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发展与在线教育专业化

2015-09-10 07:22谢洵李秋菊
中国远程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专业能力

谢洵 李秋菊

[编者按]  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探讨在线教育专业化与专业能力提升的背景与要求、特征与方法,2015年4月1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在线教育专业化与专业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暨在线社区与‘ E时代的远程教育’课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在线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300多名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参加了研讨活动。

研讨会包含2个主题报告和6个专题报告,涉及在线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业人员专业化需求与专业发展,在线教育的专业设置,在线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基于在线教育数据开展学习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会上启动了“万花筒”远教社区,旨在为相关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搭建专业交流的平台,促进在线教育的理念、方法、案例和实践的创新、传播与分享。

E时代远程教育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陈丽教授认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和广播电视大学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也构建了相应的体系,而远程教育在新环境下的转型、升级与突破亟需关注这个时代的新趋势和新特征,比如在线学习将成为支持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重要形式。

陈丽在题为“E时代远程教育的新特征和新趋势”的主题报告中认为,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远程教育服务方式的变化。当前大部分的服务模式仍然是传统模式,即以某种机构为载体,学习者在同一个机构注册、缴费、学习、获得证书等。这样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社会智慧都可能成为学习内容,并且由学习者主导选择内容。具体表现包括:跨校、跨国选课;多渠道提供课程,任何人都可能贡献课程;多种收费模式的出现;服务个性化的凸显;由于需要时间和空间上都灵活的学习形式,移动终端成为普及推广的重要方式等。服务方式的变革会将整个传统行业的关系打破。二是远程教学的广泛普及。传统学校开始采用远程教学,而且必须学习远程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当前的远程教育从业者有两个机会:关注校内教育,为推动校内的教育变革服务;用新的符合远程教育特点的规律去指导、支持校内教育变革。教学不同于做报告,报告的精彩在于报告人的精彩,报告的关键在于吸引关注、传递观点,而教学的关键是将不会的学生教会,精彩的报告未必就是好的教学。远程教学的核心能力有三项: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即通过设计自主学习活动为学习者自主发展搭台(核心能力,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势);选择媒体和设计资源;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三是知识观的发展。在这方面,有四类成人学习者特别需要的知识值得重点关注:境域化的知识(一线实践的知识,可由同伴提供)、价值化的知识、综合化的知识和批判性的知识。四是学习规律的发展。西蒙斯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概念,强调社会网络的重要性,揭示了互联网时代人类成长的一种方式。学习是神经网络、概念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连接的过程。除个体内部新旧概念的交互外,特别强调建立学习者和资源、学习者和学习者、学习者和老师之间有机的联络关系。关系本身不是学习,但关系会对学习者产生影响。学习者可以通过加入课程而拥有非常广泛的专业联系。

陈丽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生、获取、传播的方法以及评判的标准都在发生变化。然而,变化不是老师内在的需求,推动改革的支点在于服务的开放,如提供多种学习渠道供学习者选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的新的诉求。从事在线教育的专业人员必须探索和学习新的方法,用专业的方法做专业的事情,体现出专业性,还要在对自身价值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做创新的引领者。

第三代远程教育对教师的能力

与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李爽副教授在其报告中首先回顾了三代远程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互动方面的特征,认为第三代与前两代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在教育理念方面,主要是从“认知-行为”向“社会建构”再向“联通主义”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教学模式方面,主要是教学互动从一对一、一对多向多对多转变,学习路径从封闭的、预设的、标准化的路径向开放的、生成性的、个性化的路径转变。因此,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递者、答疑解惑者,转变为知识讲解者、过程促进者、学习评价者、方法支持者、问题咨询者和核心参与者。同时,在群体构建方面,教师是社区促进者、环境建设者、交互引导者和关系建立者,其角色可以是教师、教练、导师、伙伴、顾问,还可以是主持人。

李爽认为,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基本专业素养)和特殊能力(角色工作需求)。这两类能力都处于发展变化中。远程教育教师能力需求变化具有共同趋势:具备专业实践知识与经验,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促进批判性思维与协作知识建构,分析学习行为,搭建社会环境,促进学习社区,培养学习技能和激励学习动机。技术能力隐含其中,是其他能力的基础。

