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喜芳
初中阶段的应用题,总是令学生特别头疼。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用方程解决问题无疑是第一学年的难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解决常规应用题时,我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下是我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经常采用的分析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线段分析法
有些应用题可以用构建线段模型的方法,直观地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更容易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
如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
A、B两地相距1260千米,慢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同时一列快车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经过多长时间在途中相遇?
分析:
图中最粗线表示慢车相遇前的行程,较粗线表示快车相遇前的行程,细线表示A、B两地间的距离,即快慢车的初距离。由图可得等量关系:慢车行程+快车行程=初距离。
上题拓展:
A、B两地相距1260千米,慢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同时一列快车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60千米?
分析:
图中虚线表示两车间的距离60千米,由图可以看出,此题有两种情况,发生在相遇前和相遇后:
情况I等量关系:慢车行程+快车行程=初距离-60千米
情况II等量关系:慢车行程+快车行程=初距离+60千米
如行程问题之追及问题:
A、B两地相距1260千米,慢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同时一列快车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B地出发同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快车追上慢车?
分析:
由图可得等量关系:快车行程-慢车行程=初距离
如分配问题之余缺问题:
隔墙听得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七两分之多四两,九两分之少半斤。请同学们想想有几人,几两银?(1斤=16两)
分析:首先考虑设x人还是设x两银子?若设银子则表示人数时会出现分数,故权衡下来设人数简单。故设有x人。
图中细线表示总银两,最粗线表示分法1所需的银两,较粗线表示分法2所需的银两,由图可得等量关系:分法1所分银两+4两=分法2所分银两-8两。
二、射线分析法
对于分段收费的题型,构建射线模型有利于用代数式表示各种情况下的费用。
如生活常见题:
某种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起步价为10元,即行驶不超过3千米需付10元车费;超过3千米后每增加1千米,加收1.8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若苗苗乘坐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支付车费19元,求甲地到乙地的距离。
分析: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由费用可知x>10,图中粗线表示3千米,细线部分表示超过3千米的部分。
等量关系:3千米费用+超过部分费用=19元
上题拓展:
为增强市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对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收费”:规定每户每月不超过月用水标准部分的水价为1.5元/吨,超过月用水标准量部分的水价为2.5元/吨。该市小明家5月份用水12吨,交水费20元。请问:该市规定的每户月用水标准量是多少吨?
分析:该市规定的每户月用水标准量是x吨,由于费用20元用水12吨,平均每吨费用>1.5元,可得x<12。
等量关系:标准用水部分水费+超过标准部分水费=20元
上题延伸: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个人所得税纳税办法如下:
一、以个人每月工资收入额减去3500元后的余额作为其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率如下:个人每月应纳税所得及所对应的纳税税率分别为: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税率为3%;超过1500元至4500元部分,税率为10%;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80000元的部分为45%。
(1)若甲、乙两人的每月工资收入额分别为4000元和6000元,请分别求出甲、乙两人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2)若丙每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95元,则丙每月工资收入额应为多少?
分析:这题显然是分段收费问题中的“战斗机”,纳税的层次较多,分析时容易出错且容易让学生感到烦躁。这一类的题目作为考试题时,第2小题的得分率会偏低,现在我们试着构建射线模型来分析。
由图,个人所得税为95元,则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介于1500元到4500元之间,设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x元,前1500元纳税45元,超过部分(x-1500)元纳税10%(x-1500)元,列方程即可。
利用射线模型,面对如此琐碎的分段收费难题,我们也能清晰地理清收费标准,罗列出每个关键点的费用,从而有一个明显的着手点解决问题。
三、列表分析法
对于调配问题的应用题,我们可以列表格帮助分析。如:
温州和杭州某厂同时生产某种型号的机器若干台,温州厂可支援外地10台,杭州厂可支援外地4台。现在决定给武汉8台,南昌6台。每台机器的运费为:温州厂到南昌是4百元每台,到武汉8百元每台;杭州厂到南昌3百元每台,到武汉是5百元每台。设杭州运往南昌的机器为x台。若总运费为8400元,则杭州运往南昌的机器应为多少台?
分析: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既要关注调配机器的台数,又要关注调配机器运输的费用,故可列如下表格。
完成上表,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应用题包罗万象,分析方法不胜枚举。构建数学模型分析并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简单说就是在学生精读题目的前提下,将题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使信息直观清晰地展现在模型中,便于确定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