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保护

2015-09-10 07:22何琦凤
考试周刊 2015年48期

何琦凤

摘 要: 日趋严重的英语入侵汉语现象引发人们对汉语未来命运的思考,汉语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从英语入侵汉语的主要形式入手,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我国面对英语入侵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英语入侵 汉语保护 语言对策 国家通用语

继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之后,Design by Shanghai设计师海外推广项目的下一站是远赴法国,亮相2015秋冬巴黎时装周。作为由上海服装设计协会倾力打造的设计师海外推广项目,Design by Shanghai与HARDcANDY合作,携手六大设计师品牌C.J.YAO、Wby Wen Jun、12 Glamour Evil Eyewear、Ellina、sin’s suit和Celia b,以SHOWROOM的形式进驻Capsule展会。

以上这段话摘自ELLE女性网,汉英混杂到如此严重的程度,目前在中国无论是网络还是出版物均不少见。将来的汉语会是这样汉英混杂、不汉不英的文字吗?英语正逐步改变中国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改变他们对汉语的感情。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语的安全,严重性不言而喻,因为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如果任由英语词汇扩张、泛滥,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国文化基础。

如今,英语入侵汉语现象已日益严重,引起人们对汉语未来命运的关注与思考。2012年8月29日上午10点,人民网对四位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教部原主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傅振国及北京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宇文永权,就“保卫汉语”这一主题进行访谈;随后,四位嘉宾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嘉宾还是网友的观点居然惊人得相似,他们一致认为英语入侵汉语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尤其在一些权威的语言工具书中竟收录了为数不少英语缩略语,更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会打乱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的正确规范化的标准,导致国人学习及运用汉语时带来极大的混乱,最终危及中华文化安全。2013年1月10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中刊登了傅振国先生的《警惕字傅振国母词侵蚀汉语》。该文中,傅振国再次强调英语字母词在汉语通用领域迅速扩张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呼吁国人严重关注,提高警惕,及时制止英语侵入汉语的问题。下面,我将从英语入侵汉语的主要形式、主要原因、应对措施等内容展开讨论。

一、英语入侵汉语的主要形式

第一种形式,英语入侵汉语最先开始于英语缩略语(也有人称为字母词),在汉语出版物中广泛使用。例如:国内生产总值,用GDP入文;世界贸易组织,用WTO入文。接着是CEO、NBA、CPI等逐渐成为高频词。

第二种形式,科技新词、品牌名称、专业术语不加翻译。例如:IT、VCD、DVD、DV、IBM、MP3、QQ、MSN、web2.0、twitter等;人名、地名、企业名、单位名不翻译。这类情况的代表就是我在本文开头引用的那段话。

第三种形式,一个英语单词或一个字母成了汉语造句中的一个词素,例如:“外语系PK中文系”;“对于这件事情,我一点也不care”;“西湖我都已经去过说N次了”,这种英汉混杂使用的情况在白领中比较普遍,几乎成了一种时尚。

第四种形式,中国人用英文字母取名,或者直接取英文名:“赵C”、“李-A”、“张@”。公共建筑用英语名,如:SOHO现代城,都被人们误认为是国际化表现。

后两种情况对汉语的解体最具杀伤力,有潜在的、令人恐怖的威胁,已经扎根在汉语细胞里。

二、英语入侵汉语的主要原因

一是客观疏忽。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如潮水般涌入。我们在忙碌中有一个“小小的疏忽”,没有将外来语完全汉化,而是将部分英语楔入汉语。这个口子一开,犹如蚂蚁钻进长堤,泛滥蔓延,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最先是英语缩略语(字母词)在汉语出版物中广泛使用,如上文提到的世界贸易组织,用WTO入文;接着是CEO、NBA、CPI等逐渐成为生活中的高频词。

二是主观接受。在全民学英语的大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外来语即使不译成汉语,大众也看得懂了,渐渐地,运用汉语时夹杂一点英语还成了一种时尚。当代人不仅对英语侵入汉语不警惕、不抵抗,而且自己欣欣然接受且有意为之。全民学英语本来为的是中国人更方便与外来文化交流,没想到一不小心便用外来语搅乱自己的语言。我非常赞成国人学习英语,但该用英语的时候还是用规范的英语,该用汉语的时候用规范的汉语,不应出现杜撰“汉英混杂”的汉语。

