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轮扁斫轮”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分析

2015-09-10 07:22樊亚
考试周刊 2015年67期

樊亚

摘    要: 庄子《天道》篇中有个著名的“轮扁斫轮”寓言典故,是通过做车轮的轮扁讲述切身感受和经历,反映出作为理论智慧的语言文字和定律法则在用诸实践中的根本缺陷,真正能够运用于生活实践事务的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实践智慧。古今对于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之间关系的论述和实际运用事例屡见不鲜、汗牛充栋,对其进行简要的阐释分析和归纳总结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大有助益。同时阐明,理论智慧不可完全偏废弃绝,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 轮扁斫轮    理论智慧    实践智慧

寓言往往是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乐于用以智慧而深刻地表达思想,它以晓畅明白的叙述事例揭示世间纷繁芜杂事物现象背后的深刻道理,揭示世界某些方面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现从庄子轮扁斫轮的寓言入手,着重分析其中蕴含的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哲理。

一、庄子“轮扁斫轮”寓言的内涵分析

“轮扁斫轮”是《庄子·天道》篇中的一个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叫轮扁的工匠和齐国君王的对话,反映了古代圣贤所流传的文字和人们常用的表面语言所不能表达的真正精髓。其大意为:一天齐国国君桓公在朝堂之上读书,轮扁在朝堂下做车轮,轮扁就放下手里工具,上前询问桓公读的是什么言论的书,桓公回答读的是圣人之言,轮扁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答圣人已死,轮扁就说那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桓公很生气,认为国君读书哪由一个做车轮的匠人议论,威胁轮扁说如果说得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就不予计较,说不出道理来就是死路一条。轮扁说,以他自己正在做的车轮工作来看,在安装车轮时如果时机和节奏稍微慢了就会导致轮毂与轮轴松滑不坚固,稍微快了又会导致轮毂与轮轴紧涩无法安装,要正好不快不慢地把握好心中感悟出的时机和手上恰到好处的配合,方能做到得心应手,这种时机的掌握与配合的诀窍的心得是存在于斫轮过程中的,却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即使是他自己儿子也传授不了,他也领会不了,所以轮扁已经七十岁高龄还不得不继续做车轮。可见,古人不可讲述出来的心得已经随着他们死亡而消亡,如今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1]。

上述寓言故事中,庄子借轮扁之口道出这样的基本事实,即通过自身实践所领会掌握的事物的本质,是很难用表面化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那些已经不在人世间的古人所留下的字句,肯定没有完全反映出他们当时的实践心理感受和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知,因此圣人所留的书籍文字不过是糟粕而已,并描述通过自己安装车轮的得出的真正关键认识的实践感受。庄子寓言中这种可以形诸于外、传诸别人后世的语言文字和书籍理论等正是理论智慧的体现,如同轮扁那样在通过自己做车轮的实践操作中领悟到的、却不能用言语表述出来的“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诀窍关键,正是实践智慧的体现。

对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关系的阐释,除了上述的庄子寓言之外,其他贤者哲人也有过丰富的论述,具体事例不胜枚举,最典型的莫过于两千多年来几乎妇孺皆知的赵国将领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其创巨痛深的深远影响也是两千余年聚讼纷纭,引人唏嘘感慨,真可谓“长平埋碧血,千古思悠悠”。除此之外,中外古今还有很多意思切近的事例和论述,下面略举几例说明。

二、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其他论述分析

正如梁钟书先生有句名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在西方从古代到近代很多哲学家的思想表述中,也能找到很多和轮扁斫轮的内涵思想相近的描述。

同为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青年人可以在几何学和数学上学习得很好,可以在这些科目上很聪明,但是我们在他们身上却看不到实践智慧。其原因就在于,实践智慧是同具体的事情相关的,这需要经验,而青年人需要经验。因为经验总是日积月累的。”[2]由此提出了实践智慧这个语词的肇端。18世纪的丹麦宗教哲学家、西方存在主义思潮先驱克尔凯郭尔在著作《关于人类生活根本境遇的思索》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说有个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所有考试的舵手,却从未下过海,当他遇到暴风雨时,他对应当的造作过程和步骤都是了如指掌的。但是,他却从未体会过星辰隐匿夜空的恐惧,也未曾体会手中的舵和轮船都成惊涛骇浪的玩具时内心的无可奈何,以及紧急关头绞尽脑汁的血冲头顶的感受,总之他并不了解真正运用知识内心的各种变化[3]。克尔恺郭尔描述的舵手所不知道的内心感受和变化正是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实践智慧。同样,18-19世纪的德国伟大哲学家黑格尔有段关于“宗教真理”的话:“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4]黑格尔提及的老人和小孩对宗教真理的全部涵义理解即是有无实践智慧的区别。

清代名人纪晓岚在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述一个“捞石兽”的故事:因重修庙宇需打捞掉河中多年的石狮,普通人认为应在河的下游打捞,而一个教书先生认为石狮重而河沙轻,应该就沉在掉落地方,结果在下游和掉落地都未找到石狮,后来一个看管河道的老兵才说,本应当沉在原地,但水流不断冲走石狮前的河沙而形成沙坑,石狮就自动翻滚到坑中,如此周而复始已到上游去了,最后终于在河的上游打捞到石狮。反映理论知识和实践智慧之间的巨大差异。

三、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的结合——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从以上庄子寓言及其他言论和事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理论智慧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根本缺陷,这是由于理论作为一成不变的法则和向导,而如《韩非子·五蠹》中所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实际生活世界是变动不居、瞬息变幻的,且正所谓“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所以把一成不变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事物中难免产生扞格。但是,是否就应当只重视实践智慧的锤炼养成,而对理论智慧可以轻视甚至完全弃绝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黑格尔说:“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在纯粹的光明中是什么也看不到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反相成、辩证统一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也是一体两面地存在于事物中的,两者都不可或缺。如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5],固然在“成方圆”、“正五音”中有着实践智慧的存在,但是规矩、六律等正是他们必须依赖的理论智慧的成分。轮扁斫轮的过程也肯定会依赖很多现成的理论智慧的已有技术,再结合自身体悟的实践智慧,才能制造出合乎目的的理想之轮。如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成心就是指导人们一切言行的理论智慧,没有这样的成心而有是非判断,就好像今天出发去越国而昨天就已经到了一样荒谬。可见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一样都是人们的一切行为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因此,要把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充分结合起来,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增加理论知识,增长理论智慧;而思则是思维的实践活动,更是把理论智慧见诸实践的考量和总结反思,偏废任何一种智慧都是不对的,把两者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二者相长,这是我们人生实践经历的重要方面,也是真正学习理解和积极主动运用前人的思想精粹的基本态度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庄子·天道.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4:178.

[3][丹麦]克尔恺郭尔.转引自杨玉功译.克尔恺郭尔哲学寓言.商务印书馆,2005:64.

[4][德国]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5:423.

[5]孟子·离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