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
作为我国首位亲赴南极科考的极地动物展示场馆的动物专家,从南极归来的大连老虎滩海洋动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兼老虎滩海洋公园、老虎滩极地馆总经理赵文敬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南极最震撼的一幕是看到‘漫山遍野’的企鹅,它们对人类非常友好”。
赵文敬说,南极的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首先是遇到极昼问题。去的时候南极是夏季,即使他们到达的是南极的外陆地区,依然受到极昼现象的困扰。“白天时间长达20个小时,而且当地与北京时间有12个小时的时差,简直无法入睡,连续几天都睡不着觉。”赵文敬苦笑着说。由于白昼时间长,他们每天的考察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最长时间达到13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和少量的睡眠让几位专家有些吃不消。南极的食物更是有限,大多以西餐和罐装食物为主,这让习惯中餐的3位专家更是度日如年。
“在南极最怕的就是遇到风暴”,赵文敬说,“南极是风暴频发的地区,可谓‘一天三变’。一遇到这样的天气,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片刻就会刮起大风,风刮在脸上,痛得让人不敢睁眼,更有随时被大风掀起并带走的危险。在南极,我们就有一次在工作中遭遇风暴,还好那次风暴不是很大,刚开始在大风中我们迷失了方向,后来待风停了以后才回到住所。”“在南极考察期间,我们只遇到了一个晴天,我还非常幸运地看到了南极日出,非常壮观。长城站越冬科考队员说,在南极四五十天也遇不到一个晴天,不停地说我们太幸运了。”赵文敬高兴地说。
即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赵文敬他们依然坚持步行上岛,寻找南极生物、动物的踪迹。在有关企鹅的研究课题上,他们在寻找巴布亚企鹅的过程中还颇费了些周折。最初上岛,3位专家很快就发现了帽带企鹅、阿德利企鹅种群,但巴布亚企鹅种群却一连几天都没有找到。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一边收集其他动物的资料,一边留心观察任何与巴布亚企鹅有关的现象。终于有一次,他们在一群帽带企鹅中间发现了一只巴布亚企鹅的踪影。他们没有惊扰这只巴布亚企鹅,而是跟踪前进,他们相信只要跟在这只企鹅后面,就能找到巴布亚企鹅种群。
尽管当时风很大,室外温度很低,他们依然任由这只调皮的企鹅在帽带企鹅中间穿来穿去。企鹅走,他们也走,企鹅停,他们也停。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2个小时后,这只巴布亚企鹅终于把他们领到了巴布亚企鹅的聚居地。
赵文敬说:“此次南极之行,真正的考察时间只有6天,但收获非常多。我们对企鹅这个特殊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更详细的数据记录。”
(节选自“搜狐新闻”2007年12月9日,本刊有改动,标题为编者所加)
鉴赏空间
上述通讯报道的是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的3位动物专家赴南极科考的情况。在南极,他们对企鹅这个特殊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更详细的数据记录。南极科考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极昼困扰,食物有限,风暴频发……三位专家克服困难,“满载而归”。将上文与课文比较阅读,你会进一步了解“南极人”,加深对“南极精神”的理解。
[读有所思]
这篇通讯中直接引用了不少赵文敬介绍南极之行的话语,有什么作用?