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特征及实施

2015-09-10 07:22吴天武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旧版守则内容

吴天武

一、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综述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网站就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内容结构见下页表格。

此次修订,将原先共70条2000余字的守则与规范合并,精简到9条381字,其中还首次出现了“会自护懂求助”“远离毒品”“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等新内容。据称,此次修订,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的原则,注重可操作性。

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品行的培育有重要影响。孩子们从日常的饮食起居、读书玩乐中接触外部世界,他们需要知道的不是空泛抽象的“主义”“思想”之类,而是具体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做人规范等。作为孩子们的领路人,我们应该在具体生活、学习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景里,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

如,将“见义勇为”从守则中删除,看上去就像是把一盘招牌菜从菜单中强行地抹掉,但仔细研读删除“见义勇为”条款不难发现,这不仅不是守则内容建设上的倒退,反而因“理性回归”而彰显出社会进步。见义勇为所体现出的正义心和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守望。事实上,将见义勇为删除,并不意味着对这种价值观的否定。过去,我们习惯将见义勇为理解为同质化的道德选择,却忽视了每个人在年龄、身体状况、救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样不仅形成了对社会群体的道德绑架,甚至扭曲了见义勇为的内涵。

见义勇为,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选择,更是一种关乎技术和能力的问题。对孩子而言,无论是从个体的体力、经验还是从救助技能来说,都不现实。因此,删除守则中的“见义勇为”,既是对孩子的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孩子的保护。正如专家所言,“安全”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安全”不保,谈何教育?何来成长?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与其要求孩子该怎么做,不如告诉孩子要这样做。这是《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前提。学生守则并不是公民守则,偏离孩子认知能力、身心特性的说教,未必能够尽如所愿。新版守则的修订方向令人欣慰,但还需继续去成人化,多添一些孩子气。新版《守则》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贴近时代,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都有所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三爱、三节、心理健康、文明出游、网络、安全、阅读等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二是突出对学生言行的基本要求。各地各校可依据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规定或行为规范。三是简单明了。凝练为三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讲(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三护(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过,新版守则中仍有一些条目与现代教育理念还有差距。如“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体验劳动创造”,言辞语气与公文、标语或口号的区别并不大。如此“高大上”的表达方式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很难入脑入心。还有一些倡议性的提法,如“乐于探索”“有责任心”,则显得太过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整体看来,新版守则并没有清楚地界定好“规则”与“口号”的概念,一会说“孩子话”,一会说“大人话”。

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四大特征

细细品味,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有四大特征值得肯定。

1.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

与旧版相比,新版《守则》更容易操作,以第一条“爱祖国”为例,旧版表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新版修订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明确指引孩子如何“爱祖国”,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应该做什么,唱国歌时应该做什么,告诉孩子应该通过了解国情历史增加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等。

2.突出社会化,法治意识明确

新版《守则》第六条明确规定:“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以33字取代旧版守则中第二条“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其实在守则的修改中,“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热爱大自然”等可操作性不强的内容都已经被删除,旧版守则中的“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这样的内容也并没有呈现在新版《守则》中。

在新版《守则》第八条“护健康”中,明确规定“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对此有家长表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营业性的网吧越来越少,住户基本都普及了网络,孩子在家就能上网,根本不用去网吧,现在孩子自控能力都比较差,新版《守则》明确规定控制上网时间,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可操作性,平时小孩子上网都有时间限制,但是小孩子每一次都“讨价还价”,现在明确把这个内容写进《守则》中,小孩子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小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他们有时候更倾向于听教师的话,更容易“被规矩”,做一个好学生。

3.强调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彰显

新版《守则》第七条明确规定:“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以26字取代旧版守则中第四条“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新版内容上很好地诠释了“安全”一词,告诉孩子们过马路要红灯停绿灯行,不溺水不玩火;除此之外,第一次将远离毒品写进了守则的内容中,呼吁学生要“珍惜生命”。

4.从细节入手,人格养成鲜明

新版《守则》紧跟时代,增设了常见的青少年问题和社会极为关心的课题。诸如,新版第三条“爱劳动”中增加“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讲诚信将旧版第九条提至新版第五条,且明确规定“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第七条“护安全”要求小学生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第八条“护健康”中提到了“保持阳光心态”,开始注意到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九条护家园,提倡“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总之,新版《守则》使小孩子“够得着”,便于遵守。

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众说

1.专家评说

新旧版《守则》之变化有二,之一删减了部分不合适的旧内容;之二添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新内容。但是有专家认为,这样的修改仍不是很理想,新版《守则》亲和力仍然不够,仍没有真正立足于孩子的发展需要,例如新版《守则》中没有再出现“热爱人民热爱党”等内容,这样的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太过抽象、可操作性不强,而“应该告诉孩子们爱身边的人就是热爱祖国”等。

2.家长评说

中小学生该不该见义勇为?现如今的中小学生家长在他们接受教育的时候,就一直强调应该要见义勇为。虽然近些年来社会上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有些变化,但是新版《守则》中彻底删减了“见义勇为”这一条文,转述为“会自护懂自救”,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争议。

部分家长认为,“见义勇为不能删减,小孩子应该在见义勇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他可以求助于大人,或者采取拨打110等措施”。但是也有家长认为“见义勇为”应该删减。家长认为现在的小孩子正在上小学,而且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万一小孩子在见义勇为时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将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学校有义务教会孩子们基本的自护技能,更应该和家长配合,告诉孩子们在碰到危险时候应该怎样做。

3.师生评说

作为新版《守则》的使用者,师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有调查显示,部分教师认为新版《守则》内容上仍有缺失。新版《守则》虽然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展规律制定,层次分明,能够落到实处并且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但是《守则》中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明显不够。诸如在爱学习方面,其实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囊括科技、体育、艺术、安全等内容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新版《守则》中提出的简单地按时完成作业等要求。

此外,就诚信而言,有教师认为在《守则》中应该加上“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这一规范。现在的学生多娇生惯养,不能很好地听取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不能谦虚地对待一些事情等,这些方面是需要加强的。

四、新版《守则》实施建议

1.社会层面

人具有社会属性。要提高新《守则》的实施效率,必须依靠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应该和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部门合作,成立专门的辅导机构,加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献爱心。总之,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校层面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整体规划与管理。新《守则》是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规范,毋庸置疑,学校理应高度重视新《守则》的实施,自上而下地对整个实施活动进行认真的部署和安排,从学校制度方面给予保障。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应坚持正面教育,坚持表扬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根据各年级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新《守则》内容贯穿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庭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应该通过班会、家访等活动,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熟悉新《守则》,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为学生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

4.学生层面

学生是新《守则》的受益者也是实施主体。《中小学生守则》是为了规范中小学生的言行,养成良好习惯。不仅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守则》实施的氛围,给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更要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广播、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班级活动等载体,将《守则》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践行《守则》的自觉意识,使他们从“守则认知”到“守则情感”,再到“守则行为”。只有当中小学生产生了遵守《守则》的需要时才有产生相应行为的动机,才能产生有效的行为。总之,中小学生要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成员的积极引导下,认真领会《守则》的内涵和意义,自觉用《守则》内容评判自己和同学的言行,不断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旧版守则内容
现代人守则:昏死之前请把手机格式化
遗失声明
花花世界
做好祖父母的九条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