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优秀的“路人甲”

2015-09-10 07:22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路人甲高考状元光环

每到高考张榜时,即是状元大热季。各地高考分数一公布,“状元”们就纷纷进入公众的视线,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不是学霸的普通学生们在“状元”的超高分数和广阔前景下,瞬间都被秒成了渣。

不仅是这个夏天,之后的光阴里,公众对“状元”期盼的目光也不会离开。他们固执地认为高考中的第一名,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理应有—个永远优秀的人生,而泯灭于众人就是一种从高处陨落的悲剧。

有调查显示,过去30多年里的1000多位高考“状元”,其中大部分人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也没有—位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

17年前的莫思多,是当年全国高考文科状元,以创历史纪录的文科最高分665分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莫思多曾受邀参加高考状元聚会,她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团体。

虽都是“高考状元”,但在后来的生活和表现中,各人皆不同:有人刻意抹淡高考状元的身份,有人热衷提及,有人则利用这个“光环”去谋利。如果说,中学时唯一的重心是高考,到了大学,高考状元们各自的价值重心发生了转移。有人致力于出国;有人更多发展个人兴趣;也有人迷失,好几门功课不及格,面临退学。

大学毕业后,莫思多放弃了保研进入了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收入颇丰,但她却渐渐感到疲惫和厌倦。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只是一名“会计”,和她的兴趣相去甚远。

最后,莫思多申请去北爱尔兰留学,定居瑞士。

从此,身旁不再有人知道莫思多的状元身份,不再用光环下的标准去要求她更多。莫思多认为,自己虽然是高考状元,上的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但所接受的教育却并不能塑造一个很好的人格:“为什么被这个教育体制证明是最优秀的人,却丧失了选择自己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的确,优秀通常是有惯性的。学生时代的学霸们,并不是白白地天上掉馅饼似的轻而易举地拿惯高分,他们往往在千军万马的学习考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优于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性格习惯。我们所仰望的,不过就是他们的那一点点过人之处。

那一点点的优于常人之后,“状元”也不过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可能性格内向,可能暴躁不安,可能只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在生活的种种质感背后也有阴影与徘徊。同样,在这个世界里,“状元”永远都只是少数,“路人甲”才是真实的我们。

金牌编剧李樯说:“回首往事,好和不好都会成全你的,也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你自己虚惊一场而已。”

如果你知道,即使身为状元,也有种种不为人知的无力感,那么我们孤军奋战的生活里,是不是也可以得到更多坚持的力量?

(本刊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路人甲高考状元光环
我可是有主角光环的人
高考状元炒作高考状元:别拿教育焦虑当生意
土星光环连连探
捉“妖”记(六)
白肌光环美人计
路人甲的世界
做个温暖的路人甲
穿得像个艺术家!
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何以低于社会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