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2015-09-10 07:22朱绍峰
考试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格作文语文

朱绍峰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进入误区,“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是学习成绩好,即注重智育,忽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教育。或者只注重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忽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忽视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种种不良的表现:遇事只求满足自己,很少考虑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组集体漠不关心;成就需求低,没有远大的理想或目标,易满足,只求得过且过,平安无事;攻击性强,凡事以我为中心,一言不合,即互相倾轧、谩骂甚至大打出手;认知需求缺乏,考试只求及格就好,学习只要课本学好就好,没有独立、创新的精神,人云亦云;勤劳节俭表现差,穿的用的要求是名牌、新潮、互相攀比,全然不顾家中的经济状况;值日和大扫除是一件苦差事,能逃则逃,能混则混,课堂、书包乱得一团糟;责任感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严于律人,宽于律己……

学生的这种性格缺陷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追求人文精神已成了当今的紧迫问题。正是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的认识,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就应该凭借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人,“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人性,提升人的精神,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帮助每个人聪明、有意义地活着”。作文教学更应体现对学生人生的关怀、人性的关怀,作文创作应是学生展示心灵自由、宣泄个体情感本真的平台,而不再是用套话、假话、空话按照规定的套路组装成篇的技术操作。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因此,提倡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格培养观点的提倡,绝非偶然,也不是我个人追时尚、赶浪头炒作,从深层原因上审察,正是顺应实现人本价值、弘扬人文精神的世界潮流。

一、作文教學要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程红兵在《语文人格论纲》中指出:“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的人格教育。”古人所说的“文如其人”与“诗言志”告诉我们,学生的作文过程既是思维能力锻炼的过程,更是人格的培养过程。

钱钟书曾精辟地指出:“‘心声心画’,本为成事之说,实少先见之明。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文如其人”中的“文”不是指作品中的“所言之物”,而是指“言之之词气”即作品中的格调。格调作为作者精神个性的自然流露,根本无法有意作伪。因此,对于作品接受者来讲,他完全可以从作品的总体格调中领略该创作者的创作个性和精神气质。于是,“文”与“人”就在这层意义上得到有机统一。

文如其人,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文”的真实归根结底来源于“人”的真实,因此,它倡导一种真实人格的培养。庄子曾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其实这就要求学生作文应该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而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文如其人”其实是文与人如何统一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如何写文章其实是在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二、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人文合一”,“创作健康文,培养健康人”,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重“实”育

文学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创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作都离不开生活这片沃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不应把范围局限于教室,而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是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走开放型大阅读之路。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因此,我大胆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

1.“口”要常开。在日常教学中,我开设了“三分钟佳作欣赏”,每节课给学生三分钟,让他们上台朗诵优美的文章,推荐好的作品,激发阅读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读读背背讲讲,日久天长,涓涓细流,渗入心田,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都受到熏陶。

2.“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少儿节目》等电视节目,看《中国青年报》、《语文报》、《少年文艺》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通知与启事、墙报与板报、公约与制度。星期天可以走出户外,看球赛、搞调查、观菊展、赏花灯;节假日可以三五结伴,游名山大川,观乡土人情,看云亭飞阁,品题咏镌刻,要求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带,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

这样日积月累,相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分清美丑、善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

(二)重“美”育

罗素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欣赏美、歌颂美好,睁开双眼,黑夜里可以看见星星;闭上双眼,在白天无法看见阳光,相信人的善良本质。引导学生不要总是从坏处推测别人,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人。教育学生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能做的要积极参与,不能做的尽力支持;面对邪恶,则要挺起胸膛,敢于正视和斗争。

在作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欣赏美、歌颂美,批判丑陋,敢于与邪恶做斗争。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中,我给学生这样一个作文题:“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作为学生,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个家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学习环境。但近期一而再地发生破坏学校风景树的恶劣行为,我们仿佛听到槟榔树在哭泣,不由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建设者的学生,我们除了要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需要什么?请大家以学校风景树被破坏为话题,并各抒己见。

在作文中,学生赋予这个平凡的话题以丰富的内涵,他们根据自己的领悟,表达对善恶、是非和美丑的鲜明态度和情感。

(三)重“新”育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文章源于真实的生活又不是生活的简单照抄,这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关系密切。鲁迅惊叹儿童的想象力,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学生的想象力体现在作文中,作文就可以兴趣盎然、栩栩如生。

作文中的想象来源于文学艺术的滋潤。对于学生作文创新的训练,我大致概括为:大同小异(仿造)→大异小同(改造)→百花齐放(创造)。我努力指导学生尽情地“创”,以求真正达到“百花齐放”的境界。我要求他们不受范文的束缚,尽早尽快地脱离模仿,独立作文。我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现有和现成的知识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窠臼和守旧势力的阻挠,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想别人所不敢想。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后共同探讨。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会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四)重“真”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立诚最为贵。”即强调把作文和做人联系起来,强调做人比作文更要紧,强调写“真实”。唯有如此,教师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教育,有利于养成好的文风和作风。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办真事,会使人心里踏实而感到轻松愉快,而“说假话”、“抒假情”则易使人惴惴不安,成为心理健康的大敌。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作文中把个性品质中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如善良、同情、友爱、互相帮助等),在作文中受到感染,使人格升华;把个性品质中不好的一面暴露出来(如暴力、凶狠、自私、缺乏同情心等),在作文中受到洗礼,逐步改正。我们要肯定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并引导他们认识这些缺点,使他们在作文的修改中受到教育。努力使每一次作文成为学生做人的一次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让他们敞开心扉、抒写真情。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教学责无旁贷。

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语文是人类“诗意栖居地”的精神家园。于漪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口头语、书面语等),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语文教学应当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对此,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更是责无旁贷。这里的先进文化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工作者们为之奋斗最终的目标。所以要让学生立志,像毛主席要求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像谢芳同志所演《舞台姐妹》中所倡导的“清清白白做人”。像高尔基所要求的“做大写字母的人”。

让我们张开双臂,以宽阔、豪迈、开朗的胸怀拥抱世界,笑对人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莫辜负大好河山,“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参考文献:

[1]苏盛葵.也谈语文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0(9).

[2]佚名.“文如其人”思想与中学作文教学.

[3]金迎春.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4]邹晓华.小学作文讲究人、文合一的探究.

猜你喜欢
人格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漫画之页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