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观察实效性的思考

2015-09-10 07:22胡阿生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观察者原生态状况

胡阿生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但是,如何让这种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和方法更加有效呢?我们应该直面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涉及课堂观察本身行为的问题,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逐渐完善,更趋科学,从而使课堂观察这种教学研究方式更加有效。

一、选定切合实际的观察焦点,提高观察教研指向的针对性

案例之一:我们的语文课堂观察协作组,在某学校开展的一次课堂观察活动。课型是一节作文作前指导课,上课教师是一位上岗二年的年轻女教师,观察主题(焦点)是“教师提问有效性”。观察现场采集到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可以说都是有效问题。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就设计了几个口头问题:①今天你进入阶梯教室观察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②你在学校常常看到哪些景物?(个别回答);③其他同学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景物呢?④刚才提到的景物你熟悉吧,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⑤想不想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听课的老师呢?今天就请你做一回小导游。这是导入阶段的问题设计,很有层次,很有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自然引出下一个环节“请你以这样的方式介绍学校的独特风景”,(投影)“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到我们南中,这里有……”很多学生带着被激发的兴趣,按照教师提供的样式,流利地描述着。于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描述内容的基础上引出了下一个重点话题:这些景物能代表学校吗?为什么能代表学校?很明确,教师要学生明白景物具有其特有的特征。

应该说上述片断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有效的,可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教师问题设计与平时课文阅读设计的不同,阅读教学中精彩问题往往把握课文重点难点,通过1~2个问题解剖全文;而作前指导的问题设计与提出主要在于引导,看引导的方向、引导的效果、引发的思维、引发的兴趣等,最后我们协作组的观察老师一致认为,对作文教学中的观察焦点或主题,不应该在教师提问有效性上纠缠,而应该预防,将案例中的课堂选择焦点改为“教师有效引导”也许更加具有观察意义与价值,因为作前指导中的有效引导,并非只有提问一种,如果观察教师使用多方位、多层次、多视点的引导方法,也许观察研究价值更大。

因此,课堂观察主题(聚焦点)的选择需要组织者从实际出发,预设到位。①观察焦点的选择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或者课型的特点来设定,体现学科性;②观察焦点,要源自于教学实际中师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定,也就是选择值得研究、利于行为跟进、达到优化教学目的的问题,体现针对性;③观察焦点的选择还要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观察新上岗教师的课堂和观察骨干教师的课堂应该有所不同,新教师侧重于诊断和矫治的主题为好,骨干教师侧重于经验的提炼和概括为佳,体现层次性。

二、营造原生态的观察环境,提高观察所得信息的真实性

案例之二:曾听同事讲过这样一件小事。那次语文组全体人员,根据分工观察一位教师课上的“学生回答问题状况”。在交流对话的时候有观察者提出学生主动与积极回答有问题,此时那位上课教师就说了下面的话:是的,今天学生很反常,平时的活泼劲不见了,无奈我只好盲目点名回答,想想原因吗,也许就是在我没有向学生预告的情况下,大家(课堂观察教师)一起介入到课堂之中,学生不明白教师盯着我干什么,于是,注意力集中到身边的教师身上,还有可能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结果呢,课堂回答问题的气氛确实与平时不一样了。

这件事确实值得观察活动组织者深思。第一,观察者事先不告知观察主题与班级,是想观察研究原生态课堂,获得更有研究价值的东西,而实际呢,却破坏或干扰了原生态课堂,把原生态课堂搅成了另一类课堂。第二,观察者想用盯人法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课堂信息,结果呢,原生态的真实情景反而被破坏了。

这个案例中所出现的现象,在课堂观察实施中普遍存在;这个案例对我们开展课堂观察的启示是观察者介入课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观察者最好提前进入课堂,与学生交流些许,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告诉学生观察内容或目的,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察环境;②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甚至表情不能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尤其不能影响附近学生的情绪或心理;③在观察时,尤其不能发出声音,或者议论,更不能随意走动,因为这样会严重干扰课堂环境,分散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与学的进程,最终得不到需要获取的原始常态信息。

三、选择最适合的观察点,提高观察所获信息的可信度

案例之三:有一次,我们语文组组织课堂观察展示活动,事先安排在初一年级的教室里进行,并且对观察者进行了课前培训,做出明确的分工。但是由于来观摩的人太多,无奈之下临时改到学校的阶梯教室进行,而观察前观察者的已有分工来不及改变。结果呢,观察学生参与状态主题组的教师,受阶梯教室学生座位的固定的限制而无法接近学生,尤其是对学生笔记状况的观察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另外,学生合作讨论环节也是流于形式,观察者观察到的情景难以体现学生投入状态的真相。

这虽然是个案,但是也暴露了采点设置中影响观察效果的一系列问题。第一,课堂场景设置与观察采点设置不和谐、不一致,难以采集到真实的研究信息;第二,观察采点设置不合理、不恰当,给人“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感觉,难以收到课堂观察的实效;第三,观察采点设置不实际、不预设,采集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使得到的信息缺失了原有的价值,难以达到课堂观察的目标。

此次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课堂观察要获得理想的效果,实现课堂观察的目的,必须对课堂精心预设观察采点。①课堂场景的设置要尽量维持自然状态,要有利于体现原始真实全面的教学实际;有利于观察者的观察和信息的采集。②观察组织者,事先要注重采点设置与课堂现场布置的协调一致,有利于观察者根据主题需要采集真实信息。③观察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利于全覆盖的视角,以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真切、全面。值得一提的是,像上述案例中出现的临时改变课堂场景的情况,观察采点也要作及时调整,适配,以求观察者顺利实现其观和察,否则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

四、做好真全实的观察记录,提高观察所议策略的科学性

案例之四:观察记录,在现场作业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也较难操作。实践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次我们观察一位教师课堂上的“学生参与状况”,事前分时段记录,结果在汇总交流时很难统一到一处来,因为各个时段记录的形式方法有所不同,各人记录描述的重点不能完全相同或一致,于是只能分时段来各说各的反馈交流。

这种状况给我们的启发是,观察记录也需要观察者提前预设或商定。①课堂观察记录在提倡多样性的同时,作为针对一个主题的一次观察,所有时段观察者的记录样式或方法应该基本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最后的汇总、统计及分析、交流。②观察前,观察者记录的具体内容要明确精细,如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针对学生参与状况应该明确观察哪些内容:学生参与读的状况、学生参与说的状况、学生注意听的状况、学生参与写或记的状况,一句话,应该观察学生读、说、听、写的参与状况;再如,新课程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交流状态、主动提问状态、能否探究状态等。如果这样明确到位,那么观察者在记录的时候就有了方向,便于整理与统计,也只有这样,最后大家才能根据真全实的信息来议课,并提出相应的矫治策略,才有科学性,才有价值。

上述所解说的课堂观察案例,只是针对我们实践中的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我们直面问题,不断改进,课堂观察这种研究方式一定能日趋科学,步向深入,真正成为学校教研的主要形式和教科研的主要方法,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

猜你喜欢
观察者原生态状况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安全感,你有吗?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