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
儿子今年6岁,学会了攀比之风,穿衣服要名牌,吃饭要高档美味,一点不懂得节俭。前不久,儿子嚷嚷要去海外旅游,正好朋友在澳大利亚,便带他去了那里。朋友是我大学的哥们,澳大利亚留学毕业后,他在当地的一家公司做主管,干得很不错。
朋友尽地主之谊,带着我们去当地旅游。出行前,我们在超市里买了水,以备旅途中不时之需。就在我们返程时,买的饮料已经喝完了,儿子大声地说,他要喝可口可乐。我四处张望,见不远处有一台自动售饮机,便问了朋友的儿子吉米森要不要饮料。小家伙抿了抿嘴,看了看朋友,可能朋友未同意,便摇了摇头。我急匆匆地买完饮料赶了回来。
朋友从接待大厅取了纸杯,到洗手间接了一杯水出来,递给杰米森。我很纳闷,朋友不算低收入人群,连一杯饮料都舍不得买,而是在洗手间里接一杯自来水,可以看得出来多“抠门”。
朋友看出了我的疑惑,说:“澳大利亚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卫生间的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你看,有很多人从卫生间用杯子接水喝。”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有游客端着纸杯,喝得津津有味。朋友接着说:“不是我抠门,而是要让小孩子从小养成节俭习惯,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吧!”朋友的一席话,让我开阔了眼界,一旁的儿子似乎受到影响,低着头,表情有些尴尬。
杰米森在一家体操学校上学。澳大利亚这个季节的温度很低,气温在10度以下。要是在国内,小孩早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免得感冒,可是杰米森去训练时只穿了一件绒衣外套,里面穿着短衣短裤。
我很担心,这样的天气,小孩会不会感冒,难道抠门的朋友舍不得给小孩添置一件厚厚的羽绒服。朋友轻描淡写地说:“不是舍不得,而是没有必要。”我很惊讶:“怎么没有必要呢?孩子是自己的,又不是捡来的。”朋友说:“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我更是疑惑,心想小孩病了,最折腾人,一家上下在医院都跑来跑去,我深有体会。朋友的理由竟然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以后难免吃大亏。
有一天,杰米森的学校要搞文艺活动,放学的时间较晚,反正没事,便跟朋友去接他。气温已经降了,我给儿子的羽绒服的拉链提了提。在寒风中等了近半小时,看到杰米森跟同学从学校走了出来。意外的是,这些孩子几乎都光着头,只穿背心和短裤。这时气温很低,只有几度。见孩子这样的穿着,朋友并没有嘘寒问暖,给他戴帽、披衣,而是谈起训练的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朋友跟我交流了很多澳大利亚父母的家庭教育。他刚从国内到澳大利亚,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澳大利亚父亲带小孩去海边游泳,父亲把孩子扔进水中,小孩在水里挣扎。朋友急忙说,救人!可是这名父亲很淡定,一点不惊慌,说那里水浅,淹不死人。朋友说完,让我大跌眼镜,看来我要重新思考一下家庭教育。
澳大利亚的爸爸虽不缺钱,但并没有一味迁就儿子,要让他从小养成勤俭的习惯,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随行的儿子也受到了启发,变得节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