李爽指出,远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通过基于能力的培训课程体系来实现,在课程中培养教师的一般能力、角色基本能力、角色特殊能力、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培训课程类型可以是能力发展培训,也可以是机构改革创新培训。培训形式不妨多样,可以是工作坊、网络课程、集中讲座、混合学习和在线研修等。采用多种课程形式,不仅可促进教师能力的真正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培训过程中体验这些新的模式和方法,进而改变观念,并通过课程学习与同伴分享知识,通过“做中学”来改变能力,通过基于实践的行动研究改变实践,通过基于在线社区的同伴互助实现教师能力的持续改变。新教师、普通教师和骨干教师都应该有不同的专业路径,如不同级别的培训,不同的同行引领与帮助,各类校内研修交流及社区的大力支持等。

以能力为本开发远程教育专业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冯晓英副教授认为,远程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课程开发,但对专业培养方案开发的关注与投入明显不足。常见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发方式有三种,即学科知识为中心、学生兴趣为中心和实践技能为中心,分别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具有特殊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与培养方式,其培养方案的开发理念决定开发方法应是能力为本,兼顾学科和学习者需求。

回顾能力为本的课程开发,在20世纪60年代的教师培训领域就已存在,随后在70年代至90年代逐渐系统化,形成基于角色的开发方法:针对岗位中的角色通过Delphi法或DACUM法等,开发出能力框架和模型,再抽取出来形成课程。21世纪初,各领域开始发现基于角色的开发方法存在很多困难,如:能力模型如何转换成课程?如何评价能力?不同层次课程体系之间如何衔接?之后,人们开始尝试和研究另一套方法,即基于任务的开发。职业教育领域的BAG法、医学中的EPA法和培训领域的WBL法,其思想都是基于任务的研究。课程开发方法需要不断探索、修订和完善,适合设计性研究。但在远程教育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只有屈指可数的学者和团队在尝试,且他们多为研究者而非实践者。

冯晓英认为,所有课程的开发必须从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开发开始,这是特别重要的原则。每个领域都有适合本领域的独特开发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修改和完善。远程教育领域培养方案的开发存在三个难点。难点之一,如何让课程体系直接与实际需求接口?这要求真实有效地获取实践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需要注意在把能力需求转换为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失真。难点之二,如何让课程体系适合成人学习者的远程学习需要?由于学习者起点不同,必然有很多个性化需求,存在不同媒体偏好等等。难点之三,如何让开发方法对实践人员具有可操作性?一套方法成果不能局限于研究性论文,还必须能够指导从业人员快速、有效地开发出针对成人远程学习者的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

在线课程设计开发中的四大核心能力

北京麦课在线教育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义光以“安全课”的设计和开发为例展示了多媒体交互式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中所需的四大核心能力。

刘义光展示的“安全与生活”课程是以高中以上成人(含大学生)为学习对象,内容包括“平安是福”“慧眼识贼”“面对侵犯”和“应对突发事件”等八个部分,设计了安全素质测评、个性定制课程和精品安全课程等六个模块。但投入使用时,却发现大学生更需要实验室安全、急救安全和旅游安全等内容。他们根据学习者需求调整了课程名称、大纲和内容,形成了从入学前到大四的整体解决方案。后来,又发现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校需要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可能都不一样。他们由此意识到:网络课程设计的第一项能力就是内容把握能力。他还以微课“预防雷电与自救”为例,展示了学习活动的设计。刘义光认为,一方面要将“以教为主”扭转为“以学为主”,另一方面语言风格也需要调整。这种调整反映了第二项能力,即学习活动设计与语言能力,这是四项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如何把一个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呈现出来则体现了课程设计的第三项能力,即媒体运营能力,包括简练、快捷地把信息准确传达出来。课程设计的第四项能力,即技术理解力。为学习活动提供恰当的技术支持需要教学设计师具备对技术的理解和判断。一些学习游戏设计复杂,脱离了学习目标,开发难度大,成本高,这就没必要了。

刘义光认为网络教育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堂搬家”,解决有无问题,以教为主;第二阶段是交互式活动,解决好坏问题,以学为主;第三阶段是按需学习,关注个性化、全程化,体现人文关怀;第四阶段是增强现实,旨在大大提升学习效果和效率,表现为虚实结合。

中国的MOOCs要探索新的

教学法和教育传播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Kirk Perris博士在题为“MOOCs, Distanc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Expectations and Challenges”的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的远程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他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中国继续教育学习者人数的预测(2015年2.9亿,2020年将达到3.5亿),提出MOOCs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将非常有利于促进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增加受教育机会。