三是管理无力,意识淡薄。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必要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现在看来,这部法更注重教育,对违反规定行为的惩治笔墨不重,加上对该法的宣传还不够,导致一些人没有规范应用汉语的法律意识。

三、英语入侵汉语的应对措施

一是着重语文教育。语言的重要性不仅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工具,更在于是民族文化、民族归属感、民族凝聚力的一部分。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通过立法或签署总统令明确提出保护国家语言,目的就在于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我国虽然有56个民族,各种民族语言和地方语言异彩纷呈,但只有普通话和汉字是国家法定的通用语言文字,汉语汉字历史悠久,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显著标志。保护汉语其实不是保护语言本身,而是保护文化。一些专家建议从改革教育制度入手重视汉语,改革现有教育方式、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并且把汉语考级纳入语文教学中,高校必须恢复语文为必修课程,初中、高中、大学分别制定汉语达标考核制度。汉语考级有好处,强制性考试对提高大家的汉语水平作用非常明显;同时,国家可以通过设立汉语节、举办研讨会、展览会、演艺活动等各种文娱形式使人们更重视汉语。

二是提倡“洋文穿中装”,汉化英语。语言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早期外来语较少的时候,一些外文词汇采取意译,如Television翻译成电视;一些采取音译,如“吉普”就来自音译。随着外来词汇越来越多,我们面临创造汉语新词的任务。解决汉英混杂问题,不妨提倡“洋文穿中装”,即把外来语化为母语,用意译、音译和意译加音译的办法汉化英语。

每种语言都有其包容性,吸纳外来词为其所用,把外来语化为母语血肉,这是任何一种语言在吸收外来语时都要遵循的规律,绝不能直接将外文字母嵌入母语。我们常常在英语中看到汉语英化词,如kongfu(功夫)、guanxi(关系)、shifu(师傅)、mahjongg(麻将)、toufu(豆腐)等,但从来没有在英文中见到夹杂方块汉字的情况。汉语吸收外来语,也可以把外来词汉化,通过音译等方式把它变成方块字,如卡通(cartoon)、沙发(sofa)、咖啡(coffee)、的士(taxi)、基因(gene)、保龄球(bowling)等。

三是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汉语规范化建设。政府要从宏观政策上加大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和管理力度。建立一个权威的翻译规范委员会,专门负责外国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等翻译规范工作。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介应有“从我做起”的意识,带头按国家语言文字法办事,为社会树立使用语言文字的榜样。专家学者要带头做,在介绍国外新鲜东西的同时,意识到有责任保持汉语的纯洁。虽然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要营造氛围,以利于汉语使用的纯洁。

综上所述,汉语保护任重而道远。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要求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同年,广电总局也下发通知,要求在广播电视机构播出的电视节目中进一步规范用语,不能使用NBA、F1甚至GDP等英文缩写词,汉语保卫战已经打响了。

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立法或制定明确规范,将“汉英混用”、“汉外混杂”语言现象管理起来,保护汉语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另一方面语言必须符合民众使用习惯,我国应针对外来语加快“汉化”和翻译,普及和推广汉语新词。时下,中央台创办的”快乐汉语”、“汉字听写大赛”等栏目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汉语学习大军,我国汉语保卫大战初见成效,不久的将来,我国不仅会成为经济强国,而且会成为语言强国。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73.

[2]李宇明.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DB/OL].http://duiwaihanyu.diandian.com/post/2008-06-15/4644232.2008-06-15.

[3]宣佳元.试析英语外来语的三大来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

[4]傅振国.警惕字母词侵蚀汉语[N].人民日报,2013-1-10(4).

[5]傅振国.“英语蚂蚁”和“汉语长堤”[N].人民日报,2009-12-11(4).

[6]赵晓霞,李炜娜.汉语夹杂英语,怎么看,怎么办[N].人民日报,2010-3-14(10).

[7]孙丽萍.打响“汉语保卫战”[N].贵州民族报,2012-8-31(A02).

[8]胡红云.英语入侵汉语现象解读[J].鸡西大学学报,1672-6758(2012)1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