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宝清
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途径。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教师如何灵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我认为首先必须以手中的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窗口,以锻炼培养能力为依托,以加强各种思维训练为纽带,让孩子通过教材这一个“点”,相继走进生活——语文学习的“面”。只有灵动教材,提高教学实效,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依学定材,整合变通
教材是授课的蓝本,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发挥教学的艺术性,就必须灵活变通,对教材进行必要优化与整合,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北师大版第6单元“眼睛”这一主题,在领悟课标精神,充分解读文本时,我发现第3篇课文《永生的眼睛》,多个版本均有收录,这说明教材编者认为这篇文章很重要。确实,器官捐献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很自然、很普通的事了,可在我国,却面临举步维艰的状况。依据自己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对器官捐献的事情可以说是少有见闻,更不用说有任何见解。即使人们对捐献事宜认识有所转变,但文本仍有不可替代的人性光辉方面的价值。我认为编者最主要的目的是借这一例子,让学生感受捐献器官的意义所在,感受琳达的骄傲,本课教学也注重这一人文性的张扬。
为此,我从整体出发,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完第二篇课文后,将“畅所欲言”部分“人们常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表示珍惜。说说你是怎么样爱护眼睛的。”及“初显身手”让学生感受眼睛的重要性后,再让学生学习《永生的眼睛》一文,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中琳达一家令人敬佩骄傲所在,从而激发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珍惜眼睛,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
实践证明,这一重组设计,先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盲人生活的艰辛与痛苦及怎样卫生用眼,再进行保护眼睛资料搜集。在整理交流中,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使学生深刻感受眼睛的重要性,从而为《永生的眼睛》学习做好铺垫。
二、移花接木,丰富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落实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应设法以课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拓展,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在教学北師大版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丑小鸭》后,我便向学生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集》,让他们利用午后和其他课余时间阅读,并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童话向同学推荐,在家里练习讲述给父母听,每月我又特意挑一节课在班级内开展“我喜欢的故事”比赛。此项活动,学生热情高涨,大家都准备,使得每次活动都能顺利圆满完成。
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智谋”时,我相机向学生推荐《三十六计》,总之,只要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同一内容或同一作者作品,我就尽量推荐给学生,层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长期不懈地坚持,常常根据课堂上的内容,向学生不断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从而不断拓宽了知识面,课外知识越来越丰富。有家长还向我反映:孩子自我接手以来,就喜欢上了看课外书,有时看得废寝忘食。
三、善抓空白,妙“补”生花
“空白”原是美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形神兼备,虚实相映,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教材中,许多课文也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教学实践证明,老师善于挖掘,巧用空白引导学生填补,能使学生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
教学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时,我发现课文第2、3自然段的结尾处都是省略号。于是,教学时,我紧扣这两个点作“补白”训练。我是这样引导的:“这位小姑娘这么爱学习,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你们觉得她还生怕漏掉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在第3自然段,课前据我了解,班级学生现在生活条件大多较优越,很多是独生子女,对贫困山区孩子怎么会渴求学习而感到不解(课伊始,有学生也扣题提出这个问题)。于是我相机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呈现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图片,“此时无声胜有声”,面对鲜活的画面及老师动情的解说,孩子们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此时我又相机引导学生:“现在你们能用‘虽然(),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有的说,虽然有时候得冒雨手拉手趟过水库,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有的说,虽然只能石头当桌,席地而坐,可是就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会担心会失去……答案可谓精彩纷呈。
四、有效拓展,课尽意浓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落实课标要求,教师就必须学好教材,并超越教材,并能巧妙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天地。
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特产”时,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丰富特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和学生一起动手搜集资料,并设计成集图、文信息一体的,以中国地图为主体,将有关特产资源链接到各省、各市、各县,通过超级链接,制成幻灯片,使信息呈现多样化,使网络资源真正体现多媒体化,从而为学生创造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学习环境。课堂上,我则当“导演”,而学生当“小导游”介绍特产,我只作适时补充和解说,从而使学生思维火花不断绽放,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我国特产。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我注重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展开社会调查,多渠道了解永春和各乡镇的特产,并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写作范例,指导学生写《我爱故乡的芦柑》这一闻名海内外的家乡特产,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怀。
灵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立足文本,以生为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穿老鞋走新路”,这样将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