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让你的生物教学更精彩

2015-09-10 07:22王辉明
中学生物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失语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王辉明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方法。因为课程虽然上完了,而教学并没有终止,若教师只注重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表演,而忽视课后反思,则不利于教学的全面提高的,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反思优化教学

优化教学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和加工,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使学生的情感移入到与教学相关的对象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教师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编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

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倾听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或者及时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认真观看录像全程记录。其实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之处,如顺利的教学过程、有效的课堂组织、高超的教学设计、活跃的课堂氛围、独创的问题情境、新颖的教学方法、默契的师生配合、精彩的教学片段、成功的临场发挥、有益的教学启示、突发的教学灵感、独特的教学思维、经典的师生对话、典型的教学案例、逼真的教学演示、巧妙的问题处理、精当的教学语言、传神的体态眼神等。只要教师稍加留心,这些可记之处俯拾皆是。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记录反馈信息,及时动笔反思,优化教学。

2 反思教学“败笔”

2.1 反思不足之处

教师应注意将不当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没有突破的地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如教师对课堂的归纳总结不够重视,一般只注重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注重合理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而对课堂教学的结尾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上课总是滔滔不绝地讲授,直到下课铃响了才草草结束。有时把讲课的提纲复述一遍作为结尾,有时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这样的结课方法过于平淡,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总结,感到课后总结是一节课的精华和浓缩,一定要认真对待并设计。在新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对每节课内容进行快速回顾、总结,或学生之间交流讨论主要内容,或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结尾;除此以外,有时也可采用列表式、重点知识填充式、抢答式等进行总结。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优化结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集中学生注意力。

2.2 反思疏漏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这些失误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理解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一行行道树是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这就要求教师讲述时应适当展开。

3 反思学生信息

教学反思不但要特别重视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感受与需求,重视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爱好、需求、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感受、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都是教师课后反思的重要素材。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看出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有助于开阔教学视野,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停止(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

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反思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新课程学生的主体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反思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靠机敏的头脑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准确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难得机会所实施的智慧行动,带有急中生智的色彩,是教师面对特殊教学情境时富有灵感的“点睛之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例如进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汇报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有三种:砖红色,浅砖红色,蓝色。于是,教师停了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分析得出:砖红色,反映做实验的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强,遵循实验步骤顺序,遵守实验所用时间,具有要做科学实验先做老实人的求实精神,并给予表扬。砖红色较浅,原因是保温时间短或水温没有达到60℃。蓝色,原来是学生忘了加入组织样液,只有斐林试剂,因而呈现Cu(OH)2的颜色。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斐林试剂的使用特点、原理,又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应有的态度。

教师在课堂上的睿智和充满活力的应变,会感染学生,并引导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思考,使学生在充实而热烈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理智的满足和情感的愉悦。教师要把课堂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并进行反思分析,供以后参考。

总之,只要每位教师坚持进行课后反思,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学的点点滴滴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不断向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失语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失语症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失语症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