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郁
尊重孩子的每个选择,并让她学会承受结果
因为没有老人可以帮忙带,我女儿很小就进了幼儿园。到大班毕业时,按照年龄她本来还应该再读一年,但是她不同意,一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上小学。
我没有武断地回绝女儿,而是请了三天事假,带不到5岁的她到小学去旁听了三天,然后让她自己判断是否可以上小学。这三天里,我们旁听了每一节课,把小学生的生活都过了一遍。
三天后,她很坚定地说:“我要上小学!”
我尊重她的意愿,让她上了小学。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她是学得最好的,因为这是她争取来的,是她的选择。这样,在不到5岁的时候,她就学会了独自判断和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直到今天,对女儿的选择,我一直坚持一句话:我尊重你的选择。我也曾经担心她的一些选择。比如她曾想进入传媒行业,我知道传媒业非常辛苦,但收入和社会认同度都不高。我和她沟通了好几次,但她态度坚决。我也接受了,于是和她一起设定了未来的路线图。后来,女儿自己到传媒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改变了主意。我也尊重她,并继续积极和她一起调整、设计新的职业路线图。
我认为,当孩子什么都听家长的时候,那就出问题了。他会觉得,我的人生是你帮我规划的,那你就替我走下去吧。但父母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便孩子的选择最后走了弯路甚至回头路,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毕竟他们多了一份人生经历。
维护老师和学校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我女儿在上小学四年级时很顽皮,总是闯祸。那个期末拿到成绩报告单,女儿伤心得直哭。原来老师给出的五行评语中竟然没有一句肯定,全是批评。这是做了14年班主任的我看到的第一份奇特得让我终生难忘的评语。晚饭时,女儿吃得很少,临睡前还问我:“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
那一夜我和丈夫都失眠了,我知道女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失去自信了。我连夜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孩子,你见过磨刀吗?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它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因为它知道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它才能变成一把好刀、快刀。你想变成这样一把好刀吗?那就要经历磨砺!
你睡觉之后,妈妈已经和老师通过电话了。老师说,今天的评语就是磨刀石,就是要让你去接受反复的磨砺。当你把评语上的缺点改正之后,你就会是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刀了。”
我用这封信把老师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挽救了回来。接下来我又和女儿谈了很多,帮她重塑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她还给自己写了很多虽然稚嫩却也中允的“评语”。
到今天我还是非常后怕:如果当时我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结果会怎么样?家长要想明白一点:孩子不会从他不喜欢的老师那里学到任何东西,学校是孩子每天要去的地方,家长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替代所有学科的老师。所以,你即使对老师有意见,也不要让孩子看出来,但可以背着孩子和老师沟通。
帮助孩子拥有梦想
女儿小时候,我很想让她学钢琴,但我不是买来钢琴让她学,我用了个小小的“计谋”。
当时我班上有个学生钢琴弹得非常好,我带女儿去她家玩,请她弹琴给女儿听。听了几次,女儿终于忍不住了:“妈妈,我们也买个钢琴吧!”我说:“钢琴很贵啊!”她说:“可是我真的很想要钢琴。”我又说:“弹钢琴很苦的,你问问姐姐有多苦?每个星期都要弹,还要到老师那里去弹琴。”女儿面露难色放弃了。但过了几天,她又忍不住了:“我真的很想要钢琴。”
在女儿的一再恳求下,我才买了钢琴。因为是她自己提出来要弹的,所以她学琴的整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有费过心。
父母要帮助孩子拥有具体的未来梦想。孩子拥有了梦想,要引导他们相信这个梦想能实现,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行动,这种行动就会赋予孩子进行自我开发的积极“动机”。
训练孩子区分优先顺序要讲方法
大家都在说,小学和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究竟如何养成呢?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我规定她晚上7点钟必须把所有作业做完。7点之后全部都是她自己的时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绝对不会增加一分钟的课外作业。有一次,晚上7点钟,我家访回来发现她语文作业还没做。阿姨说她前面在玩,所以作业时间来不及了。我看看7点钟已经到了,就把女儿的作业本子没收了。女儿怕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哭着求我,我妈妈也在旁边求情。但再哭也没用,我告诉她,7点钟之前完成作业是铁打的规矩,定了规矩就不能破坏。第二天一早,我打电话给女儿的老师,解释了昨天的情况,并请她该怎么批评女儿就怎么批评她。从那以后,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定下行动顺序是在训练判断力,从小开始让孩子自己选择玩或学习,就是在训练孩子区分优先顺序。
进入孩子的语言系统
我在美国做“影子校长”时,采访过加州的一位教师。她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两部肥皂剧。”我问为什么,她说:“这样第二天我才可以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和他们聊,从这些肥皂剧的剧情聊到我的课堂,讲到我要教的历史知识。”
这就是需要家长去努力的,你要进入孩子的语言系统,包括了解孩子在看什么电视,包括一些网络上的热门语言。
为什么我们有些孩子总嫌妈妈烦,到了初二就不怎么和母亲多讲话了?我曾经和一个孩子聊,他说他讲的他妈妈都不懂;一个家长听到孩子说“逗比”批评孩子骂人,孩子也很气愤:“你懂什么?”我们的家长确实不知道,有些词汇在网络环境中,词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家长要了解孩子,就要进入孩子的语言系统。三年一个代沟,孩子不可能穿越到家长的话语系统,那你就要蹲下身子寻找和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
作为家长,永远不要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