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教学“噱头”是贬义

2015-09-10 07:22丁忠芹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枣核噱头谐音

丁忠芹

“噱头”是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可以激发出人的笑声,使人内心充满喜悦;是出其不意的花招,让人觉得好奇、神秘,压抑不住自己的欲望,想去探秘;是滑稽的表演,有故意失误的诙谐,还有有板有眼的表演艺术,使人应接不暇。如果我们用“噱头”来修饰教学,这样的教学也会存在类似的优点。

于语文教学,这种噱头是教师从教学语言或动作中提炼出来的,它能够迎合学生猎奇探秘心理,使教学内容变得神秘,富有悬念和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兴趣。而且,这种教学噱头符合新时代的步伐节奏,有它独特的现实价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看好“噱头”在教学中的发展前景,让教育真正放开怀抱,摘下严峻、让人生畏的面具,用微笑面对学生急切求知的眼眸。本文以记叙文阅读教学为例,谈教学“噱头”介入的有效性。

一、噱头是酵母,让导入环节有弹性

学生常常会在导入环节中确立对教学内容的第一印象,会根据这一印象对接下来是否认真听讲做果断的心理暗示。所以导入环节至关重要。但怎样才能使导入环节具有吸引力呢?我们在这里提出了“噱头”这一富有争议的词汇。教师噱头般的导入让学生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并渲染教学内容的神秘色彩,激发学生猎奇探秘的心理,让其跟随教师移步换景式的噱头教学进入语文知识的世界。可以说,噱头元素是酵母,它的运用使导入环节富有弹性,也使教学环节富于张力。教师应合理接受这种符合学生心理接受原则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教,还要使其主动接受。

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笔端舒卷自如,将趣味横生的童年如一幅水墨画般展现在读者面前。菜畦、皂荚树、黄蜂、云雀、蟋蟀等等,让人觉得如临其境,感触尤深;长妈妈讲故事、雪地里捉鸟、上学、读书习字这样的回忆也使学生怀念起童年。但是,鲁迅的文章字词用意都很晦涩,以至于学生在进行篇章阅读的时候往往“闻鲁迅而丧胆”,这样就更无法读懂鲁迅,读懂他笔端泻出的意蕴。所以教师要首先驱除学生对鲁迅的排斥和胆怯心理。教师可以运用噱头导入,比如捉一只鸟进入教室,并将其拴在全体学生目之所及的地方。然后随着鸟噗噗乱飞的声音,幽默地说说你捉鸟的过程。捉鸟本身就具有喜剧色彩的,再出自一位教师的口中更是滑稽,学生面对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会捧腹大笑。紧接着,教师再引出教学内容:“想起鲁迅,学生脑海马上会浮现穿着长袍,叼着烟斗,制造烟圈的夺分杀手的身影。但鲁迅也有童年,也捉过鸟,也像你们一样在课堂上淘气。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童年的形象。”课堂上笑声持续,那种一遇到鲁迅就紧张、恐惧的心理一扫而光。这就是噱头导入教学的作用。

二、噱头是调色板,让教学过程有新鲜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间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具备洞悉学生心理的能力,使教学技巧围着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变化。初中学生大多喜欢有新意、不同凡响的东西,所以教师要推陈出新,让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技巧随时更新,使教学过程看起来跌宕起伏,充满悬念。而噱头,就是出其不意的招数,能够让学生眼前一新,不会觉得分析、探究的倦乏。

以《枣核》这篇记叙文为例,该篇文章以小见大,将枣核做为叙事及感情线索,抒发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这种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表现在具体的言行里。如第七段中的“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话语;又如栽垂柳、种睡莲、堆假山、想种枣树等行为。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叙述性词语,也流露出这种恋乡情怀,诸如:“再三”、“殷切”、“几十里”。当然,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暗示及说明。文章还潜藏着一些能够表达思乡情怀的谐音字。此处,教师可以找一些图片,让学生说说谐音所呈现的另一层意义,还可让学生进行补充,并阐述谐音字的现实意义价值。如平安夜要送苹果表示“平安”;爱人之间用520表示“我爱你”等等。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子更能明白谐音字这种指代的效果,较之教师理论性的讲解更有作用。紧接着,教师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思乡情怀的谐音字:“柳、莲”。

三、噱头是尾音,让教学总结余音绕梁

好的教学是精湛的艺术品,看到它时,我们赞叹不绝,心生崇拜;回忆它时,我们口有余香,心有所得。为了使教学艺术突破被万千教师咀嚼了无数遍的旧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别人看起来充满贬义的“噱头”当作稀世珍宝,“供奉”在教学总结之中,充当悠扬的尾音,使得教学总结余音绕梁,让学生尽情回味教学内容。

还以萧乾的《枣核》为例,这篇记叙文的字里行间都充盈着无限的怀乡恋乡之情,离家在外的人读到它往往会潸然泪下。它以枣核为主线,从“旧时同窗托我带枣核”到“掏出枣核,她托在手心”,到我追问“枣核用途”,再到她引我到花园,一步一步,枣核留下的悬念一点点被揭开,那种思乡情怀也如花蕊般,随着“我”与“她”的对话坦露无余。在总结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牵出这一主线,这一主线贯穿文章始末,最有总结的作用。当然,作者以小见大,枣核也不过是一种象征。在这里,教师可以应用噱头教学,为学生讲讲自己与爱人的定情信物,见物如见人,是对文章见树如见家乡的代指。这样一来,当学生回忆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会多些回味。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体味过离乡之情,但寄情于物却是人之常情。

现代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兴未艾,个性化而又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又风起云涌。其中“噱头”教学就是个性化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应该摒除对“噱头”这一词汇的误解,重新将其“价值化”,使其成为一项语文教学的神招。

(作者单位:海安县隆政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枣核噱头谐音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绝妙的数字灯谜
“噱头新闻标题”中的零度与偏离
老鼠们的枣核
Monnalisa
本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