Perris分享了一个案例——印度理工学院的“MOOC on MOOCs”课程。该课程用于远程教育专业人员培训,包括如何设计MOOCs、在MOOCs中如何运用教学法,等等。课程持续5周,共有38个教学视频,注册学习者2,344名,认证学习者310名,其中111名完成了课程。Perris博士分析了课程中的交互,发现关于视频内容的提问或质疑在第2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第4周几乎消失。在第3周,教师增加了课程作业,这项活动在第4周达到交互峰值。从整体来看,当学习者参与度降低时,视频作业这一活动的引入激发了学习者的动机,提升了学习兴趣,为课程带来了另一个交互高峰。

Perris提出,MOOCs需要时刻保证课程对学习者的吸引力,注意维持学习者的参与度。印度和中国一样,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技术、文字、健康知识普及等课程的学习需求大,“MOOC on MOOCs”的实践也启发MOOCs研究人员思考MOOCs在高等教育领域之外的运用。

Perris认为,远程教育在中国有较长的历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OOCs是远程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带来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在中国发展MOOCs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教学法的应用,既要借鉴xMOOCs方便灵活的传播和组织方式,也不能拘泥于行为主义指导下的xMOOCs,我们要思考和探索新的教育传播方式。传统远程教育和MOOCs可以借鉴对方的优势,在共存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成人在线学习者自主学习

能力的培养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赵宏博士尝试从学习者视角去看待技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及教育的变革,关注丰富环境中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适应性。她指出:成人在线学习者适应在线学习所需要素很多,如知识基础、学习经验等,而自主学习能力是把所有要素连接在一起的核心要素。成人在线学习者不适应在线学习,关键在于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国际远程教育界达成的一项共识就是要“培养不需要支持的学习者”。现阶段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主要是入学教育和学习能力培养课程,学习形式主要为讲授,其内容包括两类:一类是介绍,如远程教育基本情况、培养目标等;另一类是技术类、方法类的培训。但相关研究显示,当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没有达到从业人员期望的水平。

借助社会认知专家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赵宏解释了如何判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习者在选择参与、选择方法、控制时限、控制学习结果、控制物质环境和控制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均能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其学习就不是自主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不是知识或认识,而是行为和能力。

赵宏还分享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重点。由于成人学习者个人背景和经验的多样性,不存在普适的策略和技巧,需要学习者通过反思去主动发现,将反思的结果与过去和经验连接起来,借助同伴分享和互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改进,再进行尝试——在这样的循环中,用体验的方式获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自主学习技能、自主学习意识和熟悉环境。其中,自主学习技能包括学习技能、组织技能和情感技能,自主学习意识包括转换学习观念、建立自我负责的责任意识和认识自我,熟悉环境包括熟悉学校、同学和学习环境。通过课程学习活动实例“时间管理”,赵宏展示了以尝试、反思、分享和改进为路径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线学习需要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

中央民族大学高级工程师孙洪涛认为,各种交互技术为我们构建了前所未有的交互支持与学习支持的环境,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是泛在的、深入的和联通的,人际网络非常紧密,互动频率空前。在多种技术支持下可获得很多数据,如行为数据、关系数据和评价数据。通过解析大数据,可以更加合理地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预测学业表现和发展,揭示在线学习的深层规律。

孙洪涛指出,从学习分析视角来看,可以通过多样化地采集学习数据分析学习行为,如记录点击、访问等行为,分析交流、对话、发帖、评论和点赞等内容,来研究在线学习过程。数据来源和分析的多样性决定了这个领域的复杂。Shum和Ferguson在其一项研究中将学习分析划分为五种类型:学习网络分析、学习对话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气质分析、学习情境分析。大数据分析可以用于反馈、预测和个性化,即用于精准的学习评价、各类关系挖掘、学习预警(如辍学)和基于行为数据的推荐(资源、伙伴和活动)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

以孙洪涛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研究了学习分析的方法。在理论领域,他们关注交互分析,研究了联通主义视角下社会性交互的展开形式、知识基础和环境支持。社会性交互是由社会联通、信息聚合、内容生成和交流协作四部分构成,其中社会联通是基础,联通及其带来的信任关系会成为将来学习过程的重要基础。通过案例研究,他们试图建立在线行为和意义建构之间的关系,获得学习行为影响不同层次的知识建构和评价规则,促进观点分享,进而提出了质疑依赖于问题情境和社会性、反思性学习行为促进意义建构等研究结论。他们在应用领域更加关注工具和平台,认为现有学习分析工具存在统计为主、彼此分立、晦涩难懂和交互性差等不足,于是秉持促进学习、解释联通状态、提供交互支持和讲述学习故事的理念设计了Warmer Data工具,尝试用连通度来为教师和学习者呈现社会网络的意义。学习分析是新技术,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应当鼓励更多实践者积极参与数据支持下的在线教育研究。

