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沅 杜星慧
摘 要: 自2001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近几年该学习方式在中学逐渐遇冷,阻碍了其深入、健康地发展。本文对地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当前采用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存在问题 实施建议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并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并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1]。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研究性学习研究、解决该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学习活动。这种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学科教学的方式很好地体现了《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素养及发现地理问题能力的要求。
(三)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在我国高中地理课堂盛行多年的传统地理学习方式有明显的差异,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合作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与传统填鸭式、机械式地理学习方式相比,地理研究性学习方式更注重地理知识获得的过程、解决生活中实际的地理问题及学生的实践参与。
(四)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地理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模式有三种,即理论—实践、问题探讨和课题研究[3],但目前在高中最常涉及的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学习和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地理课题研究活动两种[4]。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仅适合运用于难度较低的内容的学习,如人口问题、资源短缺、工业布局和环境问题等。而地理课题研究活动则适合用于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内容的学习,如西部大开发、长江三峡的建设等。
二、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2001年教育部提出研究性学习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地理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的实施不断深入,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我国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但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的具体实施并不顺利,其潜在价值并未得到很好的实现,目前各学校都出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地理研究性学习观念存在偏差。
尽管目前大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认识到在中学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在思想层面上都对其表示支持,但在现实层面,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国目前在高中升学仍属于压倒性任务。这就使得有些人尤其是家长怀疑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际运用价值,担心地理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升学。
(二)实施过程过于追求形式。
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太注重形式化的东西。有些教师确定课题,再让学生整理提供的资料并撰写论文。这样的模式忽视让学生进行实践调查等环节,学生的自主性受到限制,不能发挥研究性学习潜在的作用。甚至有些学校这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仅存在于公开课中,使地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形式化,完全背离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价方式和方法单一。
目前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形式单一,没有一整套规范的、可遵循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分析其原因,除了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复杂、综合性强,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评价的项目繁多的内部原因外,还包括目前教师不具备多种评价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及学校对研究性学习活动重视不够,疲于建立专门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
(四)缺乏对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法的科学的指导。
据调查高中生反映的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困难最多的是不知道如何研究[5]。这说明学生缺乏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法的科学指导。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地理教师缺乏研究性学习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初中,许多地理教师都属于跨专业教学,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地理科学的学习,不清楚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我国缺乏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和交流平台[6]。
(五)地理学科资料、设备资源及课时的缺乏。
地理教师普遍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地理学科资料、设备资源及课时的缺乏。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中学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认为地理是偏科,对地理学科各方面的投入较少。
(六)开展的课外地理研究性学习偏少。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适合开展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如野外考察。但是目前中学里课堂外的地理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的较少,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课外地理研究性学习对老师、学生和客观条件要求更高,开展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学校及老师担心野外研究性学习的管理问题。
三、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建议
(一)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宣传。
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中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宣传,使家长、学校领导及教师其认识到地理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素养中的作用,争取得到教师、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同时还要让家长、学校及学生改变地理是副科的思想,平等地对待各科。
(二)完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制止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形式化的现象发生,保证地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得到有效实施。并且在管理中要考虑其实际功效,避免浪费学生的时间,增加学生的无意义负担。
(三)重建新的评价体系。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个复杂而又敏感的课题。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影响整个教学体系的全局,所以重建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是地理研究性学习普遍实施和受到重视的关键。
(四)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养。
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对于未来的准教师,各师范学校应加强地理师范生的研究性学习训练,使其充分掌握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其次,对于在职的地理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其提供研究性学习培训和交流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加速教师的理念更新和知识积累。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专题研讨、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涉及查阅大量的资料、地理实验及校外调查等。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各中学虽然在课程资源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在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地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资金投入还很欠缺。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只依靠学校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地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与各种机构建立广泛、长期的联系,以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六)增加课外的地理研究性学习。
教师、学校领导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课外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转变之前的观念,消除畏难情绪。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挖掘当地的地理课题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七)构建网络资源平台。
受地域限制,一个地方或者一所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学生从自己研究的问题及兴趣出发,选择合适的网络资源,为自己的研究活动准备必要的资料。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许多学校所存在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资源压力,而且对培养学生所必需的基本地理信息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清晨.研究性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5.
[2]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14.
[3]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5.
[4]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4.
[5]古国清.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现状及策略初探——以广西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6]卢晓旭,史立志.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推进:思路、问题、方法——评2012年全国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成果[J].地理教学,201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