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日记:面向未知,驶向远方

2015-09-10 07:22余建斌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5年8期
关键词:月面月球车着陆器

余建斌

①我举起全景相机,镜头里,着陆器胸前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我知道,在着陆器举起的地形地貌相机镜头里,我胸口的五星红旗也一样鲜亮。这一刻,让人激动,也有点小小离愁。

②这是我和着陆器的最后一次互相留影,然后,我就要和我的好兄弟告别。他将坚守在登月的大本营,遥瞰地球,远望星空,成为首个人类月球“天文台”。我则缓缓向远方驶去,去更广阔的区域巡视和勘察,探索未知的世界。对我来说,将会有多远走多远,直到再也走不动为止,尽一切可能来了解月球。我为自己骄傲。虽然我不会再和着陆器相聚,但在人类的帮助下,我应该还能和他联系上,互相告诉对方各自的月球经历。

③按计划,我在地球时间12月16日进入午休,也就是最小工作模式后,要到12月23日才恢复正常工作。之所以要午休,是因为那几天正值月球中午,气温极高,我身上太阳光直射的部分,和阴影部分的月球车车轮相比,温度能差上100多摄氏度。但由于我的状态不错,抗高温能力看来还挺强,加上12月26日左右马上要进入月夜休眠,为了能有更多时间和机会进行月球科考,我在前天晚上结束了午休,开始绕着陆器行走,并和着陆器在不同的位置互拍。

④我绕着陆器一共互拍了5次,第一次就是从着陆器上下来,走了几米后回头拍照那次,也是这次登月任务圆满成功的标志,最后一次就是在今天凌晨2点多,我给着陆器拍了一张全景照。围绕着陆器行走的这个过程,其实对我很重要,特别是第一次的短短几米,其实是对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的测试,是我能在月球上自在行走的前提。

⑤我的任务是在月球上巡视3个月,但我相信在地球上人们的支持下,我能走得更久。我的速度不快,每小时大概只能走200米,但我的步子很大,一步能走六七米。我的6个轮子都能独立行进驱动,其中4个还能独立转向,这使我具备比较强的爬坡越障能力,甚至某个轮子被卡住时,其他独立驱动的车轮也能帮助我摆脱困境。

⑥身处月球,我并不孤单。每天,地球上的人们会给我做体检,关注我的健康状态。我的每一次行动、每一步行走,也由地球上的科技人员来指挥——规划我的路线,控制我的步伐。我先把我拍的月面照片传回地球,然后由他们用计算机转化成三维地形,清楚地显示出我周围的每一个坑、每一块石头,还能知道一个坑有多深、多宽,石头有多高、多大。然后,他们就会根据我的目的地,设计好我的行走路线,并给我下达指令,这就是所说的“遥操作”。从地球到月球,“遥操作”当然很难,但它看起来也很好玩,专门有一些人,他们会戴上3D眼镜,像玩电脑虚拟游戏一样,仿佛是我的驾驶员,和我一起在月球探险。

⑦40多年前,人类的无人月球车1号,在月球上总共行驶了大约10公里,月球车2号在月球漫游了37公里。在向我的前辈致敬的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走得更久更远。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3日,本刊有改动)

中国“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漫游,是中国航天事业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上述新闻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以第一人称“我”行文,来报道中国“玉兔”号月球车月面漫游这一事件,其独特的表达效果至少有二:一是让月球车自述事情始末,显得亲切而真实;二是将月球车拟人化,显得生动形象。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上文与课文《录音新闻》一样,都报道了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新进展。阅读这样具有“正能量”的新闻作品,我们不禁为祖国的腾飞而自豪!

鉴赏空间

[读有所思]

文章第④~⑥段主要交代了“玉兔”号月球车的哪些信息?

猜你喜欢
月面月球车着陆器
可重构载人月球车设计
嫦娥四号巡视器拍摄的着陆器图像
中国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基于多工况的新型着陆器软着陆性能优化
玉兔号月球车正式停止工作
嫦娥三号落月面 航天邮品载辉煌
嫦娥三号落月面航天邮品载辉煌
嫦娥三号落月面 航天邮品载辉煌
应用计算几何的月面太阳辐照度仿真模型
“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实施首次月面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