参与主动性与交往能力。课上可采用小组与小组互动的方法。如读课文是很枯燥的一件事,学生都不感兴趣,可采用小组比赛方式,比比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这时,为了小组群体的荣誉,学生会对自己和他人提出更高要求,并积极参与活动,渴望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获得胜利。
3.添图拓展训练。老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某篇课文时,指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如《江上渔者》前两行讲江上行人喜爱鲈鱼的鲜美,后两行讲捕鱼的艰险,合起来讲吃鱼的人要想想捕鱼人的艰苦。在学生理解诗意、感情有所触动时,老师这样引导:“你们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大家能用手中之笔把那惊险的画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画画的同时,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觉探索、发现的兴趣和能力。这样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创新学习中产生的新想法、新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文而异,精心设计各项实践活动,寓语文知识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从而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