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玉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文化离开语言很难存在。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就不可能有效培养语感,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闹出笑话。
英语学科的作用不仅是单纯地教授语音词汇和语法,更是以它为工具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具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交际提供前提,同时语言的得体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要运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进行恰当、得体的交際,仅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为成功交际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的渗透。
一、饮食文化,在生活化教学中体会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英语教学应该努力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习得语言,并在实际使用中提高运用能力。
无论哪套教材,都有关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food and drink”这一课中,学生学习了书本上提供的部分饮料的名称,我让他们说出各自喜爱的饮料,然后结合生活补充大量流行饮料的名称,如sprite(雪碧),fanta(芬达),pepsicoal(百事可乐)等。接着我请学生猜猜炮制红茶(black tea)的作料,大家极有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tea,water,milk……当他们得知红茶中还需lemon(柠檬)和sugar(糖)时,一个个瞪圆了眼睛,怎么也想象不出加糖、加奶、加柠檬后红茶的滋味,于是我安排英国茶得制作和品尝课。结合英语听力,边演示边用英语解说,随后将泡好的红茶和我为他们准备好的饼干分发下去,接着让有兴趣的学生随我的英语提示学着泡红茶。在学生享用西式茶点的同时,我适时对他们说:“Enjoy the tea.Enjoy yourself.”(慢慢享用)。不少学生会礼貌地说上一句:“Thank you.”我还提醒他们小口啜饮、抿嘴咀嚼。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浓郁的西方茶文化。
联系生活实际的语言活动使教学在生活中得以延伸,有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礼仪表达,在对比中感悟
东西方文化差异使人们的性格迥然不同。总体来说,中国人一般比较内向、含蓄、朴实,不像西方人外向、直率并有幽默感,同样对人、对事的看法角度不同。如表示身体欠佳时,中国人会说:身体不好,很糟糕。而西方人会说:Not too bad.(不很糟)。又如在学生学了“Welcome”这个词后,可以适当向他们讲解一些有关这个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用法。如到朋友家拜访,中国主人会说“欢迎,欢迎”,客人会笑一笑,并点点头。如果把这个过程翻译成英语,那些认为只需学好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的同学很可能会说“Welcome!Welcome!”这是典型的中国场景中的说法,在英语中是不合适的。英国人不会在自己家里对客人说:“Welcome!Welcome!”他们会说:“Come right in!”或“Come on in!”或“Come in,please!”而客人只需要说“Thank you”就可以了。中国人如果有客人在家吃饭,总喜欢往客人碗里夹菜,口里还不断地说“请多吃点”。而在西方国家,主人一般请了一次之后很少再说。这样不至于使客人有强加于人的感觉。请客人多吃点,也不说Please eat more,而说Would you like a little more?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性情特点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一定的幽默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交往能力,其意义将远远超过知识本身。
三、人文因素,在歌曲儿歌里渗透
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可在“The children’s Favourites”(世界儿童最爱的100首歌)中精心挑选,让他们听听、唱唱、演演,在学习唱歌、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幽默。如我们学唱的“Old Macdnald”一歌,是介绍麦当劳农场中的动物,如鸡、牛、鸭、猪、狗,这儿呱呱,那儿汪汪,小鸡唧唧,老牛哞哞,猪仔呼噜。我将学生分组轮唱,边唱边叫,绕口令似的词,越来越快的节奏,同学们笑得气也喘不上来。在唱、笑的过程中他们学得知识,感知语言,陶冶情操,真是事半功倍。
在“There was an old lady”(一位吞吃了苍蝇得老太太)教学中,我先告诉学生有位老太太吞吃了一只苍蝇,问学生:“老太太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她大概会死,果然歌中就有这句词:Perhaps she’ll die.等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想办法救救老太太。学生七嘴八舌,于是我提示,让大家在动物里找。有人提议让老太太吃蜘蛛,吃下蜘蛛又会怎样?在问问答答过程中,在学生的合作下,完整的故事形成了。“老太太为了捉住苍蝇吞下蜘蛛,为捉蜘蛛吞下小鸟,为捉小鸟吞下猫咪,为捉猫咪吞下小狗,为捉小狗吞下山羊,为捉山羊吞下老牛,在吞下老牛后,老太太死了”,“She ’s dead,of course.”当然,这是首荒诞的歌,但其中体现了西方人特有的幽默感,并在不知不觉中传授了物物相克的生物链知识。
还有些歌曲、儿歌看似没什么意思,但其节奏、韵律很好地体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特有的文化内涵。如Green tea,Jack has a clock.将歌曲、儿歌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背后的人文因素。
语言作为思维与交流的工具,承载着不同文化信息,反映着人类社会不同的文化生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为学生补充课外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西方英语文化的熏陶,对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从单纯地好奇到兼容并蓄,培养他们包容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逐步扩展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