“万花筒”社区:在线教育专业化

推动从业人员专业成长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首席研究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研究中心总监、网络教学中心总监张伟远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在线教育的专业化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成长”中认为,在线教育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却是当前发展最快、最流行、最受青睐的教育模式。20世纪90年代末,虽然美国和英国有很多机构(如纽约大学在线、西部州长大学等)大力发展在线教育,但都没能坚持超过3年。因为在线教育不是一个技术领域,而是教育领域。技术的驱动还需要结合教育的规律。在线教育涉及学习者与界面、教师、同学、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多媒体资源等的交互以及时间管理等,其专业化的内容包括开放和远程教育的理论、在线教育的管理、学习平台设计和开发、移动学习、多媒体学习资源开发、在线课程设计、在线课程的评价和质量保证、开放教育资源、MOOC和SPOC、学习行为分析、学分互认和积累等。

针对如此多样的专业内容,张伟远归纳出从业人员的六类学习需求: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远程教育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开放学习的知识和新技能;网络教学和移动学习的新发展和新策略;终身学习立交桥和学分银行的建立和应用;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的建立与实施。这些需求如果通过面授培训来释放,将面临很多问题,如:费用昂贵,受益者少;学习量大,时间甚短;单向传递,互动不足;听众经验无法分享;缺乏后续,成效有限。如何让所有远程教育的从业人员都受益?如何通过互动实现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如何让暂时没有成熟的思想火花传播分享?“万花筒”远教社区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作为远程教育从业人员自发组织的学术交流的专业团体,每个人在这里都可同时承担六种角色(参与者、管理者、学习者、教学者、提供者和创造者),从而学习、分享、交流远程教育的理念、资源和实践。

“万花筒”远教社区包括六大内容版块,分别是MOOCs、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网络教学、终身学习立交桥和学习型城市。其中MOOCs版块下有张伟远主持的MOOC“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导论”,该课程共有六个主题,采用徽章授予、作业排名制度。课程完成后可自动下载教师签名的课程证书。张伟远认为,在某种意义上,MOOC适合用于课程的试学和课程宣传推广,SPOC更适合正规完整课程的学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衔接。MOOC“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导论”衔接的SPOC为“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在独立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之后,可以进入SPOC平台深入学习。

陈丽强调:“万花筒”远教社区将采用“草根谈”微杂志的方式来获取和传播知识,通过微信来汇聚一线实践者的智慧;分享者不用特别关注结构和逻辑,重点在于分享内容的时效和价值;未来还将通过合作、联合和访问等途径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线教育的发展目前处于新的转折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是MOOC,还是SPOC,本质都是在线教育,但服务方式的变化、新技术的引入等值得深入探究。MOOCs运动反映出来的是社会大众和教育机构,特别是传统学校教育对在线教育的关注,是学校、老师和学习者对在线教育改善传统学校教育成效的感受,是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从业者对在线教育独特规律、经验和方法的认知,是所有专业和非专业人员能力提升的需求。明辨教育与技术发展的规律,激发教师自身的变革意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资源和经验的帮助,正是在线教育从业者发挥专业优势、创造社会价值的契机。

网络教育、教育技术和继续教育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往往是在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先行者,特别是经历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36年发展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15年探索的从业者,最有可能成为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的人。新要求迸发的新时期,可以是发挥专长的时机,也可能是被追赶超越的拐点,这取决于专业能力发展的动力、方向、途径和效果。而能力的提升涉及理念、知识、技术和服务等多个层面,一方面要深刻理解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和技术的关系,准确定位应扮演的角色和相应的能力需求,另一方面要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重视体验、实践和互助。实践者之间在线教育规律和经验的及时分享与充分交流意义重大,专业在线社区等交互工具将为之提供有力的支撑。当越来越多的实践者乐于分享、勤于分享时,群体智慧的创造力、推动力和变革力将通过改变实践者继而改变实践,改变教育。

收稿日期:2015-05-15

定稿日期:2015-05-15

作者简介:谢洵,在读博士;李秋菊,在读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100875)。

责任编辑    池   塘

猜你喜欢
学习者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